第40节: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将来是无法弥补的。一个有远见有爱心的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有一个宽松的空间。

  评价儿童是不是一个现代的儿童,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看他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多少。我们发现,有的父母真想抓住孩子的分分秒秒,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了,孩子紧张得不得了。这样的孩子是有问题的。这样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儿童时代就是做梦的时代,要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儿童的未成熟状态有独立的价值,一个人的童年绝不仅仅为了长成大人。童年本身是有价值的,人的童年是一个需要做梦的年龄,需要犯傻的年龄,需要一个自由的生长的空间。孩子每天一定要有玩的时间,有自由自在的时间,有发呆和犯傻的时间。这是孩子非常需要的。

  我的建议是在小学阶段,不要让孩子有太大的压力。孩子每天一定要有玩的时间,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双休日两天,最少有一天能够比较充分的玩。

  凡熟悉我的家庭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孩子很宽松,似乎有点儿“放纵”。

  比如,女儿傍晚放了学,有时会给我来一个电话,说:“老爸,我累了,想去看场电影放松放松。”我当即同意,只关照她注意安全早回家。

  有人担心地说:“都高三了,大考临头,敢这么放吗?”又说:“现在的年轻人挺复杂呀,女孩子不管严一点行吗?”

  这些提醒自然不无道理。可是,我想,一个不能安排自己时间的人,怎么能长大呢?越被严密监视的人,逃跑的意识越强,何不让孩子自己把握自己的生活呢?况且,疲惫不堪的人,更有理由放松心身。只要孩子不选择危险性的活动,父母应当宽容。

  每个星期天的上午,我的女儿大都在睡觉,几乎到中午才能醒来。有人知道后表示惊讶,说高三学生怎么会大白天睡觉呢?我却觉得,越是大考的学生,越需要充足的睡眠,因为精力充沛,才能更有效地迎接挑战。再说,这是女儿的权利,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生活,为什么非按别人的标准生活呢?

  女儿也曾经呼喊出这样的心声:

  其实,我这个人是很矛盾的,不同的思想在我体内撞击着,刺痛着我的灵魂。初次见我的人往往都会夸我文静,其实我最烦别人这么说我,因为我其实是个很活泼的人,所以常被好友戏称“甲醇(假纯)”。学习的压力太大,父母有时管得太严,使我有过压抑窒息的感觉。我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疯闹,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独处。我认为前者是我的压抑的释放,后者则是对我心灵的给养。在这样动与静的结合中,我能找到平衡,迸激出生命的火花。

  在对待孩子方面,我有一个总的原则:学习很重要,但培养健康的人格更为重要。不论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活动,都不可忘记这一总的原则。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体现在这个人能够自由、有选择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这种自由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时期对自由支配时间的体验。

  但遗憾的是,我们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只有68分钟。它说明,我们没有给予独生子女足够的可自由利用的时间,相反,我们用功课以及其它有关学习的活动将独生子女的时间“安排”了。我们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使他们几乎成了机器人,在“安排”下失去了自我,以至变得越来越懒散、麻木和消极。

  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儿童具有了热情地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儿童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对城市独生子女的调查表明: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独生子女有更强的成就需要。

  因此,父母们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如何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时间,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呢?我的建议是:

  (1)不要怕孩子空下来。给孩子安排得过满只会让他们觉得不堪重负。一些父母给孩子安排了各种学习班,孩子一空下来父母就紧张,实际上应该每天给孩子留出可支配的时间。别让孩子成为父母指挥的机器人。

  (2)松紧有度,一张一弛。父母可以把握孩子学习和玩乐的时间,给孩子一定可支配的时间,会促使他在短时间学出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