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对立互补法



  纳赛尔听了大笑起来,说道:“啊!她在国内将要有麻烦了。”通过这次谈话,纳赛尔认识到,埃及对以色列所提的要求不合实际,他适度修正了自己的想法。结果,这有力地促成了日后埃以签订中东停战协议。

  可以说,阿以冲突是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战争不可以无休止地打下去,寻求合平的道路是矛盾双方的需要。最后,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在纳赛尔的大脑中形成了以色列“无条件撤”这一正论,接着形成了“有条件撤”这一反论,最终纳赛尔意识到以色列“无条件撤退”是不现实的,这其实成为了让以色列撤退的阻碍。于是经过权衡利弊,纳赛尔重新修改自己的提议,这个修改过了的提议,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双方以前各自的观点的提议了,而是一个各有让步,也各有坚持的全新的协议,从而使这一次中东协议得以达成。

  4.对立互补法

  对立互补法就是以把握思维对象的对立统一为目标。自觉遵循这样的过程思考和研究问题,善于把对立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思考。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也要看到事物之间因差异的存在而带来的互补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大红与大绿在视觉上是有着巨大差异的颜色,一般来说,二者不宜放在一件衣服的设计上,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正是以二者之间的差异来形成一种互补,如在一件大红的旗袍上滚上细细的的大绿的颜色的边,反而是一种非常和谐的视觉效果。

  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共和国首都马那瓜发生了大地震,一座现代化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瓦砾,死亡万余人。令人惊奇的是,在震中区511个街区被震毁的房屋废墟中,唯独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竟安然屹立,而就在大厦前面的街道地面,却呈现上下达1/2英寸的错动,如此奇迹,轰动了全球。人们怀着敬意探询奇迹的创造者,揣着好奇心探究奇迹的奥秘。

  奇迹的创造者究竟是谁呢?他就是著名工程结构专家美籍华人林同炎。他设计的美洲银行大厦,设计时不是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正面,因为放在正面不能彻底解决防震问题,而是把思维着重放在反面。他采取框筒结构,这种结构和一般结构不同,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在一般受力情况下,建筑物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外力时,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裂,使房屋总刚度骤然减弱,从而大大减少对地震力的承受。这种以房屋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建筑物倒坍的设计思想,突破了一般常规的思维框架,突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