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幽默法
“幽默是一种机智”。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创造力强的孩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幽默。因此我们希望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笑声充满家庭。而不要总是板着脸训孩子,过分紧张会束缚孩子的思维:
有位心理学家曾谈过笑的巨大作用。他说:“当我还是学生时,曾参加了一位门下优秀学生特多的名教授的集会。令我吃惊的是,原以为很严肃的研究会,却从头到尾充满了笑话。他们彼此自由自在地说笑,有发言,立刻引来各种意见,彼此讨论。
不知不觉地我也与他们打成一片,在欢声笑语中,我发现了不寻常的事:在谈笑中,也包含了有关当天所讨论的问题。大家的意见由于笑谈而愈见明朗,崭新的观念也相继提出。奇特的构想在自由奔放的谈话中,一条条记录下来了。
眼见这些情景,我似乎已发现教授门下人才辈出的秘密。后来,我专攻心理学,才知道当时的想法的确没有错。笑,可以解除紧张的心理,提高创造力,这对脑部正在发育的孩子影响更大。”
所以,家长要在家庭中创造幽默的气氛,要鼓励孩子多接触幽默的人,也应允许孩子发挥一下幽默。不要孩子刚一幽默,家长就训斥为耍贫嘴。
(10)活动法
活动往往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感兴趣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活动能使孩子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对思维发展是很有利的。
适合孩子的活动很多,如音乐、舞蹈、体育、科技、小制作、书法、美术、戏剧、生物、动物饲养等等。孩子参加这些活动既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
要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孩子,就要让他们到课外活动中去锻炼,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如果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抠书本,不接触实际,思维发展还是快不了。
闲逛也是一种活动。适当给孩子一点闲逛的时间,使孩子的大脑受到多方面的刺激,也可以发展智力。
上学的孩子不按时回家,到外面闲逛,一般来说母亲是不允许的,主要是怕孩子出事,也许孩子晚回来家长会大发雷霆。在此之前,先请家长听听他闲逛的理由。也许他被什么新鲜事物吸引了,边看边思索,长了很多知识也说不定,这种情况下就要告诉孩子应该打个电话回家,以免家长不放心,对于闲逛就不要责备了。
孩子们不能只学书本知识,他们需要了解社会。在闲逛中看到很多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大脑受到的刺激会更多,无形中就提高了思维力。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听话的孩子脑袋并不很“灵光”,反倒是淘气的孩子有了创造,因为淘气孩子接触社会的面更广,大脑更加灵活。无限制的闲逛也是不行的,一是耽误学业,二是危险。我们说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闲逛。家长应该掌握尺度。
当然,不能因活动而影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要互相促进就必须合理安排,只要家长帮助孩子们分清主次,安排好时间,课外活动就会促进课内学习。
(11)感知法
感知是思维的基础。毛泽东同志说:“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选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接触的事物多了就能形成更多的概念。概念多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家长要引导孩子到社会上去开阔眼界,用眼、耳、鼻、舌、身体去体验事物,去观察、思考,提高孩子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判断、推理的能力。
思维发展的载体是知识。智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就无法思维。靠感知、实践去积累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学习别人和前人的知识、经验,这就要阅读书籍。
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后,就应该鼓励他们广泛阅读,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家长既要督促孩子学好课内知识,又要鼓励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帮助孩子选择那些知识性强,对智力提高有帮助的图书。
孩子在课外阅读方面潜力很大,14岁上大学的宁铂在家里有个小小图书室,他阅读的范围很广,凡是能找得到的书他都愿意找来看一看。
每个孩子的年龄、水平不一,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理解水平,帮助孩子建立家庭读书角,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2)语言法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言语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思维的水平。孩子头脑中思想的逻辑性我们是无法看见的,但儿童外部的语言却是能听得到的,书面语言是看得见的,所以训练内部言语要从外部语言训练入手。语言逻辑的训练是思维发展的一种方式。家长要重视对孩子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但不能搞成干巴巴的纯语法训练,要结合孩子的生活,采取生动活泼的方法。
第一,鼓励孩子自己讲故事,谈见闻。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听到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很多,上了小学还特别爱听打仗、破案的故事。让孩子们把听到的故事再讲出来,这对他们思维的发展很有好处。因为孩子要讲故事,必须把外部语言先变成内部言语,再把内部言语变成外部语言,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