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展各种感觉,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活动,比如抽时间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写生、绘图以及其他类似的艺术活动,都可以促进视觉机能的全面发展;雕刻活动不但可以发展视觉,而且可以发展触觉;学习音乐可使听觉得到精细的发展;文学、诗歌、戏剧等文艺活动可以把语言听觉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感觉器官的灵敏度不断提高,对外界刺激也会逐渐变得敏感,观察时调动的器官更多,观察得也更仔细,体会也更深刻,观察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14)相互支援--多感官并用法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请儿童观察图片,结果发现,当只用视觉进行图片观察时,其保持率为25%,而只用耳朵听有关图片的言语描写过后,保持率只有15%,但当视听觉同时使用时,其保持率则可提高到65%。显而易见,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有助于提高观察效率。
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也表明,当某一种器官感知某些事物时,别的感官会自动地参加进来,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感性印象,这称之为“感官的相互支援能力”。日常我们在记生字、背单词时,往往边读边记的效果要比单纯的抄写或默记效果要好,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在观察活动中,最好尽可能多地让多种感觉器官都参与。刮大风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外面的景物的变化,听一听风吹过的声音;吃苹果的时候,先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动手摸一摸,然后闻一闻它的味道,切开来看看里面的结构,再品尝它的味道;上课做实验的时候,边观察边记录……总之,动员一切感官加入观察的行列,以增强观察效果。
多种感官并用原则并不是主张平均使用各个感官的能量,而是指在某一项活动或任务中,根据活动内容或任务性质,重点使用一种或两种感官的同时,发挥多种感官的积极性,使其参与活动,增强观察效果。
运用多感官并用法,可以使一种事物或现象同时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所以得到的观察效果往往比较完整,更深刻,更接近本质。
(15)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观察法
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旅游家徐霞客,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育,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好名山大川之游,厌弃功名仕途。母亲总是带他出游附近的胜地,在72岁高龄时,还陪同儿子一起游览了荆溪(今江苏宜兴)的张公、善卷二洞。孩子出游,母亲亲自为他打点行装。在母亲的感染和鼓励下,徐霞客酷爱大自然,游踪遍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安徽、广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十六个省区,成为当时世界上徒步旅行时间最久、行程最长的人,并留下了《徐霞客游记》这部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巨著。
法国的语言文学大师莫泊桑小时候,他的母亲罗拉经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引导他注意大自然中的每个细节,学习用最精炼、准确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加以描述,这对莫泊桑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有人把罗拉称为莫泊桑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位老师”。
大自然深邃神秘,令人莫测。它蕴含着丰富的指示,等待人们去探求,去获取。大自然犹如一座巨大的披着面纱的知识宫殿。它所储藏的知识涉及到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等科学领域,又同历史、地理、文学、美学、音乐等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又完全可以把大自然称作一部百科全书。大自然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它以种种新奇的现象启发思考问题,吸引着人们探求知识,成为推动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大自然的激发下不断追求新知识,对大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知识面越来越扩展,智力也就会日益得到提高。
大自然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吧,她将赋予你真正的“慧眼”。
(16)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法
在“热传导”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在试管中盛入凉水,使管口向上,并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试管的上部,试管中上部的水沸腾了,但用手摸摸试管的底部,仍感到很凉,这说明水是不容易传热的物质。
接着,又重做这一实验,但这次加热的是试管的底部,结果看到试管中的水很快就全部沸腾了。水是怎样变热的呢?
为搞清这一现象的实质,再用方框形试管做实验,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加热框形试管的下角时,管内装有的紫红色高锰酸钾水溶液在框形试管中循环流动起来;当加热框形试管的上角时,带颜色的高锰酸钾水溶液静止。
由于已经掌握了水的流动性这一特性,不难理解,水中的热传导,是依靠水的流动而进行。在物理学上把这种热传导的方式称作“对流”。
通过实验等手段,科学分析并认识某些原理、规律或现象,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更多思维成分的参与,要求把注意力指向那些反映本质规律的外在表现,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实验中要细心、认真分析,最好能及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观察感受,特别是当某种新的细微变化一闪而过时,千万不要轻易放过,要立刻记下来,尽可能重复实验和观察,这可能成为导致新发现的关键要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