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长:我觉得有些心理问题表现在小孩子的身上,其实在我们成人世界也存在。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家长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很多毛病好像是孩子的,其实本身是家长的素质有欠缺、家长的心理有欠缺造成的。无论在孩子中还是在成人中,心理有疾病的人比例都是不小的,只是程度有轻有重而已。那种轻微的心理不健康现象,每个人多多少少在不同时期都会有。我特别希望你就人的心理问题、人的成长问题多讲一讲。
作者:刚才这位家长讲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问题,这其实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因为儿童在家庭生活,在学校生活,在社会中生活,所以儿童的教育实际上是整个文化背景的问题。
譬如,我们从小缺乏不同年龄段应该有的正确的性教育。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过去是封建性的文化,改革开放以后又引进了西方的东西,有好有坏。我们对孩子的性教育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整个社会到我们的家庭、家长都需要正确的观念。很多现在看来心理上的不健康问题、心理疾病,是由小时候的性教育不到位造成的。
我认识一个大学生,他的神经症非常严重,焦虑、抑郁。其病因就是因为他在初中阶段有过手淫行为。因为缺乏健康的性教育,他没有正确的观念,使他产生了深刻的犯罪感。这种犯罪感一直控制着他,让他觉得无脸见人。他现在的症状就是目光不敢正视任何一个人的眼睛。在生活中和人交往有困难、有障碍。
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就是因为在小的时候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和正确的性指导。
又譬如,现在的家长普遍溺爱孩子,同时又在不自觉地进行攀比,比如我的孩子有没有其他孩子穿得漂亮?别人的孩子有了钢琴,我是不是也给孩子买钢琴?
家长的攀比同时也造成了孩子的攀比,是我的父母对我好还是别的小朋友的父母对他们好?这种攀比常常对孩子产生额外的刺激和压力。因为有可能我的家庭条件、父母的条件不如其他家庭:其他小朋友穿得比我好,他有钢琴我没有,或者他有什么条件我没有,这种刺激有的时候也会形成一种精神压力。
这种精神压力就成为孩子心理上不健康的原因。面对如此普遍的原因,家长都应该一条一条地衡量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这种不正确的、不妥当的倾向。
又譬如,我们的家长在溺爱孩子的同时,常常又表现得非常专制,什么都要管。
我认识一位家长,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孩子的来信做母亲的每一封都要拆开来看,她觉得有这个权力。家里的电话有分机,儿子在那边接电话,她在这边还要用分机听一下,使孩子产生很大的逆反情绪。我还认识一位大学生,他的父母长期从事外交工作,他从小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恰恰是这个孩子对父母特别认同,他为父母感到骄傲。所以,并不是父母成天把孩子拴在身边,孩子就一定能爱自己,理解自己。
刚才讲到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的原因,指的是家长的做法。家长之所以这样做,还有更深刻的原因。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对孩子不良的教育方式呢?
第一,许多家长并不懂得,一个人成功之外还需要健康。这个观念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明确的,总觉得孩子学习好,能考上什么学校就完了。他们不知道,健康问题是孩子终生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二,不懂得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样一个综合的结果。以为孩子长得壮,不发烧不拉肚子就完了。他不知道心理健康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对此一定要重视。
第三,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很多报刊做过调查,其中一份调查结果表明,有76%的青少年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还有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居然有90%的子女对父母不满。这说明什么?说明家长对子女并不了解,这是造成对子女教育错误倾向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他们不知道把孩子搂在怀里喂着饭、溺爱着是有害的,许多家长从来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他一直这样做。
第五,很重要的一点,父母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要警惕,就是说自己的人生萎缩了,对自己人生的前景、未来的生活没有追求了,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以为孩子成功了,自己就能得到一份安慰。这种思想要不得。
要改变这个观念。所谓收缩自己的生活,收缩自己的人生,认为自己大局已定,就这样了,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只有一个期望──把孩子造就好。这样做的结果不但牺牲了自己,而且也对孩子不利。
根据我的观察,现在比较好的孩子大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家长们自己的生活比较成功,同时他们对孩子不是太溺爱,但给予适当的正确指导,这是最好的。所以希望家长们一定不要萎缩、收缩自己的人生。
第六,不仅是父母自己人生的萎缩,还有他们精神生活、感情生活的萎缩。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人生中精神比较空洞、空虚,或者爱的感情不够──这个爱是多方面的爱,包括夫妻感情比较平淡,这方面得不到满足,所以把所有的爱、包括精神上的空虚都寄托在对孩子的照顾上。可以这样说,她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其实还不是说孩子需要这样,是她自己需要这样。
因为你没什么事情干,只有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才有幸福感。因为你没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爱情来丰富自己,你只好用对孩子的爱来丰富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使家长们失去对孩子未来成长的理性判断。对孩子的溺爱、无微不至,与孩子紧紧地拴在一起,由此产生各种病态的情结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对孩子的学习和消费,许多家长有一种攀比心理,这种心理是家长的虚荣。他并不是为了孩子好而去买这买那,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别人家孩子有,他也要有。很多家庭买了钢琴,只是个摆设,可是他宁肯牺牲其他的生活需要来购买这些东西。这是一种攀比,这样做的结果并不一定对孩子有好处。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原因。
美国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说过,他从学校毕业的时候,爸爸给了他一枚硬币,说你去买一份报纸,从第一页一直读到最后一页,把广告都读完,然后你根据这张报纸上的广告去找一份工作。这位演员说,他终生感谢父亲对他的这个安排。我们现在千万不要因为做家长的虚荣,在这种攀比中对孩子产生不好的腐蚀作用。
第八,我们的这一代家长可能各有自己人生的坎坷,甚至自己在青少年时代学都没有上完,同时大多没有经历过高物质消费,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没有很好地享受过,但是我的孩子有了这些条件,这表明一种心理上的补偿。
这一切深刻的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文化上的原因,使得家长不知不觉地、互相攀比地以对孩子有害的溺爱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孩子,结果对孩子并不利。
希望家长们能够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在物质生活方面把我们的溺爱去掉,另一方面,在孩子的生活自由度方面,对他们的自主意识给予尊重。真正做到不溺爱,同时又比较民主,我们的孩子反而会发展得更好。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对这种溺爱式教育方式都有逆反情绪。你对孩子曾经很宠爱,有一天你发现这种宠爱造成了不良结果,你稍微想严厉一下、想批评一下的时候,孩子的反应非常强烈。
家长应该知道,一定要从比较小的时候,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针。如果你现在已经因为一些不妥当的教育方法,产生了不良的结果,那么,现在要逐步调整。
调整的时候,希望你们的决心要下得快,做法则要温和。不要说昨天我溺爱,现在突然觉得这种溺爱有害,马上一百八十度转弯,孩子接受不了。就好像刚才那位母亲,觉得原来对儿子过于溺爱,造成他的依赖心理、恋母情结,一下子变得很严厉,孩子也接受不了。你的决心下得要快,但是态度调整应该是温和的、逐渐的,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转换期。从现在开始改变,但改变的过程可以渐进。
我们的家长都应该懂得:
一个人不懂得成功之外还需要健康,是很愚蠢的;不懂得健康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心理健康,是毫不具备现代意识的人。
不关心子女心理健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父母。
因为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而不关心其心理健康的父母,不应该说是好父母。
把子女当做实现自己的虚荣和精神寄托,而不考虑孩子未来发展前景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我们必须把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如此尖锐的方式提出来,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引起所有家长的注意,中国才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出现一整代出色的、成功的、健康的、自在的优秀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