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对考试无动于衷吗



  我还要举一个例子。

  家长是个母亲,写了个条子说,我的孩子学习不用心,注意力不集中,对考试无动于衷。问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说:“孩子,你上来。”是个上初一的小男孩,站在这里。“我们现场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妈妈这个条写得对不对?”

  他说:“不对。”

  我说:“哪儿不对呢?”

  他说:“说我学习不努力,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对的。说我对考试无动于衷,这就不对。”

  家长看问题,可能没有看错。这个孩子从表面看,学习不是太努力,快考试了,催他,你快复习吧,孩子实际上心里也着急。但是他找不到方法,又有自尊心,家长责备他的时候,他可能来个破罐子破摔──考好考坏我就不在乎!实际上孩子内心可能非常在乎,非常希望改变自己的学习局面,但是他找不到一个好的方法,又面临着家长不断的催促、埋怨、唠叨和数落,孩子的自尊心就向另一个方向发展:我就不在乎,我就无所谓。

  请家长们想一想,大人有时候也有这个心理啊!你做某一件事情,如果别人指责你指责得过分、过多,你就可能在心里产生逆反:我不要听你的,我就这样。

  于是我就对这位家长说:“实际上,你的孩子表达了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是非常在意的,说明孩子是有向上的积极性的。”

  就是这个孩子,还说了一句话:“大人应该乐观主义一点。”这句话说得很好哇!一个家长老是皱着眉头责备孩子,数落孩子,孩子学习还有积极性吗?

  这个孩子还说了一句话:“你孩子有你孩子的实力,你不能老拿你的孩子跟其他孩子去比。”

  这句话又很深刻。在这个世界上,要使一个人前进,既要欣赏他,夸奖他,同时又要提供一些比他更强的人做榜样,这里有一些法则是要遵循的。如果你的孩子体育不错,可是你却责备他:你怎么跑得这么慢,没有路易斯跑得快!你想,孩子听了,会服气吗?肯定是不服气的!你的责备是不合适的。完全有可能,你的说法在孩子心里反而产生消极因素。

  如果一个家长不恰当地对待孩子,比如说:“你外语怎么就不如你们班外语第一的孩子学得好呢?你数学怎么就不如你们学校数学第一的那个同学学得好啊!你体育怎么就没你们学校体育第一的人成绩好呢?”你这“哪个第一你都比不上”这样的比较,太不可取了,不可能你的孩子一无是处。

  要研究家长自己的心理,研究孩子现在的基础。永远要知道,孩子今天努力了,对他今天的努力要肯定。即使这个努力没有产生成果,但这个努力的实践首先要肯定。今天的努力如果有了进步了,这个进步要肯定。我们的家长有时候不懂得,他们只希望孩子拿出一流的成绩,但是当他们用这个目标去要求孩子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给孩子提供达到一流成绩的心理支持,或者给孩子在学习方法上的恰当指导。

  家长们,你们现在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如果对你们的工作,周围的人进行不公正的、不恰如其分的数落、埋怨,好像是希望你们做得更好,但你们可能一点都没有做下去的动力和愿望了。一定要找到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我不止一次地讲到,家长要能够真正地理解孩子,要能够恰如其分地对待孩子,了解一个年轻的生命,他的心理、生理的状态,你对待孩子的全部言语、作为,对孩子要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人,他们的父母不一定是大教育家,不一定是大科学家,不一定有很高很高的文化,但是他们的孩子却成功了。世界上很多成功的、被历史上称之为伟大的人物,在写到他们的成长经历时,往往特别写到母亲或者父亲对他们的影响。我们发现,那些母亲和父亲其实并不是从小就教他怎么学数学、怎么学语文、怎么学外语的。他给了孩子什么东西,这是我们要研究的。

  我们要的是真正使孩子变得聪明健康,而且全面发展,同时理解家长,理解社会。找到正确的规律,不需要家长从此以后更繁琐地承担家教任务,更辛苦、更操劳、更担心,采取包办代替的方式和催促、数落的方式。不是!恰恰使家长轻松了,愉快了,同时,你的家教真正使孩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如果这个做法使得你终身能够享受这种教育的成果,孩子从此以后不让你操心,学习能够提高,敢于应付各种挑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事情!这个好事情的出发点,只是要求家长有一个诚心诚意、有一个信心。我相信来这里交流的所有家长都能够取得这个成果。

  大家说是不是呀?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