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但因没有子嗣而深感遗憾。有一天,恒河边举行摩尼跋罗天的祭祀,辅相前往祭拜并祈求说:“听闻天神大慈大悲,能救护所有的人民,并满足大众的愿望,功德实在无可限量。今天来到此地,天神如能满我心愿,赐我一儿,必当以金银等宝装饰天神圣像,用上等名贵的香来当供品;若不能满我此愿,将毁坏这座庙宇,并用污秽不堪的粪便涂在天神像上。”
庙神一听,心想:“此人豪富、权力广大,非等闲之辈,但我的功德力还不能满其所愿,此庙必会被他所毁。”于是,庙神便向摩尼跋罗天神报告。然而,摩尼跋罗天神也无计可施,便再往上跟毗沙门天王报告。毗沙门天王听了也是摇摇头说:“我也无法阻止此事,只有天帝有这个能力。”于是毗沙门王即向天帝释提桓因报告,天帝听完后,则说:“这件事有点困难,要看看有没有因缘。”
这时,有一天人五衰现前,天寿即将终了。天帝问他:“愿不愿意投生辅相之家?”天人回答:“我希望将来能出家修行,持戒清净。若生尊贵之家,想要离俗修行可能很难,所以愿生在一般平凡百姓之家,满我出家志愿。”帝释对他说:“如果你愿意投身在辅相家,将来想要出家修行时,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天人命终之后,受胎至辅相家,相貌端正。辅相即请相师前来为儿子命名。相师问辅相:“你在何处求得贵子呢?”辅相回答:“是在恒河边向天神祈求而来。”相师即以此因缘命其名为恒伽达。
恒伽达长大后,志在修行,便告知父母出家修道的愿望。父母回答他:“我们家业众多,而且只有你这一个孩子,希望你能繁衍子嗣,好光耀门楣。”父母终不答应恒伽达的心愿。自此以后,恒伽达深自惆怅,心想:“如果舍此报身,再投胎至寻常百姓家,将来出家修行,障碍应该不会这么多吧!”
于是,恒伽达偷偷地跑了出去,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不管是自高岩上跳下、或投入水中、或吞食毒药,皆毫发未伤。后来,他又想到一个办法:“如果冒犯王法,应该会被大王砍头吧!”这时,皇后和婇女们刚好出宫至园池洗浴,脱下的衣服则放在树林间。恒伽达小心翼翼地潜入林中,偷偷地拿起衣服转身就跑。门监看到后,马上禀报阿闍世王。大为震怒的国王立刻拿着弓箭朝恒伽达方向射去。但,神奇的事发生了!当箭射出去之后都反向射回,连射三次都是如此。大王生起大恐怖之心,问恒伽达说:“你是天龙鬼神吗?”恒伽达说:“如果大王能满我一愿,我即据实回答。”大王答应了他。恒伽达说:“我不是天人也不是龙鬼,我是王舍国辅相的儿子。我想要出家,但父母不答应,便想自杀再投生至别人家。但事与愿违,用尽各种方法都不能如愿,于是我故意触犯王法,希望能死于此地。但奇怪的是,大王也不能取我性命,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希望大王能怜悯我,成全我出家求道。”
大王听了恒伽达诚恳的回答之后,立即允可他出家修习圣道的请求,并一同前往竹园精舍求见世尊。世尊知道恒伽达的心愿后,慈悲应允:“袈裟自着,须发自脱。”恒伽达即现比丘身。接着,世尊为其开示法要,恒伽达心开意解,最后证得阿罗汉果,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阿闍世王恭敬地请示世尊:“恒伽达过去世种何善根,能投山不死、堕水不溺、食毒无苦、箭射无伤,并且能值遇世尊度其解脱生死?”佛说:“过去无数世前,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国王梵摩达与宫女们在林中游乐唱歌时,林外有一人也跟着大声唱和。国王听到他的声音心起瞋妒,便召唤随侍将他抓住,准备处死。这时,有一位大臣从外边进来,见有一人被囚,即询问事情来由。听完士兵的叙述后,便交代暂时不要将他杀害,待向国王报告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置。
大臣面见国王时,禀白说:‘此人罪不至死,虽在旁和婇女之声,但并没做奸淫之事,恳请国王慈悯,饶其一命。’这个人死里逃生后,感念大臣救命之恩,于是自愿留在大臣家中当仆役。许多年过后,这个人独自思惟:‘淫欲伤人甚于刀剑,我现在会在这里当仆役,便是被淫欲之心所害。’思惟至此,即向大臣报告他的感受,请求大臣答应他出家修道。大臣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希望他将来成就道业后,能够有机会再见。
此人来到深山,精进用功,思惟苦空无常之理,最后证得辟支佛果。他信守承诺,回来造访大臣。大臣非常欢喜,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这时,辟支佛于虚空中现神通变化,放大光明,大臣看了欢喜无比,便发广大誓愿,希望将来生生世世富贵长寿,比圣者的神通变化更加殊胜千倍,智慧和福德无与伦比。”
佛陀告诉国王:“那位助人得道的大臣,就是现在的恒伽达。以此因缘,不但所生之处命不夭折,今生还能随佛出家,乃至成就道果。”佛说完后,与会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一》
省思
佛法有云:“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本着欢喜心帮助他人,令众生欢喜,自心亦舍离了悭贪的烦恼,是故心常喜乐。在利益他人时,亦能广结善缘,人们自然欢喜亲近,现世能得善名远播、为人尊重之果报,未来更感无量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