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下集)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下集)

海涛法师編著

佛经故事选集序言
落荒而逃的魔鬼
泡沫般的美丽
贪睡的比丘
无心之过
习气难断的罗汉
看见佛陀
为法衣发无上道心
无言菩萨
羼提和山的劫难
千辛万苦求佛偈
一次施舍的福德
四婆罗门得道
五百菩萨的大愿
善巧度众的比丘
佛陀的忏悔
深沟惊魂
阿难的前身
文殊菩萨赴宴
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二十亿耳的苦行
嗔心的果报
精进求法的均邻儒

  佛经故事选集序言

  在佛经中有许多寓意深远的故事,其中除了本生故事以外,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为基础,每一则故事背后所传达的宗旨,都是以解脱、慈爱、平等、无私、善良、诚信以及善恶因果为主,这都是当时佛陀住世说法时,用以教导弟子的精要。

  故事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分古今、不分老少,用故事讲道理的方法,深富教育启发意义。以《圣经》为例,在西方,圣经故事早已广泛流传,并在全球以各种不同国家的语言反覆运用,对西方的科学、文化等诸方面发挥了重大影响。然而,佛教三藏经典中,许多极富教育启发的经典故事却因佛经原文的行文晦涩难解,一直未能获得一般读者的广泛性阅读。

  有鉴于此,中华印经协会特别收集、整理,编辑这《佛经故事选集》的系列书,俾以将佛陀的教法藉由图画故事,深入浅出的传达出去,甚至化为教育的力量,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因此认识佛教。故而在编写过程中尽量以轻松的口语对白方式表达,在保有经典原文中心思想的原则上加工,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活泼,并藉由故事来传递佛教善恶业报的观念。

  《佛经故事选集》系列所收集的故事内容丰富,其中有《佛陀本生故事》,专门讲述世尊成佛前的本生因缘、《菩萨与罗汉的故事》则是描写菩萨以及阿罗汉弟子们修行的过程。此外,尚有以女性为主角的《女性故事精选》以及推广护生理念的《戒杀放生故事集》等等,内容精采多元,通俗易懂,适合各年龄层阅读。

  生命电视台 台长
  中华印经协会 理事长
  海 涛



  落荒而逃的魔鬼

  从前,在舍卫城郊外有一个非常荒凉偏僻的地方,那里住著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善于变化自己的形体,经常在这一带作祟,祸害不少人。

  曾经有一个远来的商人,带著不少香料,准备到舍卫国做生意。当他走到城郊峙,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半人高的野草和几株杂树在夜色中摇动著。

  走了一会儿,他的肚子开始饿了,准备先吃点粮食再进城投宿。他走到一棵树下,放下货物,取出粮食慢慢吃了起来。他一边吃著干粮,一边闭上眼睛盘算这些货物出手后能赚到多少钱。

  这时候,魔鬼悄悄出现了,他闻到从包裹里散发出来的香气,猜想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香料。魔鬼趁这个商人不注意,化成一道白烟,随著吞下去的干粮一起进入商人的肚子里,这商人却丝毫没有察觉。

  商人填饱肚子后,又拿起包裹,站起身继续向舍卫城赶去。走了不久,肚子开始发出声音,他心想:“奇怪?刚才吃了那么多干粮,怎么肚子又叫了?”

  商人忍耐著走了几步,肚子却开始痛起来,而且越来越痛,仍佛有什么东西在肚子里蠕动著。他实在忍受不住,就扔下装有货物的包裹,在地上翻滚起来!

  他越滚离包裹越远。这时候,魔鬼趁机化作一道白烟从商人的嘴里散出来,然后拾起包里跑掉了。结果这个商人不仅被魔鬼折磨得死去活来,还丢掉许多香料。

  正因为魔鬼常常这样作祟,所以很少有人敢到这里来,这里也就显得更加荒凉恐怖了。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有串去舍卫城外三十里远的一个寺院中,傍晚回来时恰巧路过这里。目犍连一走到这里,马上感到一阵寒意。

  天快黑了,目犍连急急忙忙的赶路。等到目犍连走近时,魔鬼便从树后门出身来,化成一道白烟,从目犍连的鼻子进到他肚子里。目犍连因为一心赶路,并没有注意到。

  目犍连走著走著,突然觉得肚子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像雷声一样。目犍连觉得十分奇怪,他停下脚步,在路边的杂草丛中盘腿生了下来,摒除一切杂念后,发现原来是个魔鬼在自己腹中捣乱,于是目犍连大声的对魔鬼说:

  “你这个魔鬼还是快出来吧!我是佛陀的弟子,你根本不能伤害到我,所以赶快离开吧!否则我会用法力将你打入地狱!”

  魔鬼听了之后,以为目犍连只是吓他而已,仍然继续在目犍连的肚子里作怪。

  目犍连见魔鬼还不出来,就对他说:

  “魔鬼你快出来吧!不要再作怪了,我是佛陀的弟子目犍连。”

  魔鬼一听到这句话,不由得害怕起来,因为他知道目犍连是佛陀弟子中最有神通力的一个,于是匆忙化做一道白烟,从目犍连张开的口中钻了出来,然后跪在地上请求目犍连宽恕他。

  目犍连原谅了这个魔鬼,并告诫他以后不可以再骚扰过往的行人。魔鬼答应后立刻一溜烟的跑掉了。

  从此,魔鬼再也不敢出来作祟,而这个地方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泡沫般的美丽

  从前,在摩竭国有个观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这一天,有一男一女在园内烧香拜佛。那个男子是城中一个大臣的儿子,名叫畏民间;那女子是个漂亮的女人,名叫上金光首。这两个人被彼此吸引,在拜佛时一直忍不住偷偷看著对方。

  突然间,上金光首仰翻在地上,四肢僵硬。畏间非常惊讶,过去推了她一下,可是她却一动也不动。

  畏间不知所措的看著躺在地上的上金光首,只见她的脸色发黑,眼睛、嘴角、鼻孔、耳朵都开始流出脓血来,一股恶臭直扑他的鼻孔。畏间这才明白,上金光首的确死了,而且在炎热的阳光下已经发始腐烂。

  转眼间,美丽的上金光首变成一具腐烂的女尸,一群群绿头苍蝇循著恶臭飞来,全都在尸首上吃喝那死肉败血。

  畏间怎么地想不出上金光首的死因,不禁惊恐万分,准备拔腿跑掉。刚站起来要跑的时候,却听到身边的树木说起话来:

  “这女子死得真可怜!那么漂亮的脸蛋,那么苗条的身材,却不明不白的被抛在这里。”

  又有一棵树说:“这位先生,难道你只贪图她生前的美丽,不管她死后的凄惨吗?”

  畏间本能的停住双脚,他奇怪树怎么会说话,听到树的话,他一时间感到惭愧,便从身上脱下外套,将那已经腐烂发臭的尸体盖住,搬到树林中藏起来。

  畏间向园外走去,刚走了几步,忽然看见半空中亮起万丈佛光,照亮整个天空。佛光中佛陀威仪万方,神采奕奕。

  畏间顿时忘记了刚才的事情,心中异常兴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再定睛一看,令他更惊奇的事发生了,帝释天放著五彩祥瑞的光芒,站在他面前。

  “小伙子,恭喜!恭喜!你年纪轻轻就有福报看到佛陀的法相,肯定做了什么善事吧?”帝释天走过来赞扬畏间。

  畏间听了这话,忙对帝释天说:“帝释天神,您真是救苦救难。我正愁得不得了呢!请您给我指条光明大道吧!”

  “小伙子,不必发愁,有什么事与我到佛所去说。”

  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佛陀居住的精舍,帝释天变出一朵花来,交给畏间说:

  “把这花放在佛陀的身上,有什么话尽管对佛陀说。”

  畏间照上帝释天的指点将花放在佛陀足上,退后叩首说:

  “佛陀啊!我要告诉您一件事。今天有个女孩邀我到观园去游玩,后来莫名其妙的死去了,她七窍流血,皮腐肉烂,我看到简直吓坏了。现在我该怎么办?”

  佛陀正准备开口说话时,从外面走进来了两个年轻女子。畏间看见她们大吃一惊,原来那个年长一点的正是上金光首。

  两个女子拜完佛后走了出去,畏间转头一看,佛陀和帝释天神都不见了,面前却站著文殊师利菩萨。

  “小伙子,你认识刚才拜佛的那对姐妹吗?”文殊师利菩萨问。

  “我只认识那个姐姐,它是上金光首。”畏间回答。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你从今天的事情中知道了些什么?”

  顿时,畏间心中觉悟了,他马上回答道:

  “美丽不过就像泡沫一样,会年老、会消失,上金光首也是如此。我不用著迷于她美丽的容貌,就连与她之间的快乐都是瞬息的幻想,只有佛道才足我永生的依靠。”

  文殊师利菩萨满意的笑了,随后便消失不见。这时畏间才明白,这些都是文殊师利菩萨为了教化他而示现的,从此精进求道,后来成了德光耀菩萨,最后成佛。

  贪睡的比丘

  佛陀常教导弟子们在学习佛法时要认真,要用心,绝不能懈怠、懒惰。大多数弟子都遵从佛陀的吩咐,勤奋修行,很多弟子因此得了道,修成罗汉,消除许多烦恼和痛苦。但是有一个比丘,就是不肯用功,每当别人在打坐修行时,他却呼呼大睡。僧团里的师兄弟们劝了他好几次,他还是照样我行我素。

  这个比丘最大的毛病就是嗜睡,每天吃饱就睡,睡觉时还将自己的房间关得死死的,一个人在房中蒙头大睡,别人怎么叫都叫不醒。

  这天中午,嗜睡的比丘托钵乞食回来后,便回到自己的僧房倒头大睡。他这一睡就没有起来过,僧房中如雷的轩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是佛陀为大众说法的日子。所有的弟子都来了,唯独缺那个嗜睡的比丘。

  佛陀问:“那个爱睡觉的弟子怎么没有来呢?”

  一个弟子急忙站起身来回答:“佛陀!他从昨天中午睡到现在还没有醒过来,我们怎么叫他都叫不醒。”

  佛陀心中想起,这个爱睡觉的比丘从今天算起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了,如果让他这样在昏睡中死去的话,他是得不到善终的。佛陀非常怜悯他,所以先让弟子们诵读经文,自己带著阿难前往贪睡比丘的僧房去。

  佛陀和阿难还没到,远远就听见雷鸣般的轩声,一阵接著一阵,一阵高过一阵。推开房门后,轩声更大了,那位比丘依然蜷缩在床上,睡得正香。

  阿难先叫了几声,可是比丘毫无反应,依然睡著。后来佛陀走到比丘床前,用手指轻轻摇了摇比丘的身体,这个熟睡的比丘马上醒了过来。

  比丘见到佛陀正站在自己面前,慈爱的俯视著他,急忙起身向佛陀顶礼,说道:

  “尊敬的佛陀,论原谅弟子无礼。”

  佛陀告诉他说:“你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了,我不忍心见你在昏睡中死去而得不到正果,所以特地来叫醒你。”

  这位比丘大吃一惊,他根本没想到自己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他又惊又怕,不知所措。

  佛陀安慰他说:“这是你命中注定的事。好几世以前,你出家做比丘,却只知道吃和睡,从来不思惟法义,也不遵守佛法戒律。因为没有种下任何福德,命终后灵魂投生成米虫,就这样过了五万年,然后又投生为田螺、蚌和树干中的蠹虫,前前后后各过了五万年。

  你前身所投生过的生命都喜欢住在昏暗没有光亮的地方,而且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更特别的是这四种生命都喜欢睡觉,一睡就是一百多年,完全不懂得求上进。经历了二十万年,你才赎清前世的罪孽,所以今生能够投胎为人,并且出家做了比丘。

  既然做了比丘就应该勤苦修行,认真钻研。没想到你又像二十万年前一样贪吃贪睡,为什么你总是睡不够呢?可别忘了二十万年前你的前身的结果。”

  比丘听了佛陀的话,羞惭得满脸通红,连忙向佛陀表示忏悔,就在他深深自责、忏悔的时候,一切杂念都随之消除了,并且在最后的生命里修得了阿罗汉果。

  无心之过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著一个老人,他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著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著师父走。

  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座树林中,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

  小沙弥知道树林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师父,就紧紧抱住师父的肩膀,连扶带推的快步向树林边缘走去。

  师父年老力衰,又东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在儿子情急的一推之下,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刚好头磕在硬石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父倒在地上,赶忙把他拉起来,可是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发觉师父已经死了,不禁大吃一惊,痛哭失声!

  天亮以后,小沙弥独自一人回到寺庙。

  寺里的比丘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纷纷谴责小沙弥:

  “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就是说嘛!竟然把自己的父亲推去撞石头,真是个不孝子!”

  小沙弥有口难辩,心中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诉苦。

  佛陀让小沙弥坐下,说道:“你要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了,你师父的死不是你的错。”

  话虽如此,但小沙弥还是眉头皱紧,没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著继续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一个父亲生了重病,儿子很著急,到处求医间药。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扶父亲上床躺下,让父亲睡个好觉。可出他们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地上又潮湿,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的飞来飞去,打扰父亲睡眠。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著,马上找来苍蝇拍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

  儿子又急又气,转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挥舞著,对著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蝇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伤人性命,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因此指责儿子是杀人犯,否则可就冤枉他人了。”

  佛陀看到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就进一步问:

  “你使劲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心存恶念,故意要伤害他的性命,是吗?”小沙弥点头称是。

  “我讲的故事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

  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的勤奋修行了。

  习气难断的罗汉

  习气在人的身上,就像装过酒的酒瓶,虽然将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样的难以断除。

  像毕陵伽婆蹉阿罗汉就是一个例子。

  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曾经五百次投生在高贵的婆罗门家,所以造成他骄傲轻慢的个性。

  “你算什么东西?我可是五百世的贵人福种,你这个暴发户区区几十年又算什么!”

  对于比家世的人,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总是用这种看不起的态度对待,就算修得阿罗汉后,他还是带有贵族的习气。

  有一天,毕陵伽婆蹉来到恒河岸边观赏风景。恒河水神见有罗汉降临,连忙上来接驾,恭敬的说:

  “尊敬的罗汉,难得的圣贤,我万分荣幸。”

  “搞什么?你这个小奴仆,还不快快断流,让我过河!”

  恒河水神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水神气得浑身颤抖,生气的说:“你这没礼貌的家伙,给我等著!”

  “小奴仆,我难道怕你不成?”

  恒河水神立即跑去精舍向佛陀告状:

  “世尊,有个罗汉圣者到恒河水边,我以礼待之,他竟骂我小奴仆,叫我断流让他过,实在无法无天啊!”

  佛陀静静听著,然后说道:“你不要生气了,我让他向你赔礼道歉,让他忏悔自己的过错。”说完佛陀便和水神一起来到恒河岸边。

  华陵伽婆蹉听到佛陀的教诲,便向水神道歉:

  “小奴仆,对不起!”

  “佛陀,您看!他还是叫我心奴仆啊!”水神更加气愤了。

  佛陀对水神说:“水神啊!毕凌伽婆蹉不是有意的,这是他累世的习气。”

  水神只好无奈的回到恒河水宫去了。

  佛陀转身对毕陵伽婆蹉说:“毕陵伽婆蹉啊!身为罗汉,坏习惯仍然未改。过去一个婆罗门一连骂了我五百次,他可痛快极了,以为我会生气,没想到我毫不生气。他又一连赞美我五百次,以为我会高兴,没想到我也毫无高兴之意,他只好走了。只要能断除烦恼和不良的习气,一切事情不管好坏都没有什么不同,根本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佛陀慈爱的教导毕陵伽婆蹉,希望他能除掉旧习气,成为一位真正的罗汉。

  看见佛陀

  毗舍离国有五百个盲人,他们因为看不见,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讨度日,受尽人们的歧视。

  这时,悉达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现于世的消息传到这五百位盲人的耳里,他们心里再也不能平静了。因为凡是见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扫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忧愁、烦恼都能解脱。于是,这五百盲人一起商量说:

  “我们多么需要见到佛陀啊!只要见到佛陀,我们就能见到光明了!”

  一个带头的盲人说:“对!我们应该去见佛陀,而不是等在这里让佛陀来见我们,大家说是吗?”

  “可是我们要怎么去呢?我们根本看不见路呀!”几个盲人无奈的说。

  那带头的盲人说:“如果大家真的要去见佛陀,就必须请人带路。这样吧!我们每人想办法讨足一个金钱,凑足五百个就请人带大家去。”

  于是大家分头去讨钱。经过好些日子,吃了不少苦头,这五百盲人才凑足五百枚金钱,请到一个人来为他们带路。

  带路的人在最前面,其他人一人拉住一人的衣服,排成一行,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非常壮观。

  他们往佛陀所在的舍卫国出发,一路历经种种艰辛,但越走心中越亮,脚下似乎也轻松了。可是在快走到摩竭国的时候,要经过一片山泽,那领路人见道路艰难,便找借口溜了。

  盲人们等呀等,始终不见那领路人回来。众盲人惊慌的说:

  “大家的心血都白费了,那个坏蛋把我们的钱拿走了又不管我们,这可怎么办呀?”

  正当大家六神无主,进退不得的时候,那个带头的盲人听到前面有水声,便让大家手牵手往那方向摸去。走著走著,突然他们听到一阵怒骂:

  “你们这些畜牲,瞎眼了吗?把老子种的幼苗都踩死了!”

  “哎哟!实在对不起,我们是真的看不见啊!要是看得见也不会犯这种错了。好心人啊!求您大发慈悲,指给我们一条去舍卫国的路吧!我们的钱已经被骗走了,只有等以后再来赔您的秧苗,我们绝不食言!”

  田主觉得这五百个瞎子也确实可怜,长叹一声说:

  “算了!你们跟我来吧!我找人带你们到舍卫国去就是了。”

  “今天可遇到大好人了!”盲人们又惊又喜,连忙道谢不已。

  田主派人带盲人们往舍卫国,等到了舍卫城,盲人们高兴极了,没想到寺里的住持说:

  “你们来迟了,佛陀已经回到摩竭国去了。”

  盲人们大失所望,便又折往摩竭国。一路上吃苦受累,好不容易到了摩竭国,谁知佛陀又回到舍卫国去了。

  盲人们虽然已经劳累不堪,但他们坚信能见到佛陀,于是又回头向舍卫国出发。他们下定决心,不见到佛陀绝不罢休。可惜的是,这次到舍卫国仍未见到佛陀。

  “佛陀去了摩竭国。”寺庙住持同情的说,盲人们只好又回摩竭国去。

  当这些盲人共走了七个来回的时候,佛陀见他们的善根已经成熟,便在舍卫国的精舍等候他们。

  佛陀的慈光闪耀,照得盲人们两眼放光,他们终于见到向往已久的佛陀了。

  “救苦救难的佛陀啊!请赐我光明,让我一睹像天光般的佛陀啊!”五百盲人纷纷跪下,五体投地,顶礼感恩。

  佛陀看他们这么虔诚,便对他们说:

  “你们这样虔诚,以坚定的信心长途跋涉,我答应让你们重见光明。”

  “谢谢佛陀的慈悲!”五百盲人当下就重见天日了。全都跪在地上感恩的说:

  “感谢佛德无量!愿佛陀为我们授戒,我们万世万代永远跟随您、供养您!”

  佛说:“好的!我的徒弟们!”

  于是五百人成了佛陀的弟子,尽心修行,最后都成为阿罗汉。

  为法衣发无上道

  舍卫城里有一个长得非常美的女子,她有窈窕的身材,漂亮的脸蛋,眉毛弯弯的,嘴巴小小的,尤其一双大眼睛更是楚楚动人,城里的男子都为她著迷。

  这漂亮女子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价和魅力,每天让不同的男子陪著去游玩。

  这天,有个大官的儿子陪著漂亮女子出去游玩。他们坐在一辆马车上,刚好被路过的文殊师利菩萨看到,菩萨顿时生出慈悲心,想度化那漂亮的女子,于是想了一个好主意。

  男子和那漂亮女子经过一个叉路口时,那女子忽然眼睛一亮,见到路旁站著一个英俊的少年,眉清目秀,神采飘逸,还有那身闪闪发光的衣服,更衬托出那少年的超凡脱俗。

  漂亮女子看得心神荡漾,马上叫车子停下来,还没停稳就跳下车向路口跑去。她一心思念英俊少年和他身上的漂亮衣服,早就把大官的儿子忘在脑后。

  “哎呀!你上哪儿呀?”大官的儿子急坏了,不停的在后面追著,漂亮女子却头却也不回的往路口跑去。

  这时,天王变成一个男子来到他们身边,挡住那女子说:“等一等,美丽的女子。”

  漂亮女子忽然被一个男子挡住,一下子楞住了。

  “你听我说!”挡住她的男子接著说:“那少年虽然英俊无比,光彩照人,但他对美女是不感兴趣的。”

  漂亮女子狠狠瞪了他一眼,又要往前走,那男子仍挡住去路,说道:

  “你别傻了,他真的对情欲不感兴趣,你会后悔的。”

  “为什么呢?”漂亮女子见那男子挡住不放,只好心有不甘的问。

  “他是文殊师利菩萨,能满足世间众人的一切愿望,却没有任何私欲。”天王变成的男子说完这话就不见了。

  漂亮女子心想:“听说文殊师利菩萨能施一切,我想要他身上的漂亮衣服,看他能不能施给我。”

  想到这儿,女子便走过去对英俊少年说:“仁者,您能把身上的衣服施舍给我吧?”

  少年说:“你要是能发愿修学佛法的话,衣服就给你。”

  “真的?”漂亮女子又惊又喜,没想到他这么痛快的答应。

  “真的。”文殊师利菩萨肯定的回答。

  猛然间,漂亮女子心里因为想得到法衣而发出无上道心,内心充满法喜。

  从此,这女子便奉行五戒,专心修恃佛法,成为一个虔诚的佛弟子了。

  无言菩萨

  舍卫城中有位名叫师子的将军,有一天他得知妻子怀孕了,心里非常高兴,静静等待自己儿子的降临。

  孩子出生那天,从空中传来一阵洪亮的声音:.

  “师子将军,您的孩子不是普通人,应该守口如瓶,谨慎少说话,请您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来衡量更您的孩子。”

  将军听了,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是一般人,于是更加用心的呵护他,并把他取名叫“无言”。

  渐渐的无言长到八岁了,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容貌堂堂,心地慈善,城中没有人不喜欢他的,师子将军夫妇满心欢喜。

  有一次,将军父妇和无言在舍卫城听佛陀讲法,无言听得津津有味,但就是不发一语。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师子将军的儿子慧根充足,可是就是不会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佛陀说:“不要轻视这孩子!这孩子出生之前已经在无量佛前许了大愿,累积种种善根,早已达到不退转菩提道。现在他善根受我教诲,已经获得四禅了。看他这般年纪,其实已经能调伏无量众生。”

  佛陀的这番话解开了师子将军夫妇和众人心中的疑惑。

  这时,无言显示神通之力,从自己右手掌中变出一朵灿烂美丽的莲花,不停在手心上像车轮一般的旋转。众人看了都感到十分惊讶,高兴的说:

  “原来师子将军家的小孩是大菩萨呀!”

  这时无言低头合掌念道:“南无阿弥佛陀。”

  与会所有菩萨听到了,也一起念著:“南无阿弥佛陀。”

  一时间,与恒河沙粒同数量的十万世界震动六次。

  菩萨们用妙香花和种种伎乐供养佛陀,之后无言和所有菩萨跳跃至虚空世界中,一起唱念偈颂并且赞颂佛陀的无边功德。

  羼提和山的劫难

  很久以前,佛陀发愿行菩萨道的时候,他的名字叫做羼提和山。当时他住在一棵果树下,靠著吸食果子上的露水修行。

  这天,他又坐在果树下,饮食果子上滴下的露水,刚好国王迦黎率领文武大臣到这片山地围猎麋鹿。

  擅长射箭的迦黎王,一举弓立刻射中一只麋鹿,但被它逃跑了,迦黎王便骑著马往树林里追。追到杯中,突然看见一棵果树下坐著一个人,正张嘴喝著树上滴下的露水,于是带著部下过去,高声问道:

  “请问你有看见一只受伤的麋鹿跑过来吗?”

  羼提和山专心的饮著露水,没有回答。

  “你有没看见一只受伤的鹿?”迦黎王提高音量再问了一次。

  羼提和山看见迦黎王这群人都来到自己的面前,便低下头双手合十安稳的坐著。

  迦黎王见他不理不睬,生气的问:“该死的叫化子!你听见没有?有没有看见一只受伤的鹿?”

  羼提和山菩萨回答:“嗯!我听见了。”

  迦黎王生气的拔出佩剑,说:“国王问话你竟敢不回答!我今天非杀了你不可!”

  羼提和山菩萨平淡的说:“我在听大王说话。”

  迦黎王手里舞著寒光闪闪的长剑,生气的说:“你是什么人?我允许你在死前将一切交代清楚!”

  羼提和山平静的说:“我是忍辱之人。”话才刚说完,突然感觉右臂一阵巨痛,原来已经被国王砍掉了,但他还是强忍著痛说:

  “我只是个忍辱的修道者,过著与世无争的生活,大王还要这样害我,那么一般的百姓怎么办呢?我发愿成佛的时候,一定先度化你,不让众生因为学习你的行径,而增加罪恶的业报。”

  迦黎王见羼提和山仍不求饶,更加恼怒成羞,随后又砍掉它的左手、两脚、双耳和鼻子,大声骂道:

  “我就让你这样子修成佛道?”

  羼提和山菩萨血流如注,非常的痛苦。

  忽然,天空变得黯淡无光,大地开始震动。迦黎王感到非常害怕,急忙逃回城堡里躲起来。原来迦黎王这样残暴的行为震动了四天王天的天王,天王们严肃的聚在一起指责迦黎王,要求惩罚他。

  天王们说:“这个国王实在太残酷无情了,我们要灭了它的国家和族人,以惩罚他十恶不赦的罪行!”

  羼提和山忍住痛苦,冷静的说:“不能这么做!我会受到这样的对待,都是因为我前世不信奉佛法,杀害生灵,所以今生得到报应罢了。虽然国王凶狠的加害于我,但我仍会像母亲对儿子一样的怜悯他、原谅他。你们千万不要惩罚他!”

  天王们虽然生气,但是了解这样的因缘后,也只好让羼提和山自己解决这件事。

  后来,羼提和山的弟弟来了,他也是一个修行得道的人。

  羼提和山的弟弟用神通力帮哥哥回复手足和耳鼻,气愤的说:

  “哥哥,你为什么不生气呢?像迦黎王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他一点教训!”

  恢复本来样子的羼提和山对弟弟说:

  “好弟弟!谢谢你不远千里来这里救我,我经历这次劫难,对成佛的心志更加坚定了。报复、惩罚是不能解泱问题的,只有我成佛后才能度化众人。”

  这时,天上地下所有的神祇全被这样的话感动了,纷纷来到羼提和山面前向他致敬,于是羼提和山的善良行为和成佛的心愿便被众生传颂著,直到如今。

  千辛万苦求佛偈

  从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时候世上已经没有佛法传布了,但他还是苦心寻求正道佛法,希望可以找到正确的解脱之道。

  有一天,空中忽然有股洪亮的声音对他说:

  “善信!你仔细听著,从这里往东方六十万里的地方,有个叫作善住的国王。佛陀曾在他的国家出世,佛教一度传遍各地。可惜佛陀涅槃后,佛法渐渐衰落,现在全国已经连一所佛寺都没有了。那里住著一个贫穷的女人,长得非常丑陋,可是她会说半句佛陀的偈语,现在地想传授给别人。你就去取那半句偈语吧!”说完,空中便寂然无声了。

  善信毫不迟疑的踏上前往东方的遥远路程。他日日夜夜赶路,走得腿都肿起来,脚也裂开,鞋子外都渗著血迹。

  有一天黄昏,忽然前传来一阵凄惨的叫声,善信跑向前一看,马上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在他面前有一大块望不到边际的淤泥,范围不知有几万里。

  善信心想:“刚才的叫声凄惨无比,一定是什么人被吞没了!”想到这里便觉毛骨悚然,浑身发抖。

  这时候,从善信头顶上飞过一只乌鸦,停在淤泥上歇息,没想到一停在上头便沉下去了,一下子就没了踪影。

  善信当场愣在那儿,内心沮丧极了。他想:“看样子我是过不去了。得不到佛的偈语,我怎么使佛法发扬光大呢?”

  善信低下头,看看自己破烂的衣服和脚上血肉模糊的伤口,一阵阵疼痛传遍全身,善信于是想著:“我今天就死在这里好了!佛陀啊:我为此而舍弃生命,死得其所。”想完就朝眼前的淤泥走去。

  当他一脚踏上淤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脚下出现一条洁白笔直的平坦大道,大道直通东方,通到看不见的天边。

  善信心中很高兴,顿时忘掉他所受的烦恼痛苦,,快速奔跑在洁白笔直的大道上,越走越兴奋,很快使到了善住王的国家,找到那个丑陋的女人。

  那位丑陋女子住在一间茅草屋里,一见善信就问:

  “远方而来的客人啊!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是专门来拜您为师的。”善信凝视著她,恭敬的跪在她面前,心里想著:“这女人长得这么丑却懂得偈语,真是奇怪!”

  那丑女问:“你要跟我学什么呢?”

  善信仍然恭敬的说:“弟子是来跟师父您学知识的。”

  “我没有什么好教你的,我只会半句偈语。”丑女回答。

  善信一听,高兴的说:“我从六十万里以外的地方来投师,一路上历经艰辛,就是为了向您学这半句偈语,以振兴佛教大法啊!”

  “那好吧!你坐下来慢慢听。”

  善信连忙坐好,专心等待女子说那句佛偈。

  女子念诵道:“一切恶事切莫为,半点善德皆奉行。”

  善信听完,一阵清凉欢喜的感觉遍布全身,心中自然贯通,而且铭刻于心中。

  女子问道:“记住了吗?”

  善信答道:“不但记住了,而且理解精通了。”

  “很好,你已经得到神通力了,回去吧!”

  女子说完,便不再出声,于是善信向老师告辞,回到自己的国家。

  善信因为获得神通力,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到处宣讲这句偈语,积了许多功德,并得到坚信不移的心志。

  从此,所有妖魔鬼怪都依著偈语的教义来接受教化,人民们又重新皈依佛法,国家得到神佛的保佑,于是风调雨顺,灾祸都被消除了。

  善信菩萨说:“我从前不知道这句偈语的时候,一直处在生死轮回的痛苦之中,现在求到了偈语,无论是为众人讲解佛经或是推行任何善事,都更加坚定我对佛法的信念。”

  善信菩萨的事迹从此被流传下来,他的功德也深深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面没有孩子。他日夜虔诚的祈祷,希望能求到一个儿子,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

  天神现身对拘留说:“拘留!过两天有个天王寿命会终止,他将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著吧!”

  果然,拘留老人的妻子自从那一天起便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儿子,拘留将他取名为须菩提。

  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须菩提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不但相貌堂堂,而且头脑聪明、心地善良。他看到天下无数百姓都过著穷苦的日子,而对自己家中过富足生活感到羞愧。

  须菩提心中便立下的誓言要请佛陀指明众生解脱之道。于是,须菩提对父母说:

  “父亲、母亲,儿子在家多年,接受父母养育的恩典,永远都不敢忘记。但是我想帮助众生寻求解脱之道,希望你们允许我追随佛陀出家去。”

  拘留夫妇听了大受感动,虽然内心舍不得,但因为知道须菩提是天王转世再来的,不是一般常人,所以也只好答应了。

  于是,须菩提出家做了沙门,跟著佛陀认真的修行,不久就证得初果,后来又在佛陀的弟子中首先修成阿罗汉。

  佛陀的弟子阿难,对须菩提得道快速惊讶不已,恭敬的间佛陀:

  “世尊,请问须菩提前世有什么功德呢?今生可以如此快速成就阿罗汉道?”

  佛陀说:“阿难!你问得好!须菩提他之所以得道很快,是因为他前世的因缘。

  他曾经是个穷人家的小孩。那时,有个比丘到城里化缘,好几天都没有化到东西,走遍城里都没有人肯施舍。正好比丘遇到须菩提的前身,他人虽小,家里又穷,却有怜悯之心,便领著比丘回到家里,将自己的一份饭盒施与他,自己却饿著肚子。比丘吃完便借著神通力飞升离去,小孩看了心中欢喜无比,后来小孩转世到天上界做天王,经过九十一劫后,他寿终降世在现在的拘留家里,不喜欢财富只喜欢佛法,所以出家便迅速得道。这是须菩提累世的因缘所致。”

  这时,阿难叹口气说:“一次施舍就能有如此的福德,更何况多次施舍呢?”

  四婆罗门得道

  很久以前,有四个婆罗门教士因为专心修道,所以得到一些神通力,能在天空自由飞行。他们四个人常常在一起讨论神通的妙处,一说起这个话题,每个人都很开心。

  有一天,这四个婆罗门又聚在一起,他们一边在空中飞行,一边交谈著,其中一个人说:

  “如果有谁听过佛法,就可以进入解脱的法门了。!”

  另一个婆罗门听了这话,连忙问:“像我们这样的人如果听到佛法,会怎么样呢?”

  又一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们听到佛法,当然也会进入解脱之门。”

  “解脱世间的痛苦还可以,如果连欢乐也解脱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就是呀!只是求道,却得不到快乐,一点意义也没有。”

  “我看,我们就不要去听佛法了。”

  “说得也是,我非常同意。”

  “像这样飞来飞去不是很惬意吗?但愿永远如此,也就别无所求了。”

  于是,这四个婆罗门教士便一起约定不听闻佛法。虽然他们不愿听闻佛法,但是心中对佛陀还是很尊敬的。

  有一次,他们每人拿著一瓶甜美的石蜜,准备供养佛陀。

  当他们来到佛陀的精舍外面,却又害怕万一四人一同进去,佛陀一定会为他们说法。

  于是,他们商量好,每人轮流进去,供养完毕就立刻出来,这样便可避开佛陀的开示。

  当第一个婆罗门教士学著石蜜献到佛陀面前时,佛陀对他说:

  “所行非常……”

  他一听到佛陀说法,急忙用手掩住双耳。这时,第二个婆罗门教士进来献石蜜,听到佛说:

  “……谓法兴衰。”

  他一听就知道佛陀在说法,也急忙掩住双耳不听。随后,第三个婆罗门教士进来献石蜜,听到佛说:

  “……失生辄死。”

  他也知道是佛陀在说法,便学前面两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

  最后一个婆罗门教士缓缓献上石蜜,只听到佛说:

  “……此灭为乐。”

  他马上想到这是佛陀在说法,便立即掩住耳朵。

  四个人都捂住耳朵跑了出来,互相问别人听到什么。结果四个人把自己听到的说出来,刚好凑成一句佛偈:

  所行非常,谓法兴衰;
  失生辄死,此灭为乐。

  这四个婆罗门教士一听就了解这句偈语的意义,当下心开意解,了解佛陀的意思,因此都证得初果。

  这四位证得初果的婆罗门,无不为他们以前的想法感到忏悔。他们立即转身回到佛陀的精舍,来到佛陀面前顶礼忏悔,并且说道:

  “我们已经发愿要追求佛道,所以又前来听佛陀说法,希望可以剃度出家,跟随著您修行。”

  佛陀回答说:“善哉!比丘,你们就开始修行解脱道吧!”

  仰仗佛陀的威德力,这四个婆罗门听到佛陀的话时,当下头发纷纷掉落,身上的衣服也在一瞬间变成袈裟。

  此时,他们彻底舍弃了尘缘俗念,在佛陀面前即刻变成四个阿罗汉圣者了。

  五百菩萨的大愿

  过去旷野菩萨化身为鬼,散脂菩萨化身为鹿,慧炬菩萨化身为弥猴,离爱菩萨化身为羚羊,尽漏菩萨化身为鹅王,一共有五百名菩萨都各自化身为种种飞禽走兽的模样,而且他们的身体都发出智慧的光彩。每一菩萨都举起一盏明灯,让灯光高高照著,照亮整个天地,因为五百菩萨都要去供养各地的佛。

  疑心菩萨见到五百位菩萨变成各种模样,便问旷野菩萨说:

  “你们为什么要变成这种样子去供养十方佛呢?”

  旷野菩萨说:“因为在过去九十九劫时,有一位佛叫毗婆尸。当时我与这五百位菩萨都是同一父母生下的亲兄弟,我们受持五戒,行善助人,一同供养尸弃佛、毗舍浮佛、鸠留孙辟等诸佛。那时敬脂菩萨在尸弃佛等佛面前立下誓言说:

  ‘希望我来化作鬼神的模样,教化因贫穷而行恶事的芸芸众生,就算有什么凶神恶煞,我也要为他讲三乘之法,帮助他得到解脱,然后成就菩提道。’

  还有一万二千多名鬼王对这个世界发下重大的誓愿:

  ‘我们要调伏一切众生,使他们敬法求道,投生善趣,并超脱轮回苦海。如果有恶鬼毁坏正法,我们一定前去降伏。因此,我们变成这样的鬼身,来调伏刚强众生,令他们皈依正法,修学佛道,发愿成佛。’”

  旷野菩萨看著疑心菩萨继续说:“我现在变成鬼怪,是为了人间一切众生。我有金刚咒语,可以使一切恶鬼不能加害众生。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等种姓的人,远离行恶之心,也可以使所有鸟虫禽兽生出善心,不做恶事,远离一切恶行和恐怖、惧怕。

  我发下大誓愿要引导众生,念这段金刚法咒令,使一切众生不做邪恶的行径,所以现在化身为鬼怪,以实行我立下的誓愿。”

  善巧度众的比丘

  有一个人出家修行,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修得正道,拥有很多神通。后来他运用法眼观察天上、人间和地狱,发现自己的母亲正在地狱中受著煎熬。他于心不忍,多力设法想超度母亲脱离地狱之苦,但是都没有成功。

  有一次,他知道一个小国的国王再活七天就会死了,他是杀掉自己的父亲才得到王位,所以死后会堕入地狱,正好与出家人的母亲在同一个地狱中,于是这修行人想了一个方法来超度自己的母亲。

  出家人施展神通进入国王的寝宫,在国王的床头壁上现出半个身子大喊大叫。国王猛然惊醒,他睁开双眼,看见自己后面的墙壁上现出半截人的身子,非常惊恐,下意识的抽出枕边的宝刀,使劲一挥,只见寒光一闪,血花飞溅,一颗人头掉落脚下。

  过了一会儿,这颗头飞上墙壁与原来的身体合在一处。国王大吃一惊,再次挥动宝刀,一颗人头又掉落下来。可是不一会儿,人头又飞回墙上。

  国王害怕极了,提著沾满鲜血的宝刀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候,得道的比丘才从墙壁中现出全身来。国王一看,原来是个出家人,于是松了一口气,急忙扔下宝刀,叩头谢罪,口里喃喃的说:

  “千万别怪罪!千万则怪罪!”

  “你是不是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才得到王位的?”得道的比丘问他。

  “是的,是的,这是千真万确的。”国王在地上叩著头说。

  比丘接著说:“你知道不知道,由于你罪孽深重,只剩下七天可以活命了,你死后一定会堕入地狱,我就是为了这件事来找你的。”

  国王一听,吓得魂飞魄散,心想自己还正当壮年,想不到只有七天的寿命了。

  国王可怜巴巴的叫了起来:“大慈大悲的比丘,求你帮帮我,让我多活点时间吧!”

  比丘对国王说:“由于时间太短,你现在做善事、诵经、念佛、施舍财物,想求得好报已经来不及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你只管念南无佛、南无佛。要是这七天你一直坚持下去,你犯下的杀父之罪就可以抵消了。”

  国王果真听他的吩咐,马上开始念诵:“南无佛、南无佛”一刻也没有停过。到了第七天,国王果然死去了。临到地狱之前,他的灵魂还在念诵著“南无佛”。

  原来这个比丘是想借国王的灵魂来实施超度母亲的计划。

  当国王的灵魂到达地狱的大门口时,随著他灵魂的念诵,这个地狱突然冷得让大家都受不了,当地狱之门打开时,地狱中所有灵魂都逃了出来,包括那位比丘的母亲。

  而得道的比丘早就在门口守候了。一见到灵魂逃出来,他马上为大家讲解佛法,使他的母亲、国王以及地狱中所有的众生都得到了超度。

  佛陀的忏悔

  秋去冬来,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佛陀让弟子们在祗园精舍的庭园中竖起一根大铁柱。弟子们虽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

  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来阿难,请他先去沐浴,然后换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难梳洗先后,穿著新装装再次来到佛陀面前时,佛陀慈爱的对阿难说:

  “阿难!我要请你帮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难急忙问:“世尊,您要我用您做什么事?”

  佛陀微微一笑,指著那根竖立在不远处的铁柱对阿难说:

  “你去敲一敲那根铁柱,一定要用力的敲、使劲的敲。”

  阿难点头答应后就匆忙走到那根铁柱旁,他拾起地上一块坚硬的石头,对著那根铁柱先试著比划几下,随后用力敲了一下。

  猛然间,那根铁柱发出极响亮的声音,这声音几乎传递整个舍卫国,连地狱里的饿鬼和畜生道的畜生们也都听见了。更奇怪的是,大家听到这声音后,所有的痛苦、烦恼都消失了。无论题人、饿鬼或畜生都不再有痛苦和烦恼。这些事阿难在敲击铁柱前并没有想到,事实上,连阿难自己也被声音震撼了。

  这声音将在僧房中休息的比丘们召唤出来,他们都汇聚到讲经堂。

  佛陀对他们说:“众位弟子,明天就开始新的一年,大家都学习一年的佛法了。现在你们应该反省一下自身,我也是同样需要反省的。你们两人一组,各自向对方检讨自己的过矢,并要对自己所犯的过失做出忏悔,使自己的身心清净不染杂念。”

  所有弟子都遵从佛陀的吩咐,两人一组,认真检讨自身,忏悔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候,佛陀慢慢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开口说道:

  “刚才你们大家都检讨了自身,并为自己的过失做了忏悔。我刚才说过,我也同样需要反省。”

  佛陀停了一下,又再接著说:“其实我没有做错任何一件事,也没有任何过失,但是为了训诫你们,我也要做出反省,检讨自身。”紧接著,佛陀向大家做了忏悔,随后才又坐了下来。

  弟子们一见佛陀没有任何过失,也检讨了自身,觉得自己还反省得不够,于是都学著佛陀的样子向所有在座的弟子们做了忏悔。

  这一天中,有一万个比丘感受到佛义,消除一切杂念,另有八千比丘修成了阿罗汉。

  深沟惊魂

  自从那哆婆哆寺在摩陀罗国建好以后,优波笈多就在那里收了一批徒弟,并且度化不少俗人,使得佛法在摩陀罗国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有一个富有的男人听说佛法的奥妙后,就辞别家人,放弃财产,来到那哆婆哆寺,向优波笈多请求出家,从此这个人就开始跟随优波笈多学习佛法。

  刚开始时,他既认真又勤奋,可是渐渐的,爱睡觉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他总觉得睡眠时间不够,即使比别的弟子多睡很长时间,还是整天感觉很疲倦,不停的打呵欠。优波笈多在讲解佛法时,他坐在坐垫上打瞌睡,根本听不进优波笈多所讲的一切。优波笈多让他到一棵树下去打坐,他却一坐下就睡觉,把念佛打坐的事志得一干二净。

  与他同时学习佛法的弟子大都有了进步,有的人甚至修成了罗汉,可是他却毫无进步,对于佛法的认识只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会诵读的经文寥寥可数。优波笈多知道这情况后,非常可怜他,怕他最终难以解脱生死轮回,就想了一个办法来开导他。

  这一天,优波笈多讲解完佛法后,对大家说:“现在大家出去随便找一棵树,在树下坐禅,认真把我刚刚说的话想一想。”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吩咐后,都答应著起身走了,只剩下那个爱睡的弟子坐在坐垫上托著下巴,原来他又睡著了。

  优波笈多走下讲坛,推醒那个睡得正香的弟子。弟子猛然醒来,一见优波笈多在身旁站著,马上不好意思的站起来。

  优波笈多对这个眼睛还眯著的弟子说:“你应该去坐禅了,别人已经去好半天了。”

  “是!”这个爱睡的比丘答应著,急急忙忙起身跑出去。

  这个比丘来到树下,开始坐禅。他才生了一会儿,睡意又渐渐袭上来,他实在不能控制自己,就靠著大树睡著了。

  其实优波笈多早就跟在他后面暗中观察,一见他果然又睡著了,随即施展法力,在大树和比丘的周围变出一个一千尺深的环状沟,把大树和那个睡得死死的比丘圈在里面。做完这件事后,优波笈多就躲在不远处静静等著。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个比丘醒了过来,伸伸懒腰,舒了一口长气。当他睁开眼看见四周的环状沟,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怎么会这样?”

  这条沟足足有两三丈宽,任何人想跳是跳不过去的。比丘小心翼翼爬到沟边,慢慢伸出头向下一看,眼前却是黑压压的一片,根本看不见沟底。

  他站起身来大叫:“喂,来人啊!来人啊!”可是除了回声以外,听不见任何人的声音。

  他有些绝望了,心里十分害怕,只好紧紧靠著树身,恐惧的看著离自己不到一尺远的深沟。

  这时优波笈多又施用神力,在深沟上架起一座半尺宽的桥。桥梁好后,优波笈多就起身回那哆婆哆寺去了。

  比丘在绝望中看见这座突然出现的桥,还以为自己眼睛花了,等他确定这是真正的桥
  后,他才战战竞竞的上了桥,小心翼翼的越过这条一千尺深、二三丈宽的环状沟。

  当他越过深沟时,心中如释重负,急急忙忙跑到优波笈多那里。他对优波笈多说:

  “师父,今天我在坐禅的时候睡著了,一觉醒来发现身旁一尺远的地方竟然有一道深沟,把我吓得半死,幸亏后来深沟上又出现一座小桥,我才逃了回来。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优波笈多笑了笑,对他说:

  “你再去一次看看。如果一个人不懂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不懂什么是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不懂断绝世俗苦痛的方法,不懂佛法所要求解除痛苦后达到的目的,他才会堕入深沟中。”

  这个爱睡觉的比丘听了优波笈多的话,了解认真修行的重要性,于是听从优波笈多的教导,趁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又沿著原来的路回到坐禅的地方。

  他小心翼翼的走过小桥,靠著大树的树身,端端正正的开始打坐。由于深沟近在咫尺,他不敢有一点懈怠,更不敢打瞌睡,因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所以这一次他坐禅时没敢睡觉,而是认真理解佛法要义,刻苦修炼。终于他消除了很多烦恼,修成阿罗汉果。

  阿难的前身

  有一年舍卫国发生旱灾,过不久又发生水灾,田里的秧苗大多被太阳晒死了,之后补插的秧苗又被雨水泡死了,造成很多地方几乎没有收成。

  第二年,舍卫国里到处在闹饥荒,饥饿的人们差不多把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吃到最后连草根也被挖出来吃,树皮也被剥下来啃。

  由于百姓没有粮食,佛陀的弟子们也很难乞求到斋饭,于是他们想各自分散到别的地方,躲过这次饥荒。阿难了解大家的想法后,就对佛陀说:

  “世尊,如果比丘们都因为躲避饥荒而去别的国家,那么这里的百姓就看不到佛法的力量了,将会有很多人因为我们的离去而丧失道德的根基,这里会开始混乱起来。”

  佛陀听了点点头。

  阿难接著说:“但是,如果佛陀您一直住在这里,人们心中有所做托,舍卫国也能平安度过饥荒。”

  佛陀说:“你说得很好!我也正有此意。”

  后来波斯匿王知道一些佛门弟子想离开舍卫国,去别的国家躲避饥荒,他心中非常著急,赶忙派出一位大臣去祇洹精舍,告诉佛陀他准备将佛陀和弟子们接到宫中供养三个月,佛陀答应了。

  “世尊,为什么您要答应波斯匿王,让我们都留下来呢?”比丘们问。

  佛陀将阿难之前说的话对大家说了一遍,又说:

  “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波罗奈的国家,国王的名字叫梵达。

  有一年波罗奈国遇到天灾,粮食的收成很少,国内的民众大多吃不饱,纷纷到街上乞讨。

  国王梵达看到这种情况,就打开国家的仓库,向这些饥饿的人们施舍食物。人们知道这个消息,便从四面八方来到王城,挤在王宫外乞求施舍。就这样,每天王宫门口都挤了洪满的人。

  由于梵达国王一直施舍,仓库里的存粮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一位大臣向梵达国王提出停止施舍的建议。梵达国王听了建议后说:

  ‘我怎么忍心让民众在饥饿中过日子呢?’

  但是一些地方官吏却擅自发布命令,说谁胆敢再上街乞讨食物,一经发现就押到闹市处死!于是饥饿穷困的人们开始发愁了,他们不敢再去王宫乞求食物。

  ‘为什么最近都没有人来乞讨?’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人来乞求食物,梵达国王觉得很奇怪,就问手下的大臣。话才刚说完,突然有一位外道修行者进到王宫内。

  梵达国王十分吃惊,问这位外道修行者:‘你从哪里来的?是谁让你到我这里来的?’

  修行者脸色憔悴的回答:‘国王,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是饥饿驱使我过来的。’

  梵达国王看到他虚弱的样子,心中顿时产生怜悯之情,马上布施给这位外道修行者一千多头牛。”

  佛陀讲到这里停了下来,看了看坐在一旁认真听著的阿难,然后接著说:

  “这位外道修行者,就是阿难的前身。”

  因为阿难的建议,佛陀和他弟子们都留在舍卫国,让人们能够时常见到佛陀,心中有所依靠,舍卫国最后终于平安的度过饥荒。

  文殊菩萨赴宴

  阿阇世王在修行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疑问,他知道文殊菩萨有无限的智慧,想请他帮助自己解决疑难,于是邀请文殊菩萨到王宫吃饭。

  文殊菩萨看他非常诚恳,便准备第二天亲自带领众弟子和许多天人到王宫赴宴。阿阇世王听到菩萨同意赴宴,非常高兴的问:

  “请问文殊菩萨,明天有多少人到场?我好准备斋饭。”

  这时,文殊菩萨身边的舍利弗尊者代替文殊菩萨回答:

  “差不多五百人。”

  国王回到宫中,马上下令各方开始准备,里里外外都忙碌了起来。

  第二天,国王及群臣在宫外相迎贵宾,远远看见文殊菩萨一行人慢慢走来,人数大概有二万二千五百人。

  国王看到吃了一惊:心想:“这下糟糕了,我只准备五百人的斋食,今天却来了这么多人,这可怎么办?”

  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一个名叫“休息心”的天王和一个名叫“金毗”的仙人来到国王旁边,告诉国王说:

  “国王请不用发愁,文殊菩萨无边的法力,是深不可测的!”

  国王听了他们的话,心中才稍微安心,赶快将众人迎入宫中。

  国王等大家都坐好,就向文殊菩萨行礼,表示内心的欢迎,并说:

  “请众人原谅,宫中准备的饮食器具甚少,我已经吩咐马上补办,请大家稍微等一下。”

  文殊菩萨对国王说:“你应办的事都办了,用不著再费心了,就请你休息一会儿吧!”

  只见文殊菩萨轻轻念了声咒语,一个个金钵、银钵、铜钵带著光辉,像排队一样整齐的从天而降。然后文殊菩萨对国王说:

  “现在可以分派饭盒了。”

  分盛饭食的时候,国王惊奇的发现,每当饭盛出一钵后,盛出的饭又满起来,好像没有盛饭一样。等到二万多人都分到斋饭以后,准备好的饭一点儿也没减少,还是像之前一样多。

  吃完饭后,众菩萨把钵向天空一掷,钵便自动悬在半空中。等到文殊菩萨向国王讲了一段佛法之后,这些钵才忽然不见,不知去向。

  用完斋饭后,国王请文殊菩萨为众生解答疑难。文殊菩萨讲解精妙入神,众人听得个个法喜充满,感悟颇深,而阿阇世王更是获益匪浅。

  最后阿阇世王佩服的说:“文殊菩萨果然是充满智慧的圣人啊!”他对佛法的疑惑,也因此一扫而空了。

  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古时候,在薄佑国佰个名叫常悲的菩萨。他对佛法专一精进,可是当时在他的国家里,佛寺里的僧人都表里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实际上则败坏佛规,背叛佛义。因为这些佛门败类违法非为,很快的,整个国家的人都不信奉佛法了。

  常悲菩萨不愿看到这一切,便抛下妻子儿女,一个人到山中隐居修行。他每大喝山泉水,吃树上的野果,过著苦行的日子。

  “我生不逢时,遇不到佛陀,遇不到好菩萨,我该怎么办?”

  他悲恸的对天空呼喊,这声音传到大上,感动了天神,天神便下到半空中对常悲菩萨说:

  “贤明的菩萨,你去寻找明度无极圣典,好好诵读,贯通经意,确实奉行经义,就一定会成佛的。”

  “我该到那里去求这至尊的佛法呢?”

  “你朝著正东方走吧!不要害怕艰难,你一定能找到明度无极圣典的。”

  天神的指点使常悲菩萨感激不尽,他不断对著上天磕头,说道:

  “我一定照您的指示去做。”

  “你必须努力精进,才能找到圣典!”天神说完这话便不见了。

  常悲菩萨朝著太阳升起的方向出发,走上漫漫寻找佛经的艰辛路途。他怀著无比坚定的信心,一连几天披星戴月的赶路,走到双脚肿痛仍不停赶路,也不知前面还有多远的路程,只是努力往前走。

  常悲菩萨真诚专一的精神感动了佛陀,于是佛陀飞到他头上几重天的地方,跟他一起前行,每天讲经给他听。

  佛陀赞叹的说:“你真的一片诚心啊!像你这样的菩萨已经不多见了。你从这里继续东行二万里,使到了健陀越国,那里住著很多菩萨,其中有个菩萨名叫法来,他圣德高明,通晓各种经典,反覆教化人们,那本经—明度无极经,我想他一定会替你调解,让你诵读的。”佛陀说完便不见了踪影。

  常悲菩萨感恩佛对他的指点,更加坚定了求经的信心。经过千辛万苦,常悲菩萨终于进入健陀越国,漫漫求经之路马上就要到达了。

  这时,常悲菩萨的心中无比激动,再次虔诚的对天空说著:

  “佛陀啊!您的爱怜真是无处不在啊!”

  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

  离那哆婆哆寺不远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一只母虎。后来这只母虎怀孕了,因为身子沉重,不能走很远的路去觅食。可是这片森林已经找不到什么食物了,所以这只母虎越来越瘦。

  等到它临盆的时候,它拼命挣扎著生下一只可爱的小虎,就因饥饿而死去了。碰巧那一天优波岌多到那片森林中去静修,他看见那只躺在死去的母虎身边嗷傲待哺的小虎,心中生出无限慈悲,马上找来一些食物亲自喂它。

  这时候,优波岌多的弟子看见他在喂一只小虎,而这只小虎看上去也活不久了,他们好奇的问:

  “师父,这只小虎看起来就快死了,为什么您还要喂它食物呢?”

  优波笈多回答:“我喂它东西吃只是为了让它得到解脱而已。”

  其实优波笈多早就看出这只得不到母乳喂养的小虎很快就会死去,而且现在差不多就要死了,他怜惜的对小虎说: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生命的消失是很平静、很自然的一件事。你到了我住处后,要对佛法生出信心,对畜牲类的所作所为所欲要生出厌恶之心。”

  随后,优波笈多带著小虎到那哆婆哆寺。小虎一见到这个威严庄重的清净佛寺,马上对佛法产生信服和敬仰之心。

  不久,这只小老虎果然死去了,但是随即又在摩陀罗国转世为人了。

  等这个孩子长到七岁,优波笈多到他家度化了他,他就开始跟随优波笈多修习佛法。七年之后,十四岁的他修成阿罗汉,拥有许多神力。每当他去听优波笈多讲解佛法时,就施用神力变来种种鲜花,散布在优波笈多的四周。鲜花的芬芳充盈在整个讲经堂内,令人心旷神怡。

  优波笈多的五百弟子一直没有得道,看到比他们晚修习佛法的十四岁少年都得了道,心中既不安又不解,于是纷纷去问优波笈多:

  “尊敬的老师,那位同学修习的时间没有我们长,年龄又那么小,为什么他可以修成阿罗溪,而且拥有许多神通?”

  优波笈多看看他们,仁慈的解释道:“那是因为他前世做小老虎的时候,对佛法有信服和崇敬心的缘故,再加上他专心修习佛法,所以很快就修得正果,具备了神通。”

  五百弟子听了优波笈多的话,心里感到很惭愧。从此以后,他们勤苦修习,最后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二十亿耳的苦行

  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外出游历,随缘度众生。有一次,他游历到占波国境内,选择一个叫雷声池的大湖岸边暂时住下来。

  占波国的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尤其雷声池湖边的风景更加秀丽迷人。每年夏季多雨时节,这里常常有很响亮的雷鸣声,久久在湖面上回荡,所以因此而得名。

  由于占波国风景优美,尤其是依山傍水的雷声池那里又很幽静,所以吸引了许多修行者到这里修行,苦修者二十亿耳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亿耳在雷声池湖畔找了一个幽静的地方,一个人独自在那里修行。他奉行的是以苦行获得解脱的修行力式,所以常常不分昼夜的赤著双脚在山林中快速行走,就算脚掌被利石划破、被荆棘刺穿,也不停下休息。

  尽管二十亿耳这么勤苦的修行,但是他身体中存在的欲望并没有消除,心中的痛苦仍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二十亿耳更加苦恼了。

  有一天,二十亿耳心想:“像我这样吃苦修行,从不因痛苦而退缩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了。可是到现在我心中还有欲望没有被清除,心中的痛苦也没有得到解脱,这是为什么呢?对了,我家有产业,积有不少财富,我应该回去把财物都布施给他人,这样对我的修行应该大有益处。”于是二十亿耳决定回家把财产全部施舍出去。

  二十亿耳的家距离雷声池不远,他很快就回到家中,不顾家人的劝阻,大量向别人及僧侣施舍财物。他什么也不想,只盼著施舍完财产能尽快修得正道。

  佛陀知道了二十亿耳广施财物的事,并且明白二十亿耳心中所想的一切。佛陀觉得应该点化这位认真的苦行僧,于是动身到二十亿耳的家中。

  等到二十亿耳发放完食物后,佛陀来到他面前,对他说:

  “二十亿耳,我听说你末出家时,弹得一手好琴,是吗?”

  “是的,我从前很会弹琴。”

  二十亿耳知道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人就是人们传诵的佛陀,虽然他选择的修行方式与佛陀倡导的不一样,但二十亿耳还是对佛陀很尊敬。

  佛陀又问:“假如你的手指不停的拨动琴弦,使琴弦发出急促的声响,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

  二十亿耳回答:“这样弹奏的琴手不是好琴手,弹出的音乐也不会好听。”

  “那么,如果你的手指一直很慢的拨动琴弦,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呢?”

  “这样弹奏的琴手也不是好琴手,而且弹出的音乐也是不好听的。”

  佛陀按著问:“如果一个琴手按照音乐的节拍旋律,有快有慢,有板有眼的弹奏,弹出的音乐将会怎样?”

  二十亿耳认真回答:“这样的琴手才是好琴手,弹出的乐声是很动听的。”

  二十亿耳隐约感受到佛陀想教他些什么,所以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的等待佛陀开口。

  果然,佛陀慢慢开了口,对二十亿耳说:

  “一个人在修行时,为了更快得到正果,急功近利,是不能够摆脱痛苦欲念,求得正果的;如果一个人对修行十分懈怠,从不努力去做,同样也足得不到正果。只有处于两者之中,既不急躁也不懈怠,中道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持续努力一定会得到解脱。”

  二十亿耳听了佛陀的话,大受启发。他又重新回到雷声池湖畔,认真按照佛陀提示的方法修行,最后终于修成了阿罗汉。

  嗔心的果报

  优波笈多法师在讲法时经常对弟子说:“比丘要时常思考道义,精进修行,不能懈怠,就能得到须陀洹果。”

  有一个比丘听了优波笈多法师的话,积极学习各种经论,一心想得到须陀洹果。优波笈多法师看出它的心思,就带他一同去摩陀罗国。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沿途乞食,他们终于到达最下等的旃陀罗住的地方。这里的人都以打渔、屠宰为业,生活很穷困。

  他们来到一个旃陀罗家,看见一个小孩已经修得须陀洹果,但足却生著一种可怕的病,身上的肉都被虫子吃掉,口里还不断吐著臭气。

  优波笈多法师指著这小孩对比丘说:“你看这个孩子,虽然得到了须陀洹果,却还要受这样的痛苦。”

  比丘疑惑的问:“为什么他已经得到须陀桓果,却还要受这样的苦呢?”

  优波笈多法师回答:“这个孩子的前身是个出家人,后来升为维那师父,掌管寺院中僧众的一切修持事务。

  有一天,众僧都在禅堂静心修行。其中有一位罗汉得了一种怪病,发作起来全身奇痒无比,偏偏在这时发作了,罗汉忍不住,不停伸手抓痒,发出一种‘刮、刮、刮’的声音。

  结果维那师父听了这声音,生气的说:‘是恶虫吃了你吗?发出这种难听的声音!’说完就起身拉著罗汉离开,把他丢弃到旃陀罗的家去。

  罗汉对维那师父说:‘你应该专心修行,摒弃杂念,不要让来世受苦。’

  维那师父听了这话,心中惊醒,马上跪地忏悔。经过努力的修行,终于修得了须陀洹果。但是这以后,他却不再精进,开始放纵自己。你今天看到这个孩子,就是那位维那师父的转生,因为他将罗汉丢弃到旃陀罗家的业因,今生他使投生在旃陀罗家中,遭受这种报应。”

  比丘听后,又惊讶又恐怖,回去后加紧精勤的修行,不敢懈怠,最后证得了四果—阿罗汉果。

  精进求法的均邻儒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梵摩难。他平日乐善好施,在国内供养许多诚心拜佛、笃信佛教的僧侣。

  每当斋戒的日子,国王总是劝导人们前往寺庙听法,遵从佛陀的旨意;每当佛陀讲解佛法的时候,国王也总是认真恭敬的聆听。

  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均邻儒,他经常随同父王一起听佛陀讲法。他很喜欢佛陀所教授的道理,总是专心听讲,领悟得很快。

  终于有一天,太子均邻儒对国王表明自己的心意。

  太子说:“父王,我们能遇上佛陀、接触到佛法,是多么难得啊!可惜我现在能够听到的佛法太少了,恳请父王允许我出家,跟在佛陀身边修行吧!”

  国王被太子的真诚感动,就顺从太子的意愿,准许他出家。

  均邻儒辞别父王,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请求佛陀让他做一个比丘。佛陀见均邻儒出家的信心很坚定,便收他当弟子。从此以后,均邻儒遵照佛陀的旨意,严格遵守戒律,勤奋修行。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修行,他终于成为一个阿罗汉。

  国王这时还不知道太子已经得道,见他日夜勤学苦修,餐餐都是粗茶淡饭,就经常给他送些好吃的,但均邻儒总是不肯接受。国王看他是发自内心的拒绝,不解的问太子说:

  “在我统治的国土内,有许多奇珍异宝可以让你享受不尽,还有很多美味的饭菜供你品尝。你身为太子,为什么乐于做一个清苦的修行人呢?”

  这时,只见均邻儒的身体从地面上轻轻升到半空中,在空中自由飞来飞去,一下子将身体分成几份,一下子又将身体全部散开,或出现、或消失,变化无常。

  国王见到他的儿子竟有如此的神通变化,原本怜悯太子受苦的难过心情随即转变成见到太子得道的欢欣喜悦。国王急忙五体投地的向均邻儒行礼,并请太子讲解佛法。

  国王问:“我诚心学佛很久了,但是一直不能解脱烦恼,这是为什么?”

  均邻儒为国王向佛陀请教,佛陀让均儒邻为国王讲述人生“苦”、“空”、“无常”等道理。

  经过均邻儒的讲述,国王终于明白佛经的义理,解除了内心长久以来的烦恼,并发愿永远护持佛教、供养僧众。

  【全书完】

创建时间:2010-11-16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