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期

火盆儿

作者:曹敬辉




  冬日夜长,乡间孩子娃们街街巷巷“野”够了,肚子里便有些空落落的,猫儿样溜进老奶奶静静的小院里,“吱扭”一声推开堂屋门,一股暖意便裹了单薄的身子。屋子里的老奶奶磕一锅旱烟灰,瘪着嘴儿嗔道:“小鬼头,还不快掩了门,屋里这点暖气让你放跑了!火盆里的地瓜焖熟了,扒了吃去,暖暖你那冻身子……”三两下扒拉开暗红的灰烬里一两块热地瓜,唏溜唏溜倒腾来倒腾去,揭去那层黄微微的皮儿,焖地瓜的滚热和甜蜜,让一身寒意的孩娃好生享受着哩。
  早年间,火盆儿是庄户人家冬日取暖的炉具。吃过了晚饭,灶膛里的余火倒进泥盆里,加了些许黑灰的木炭或干硬的木柴,火盆儿便旺旺地映亮了暗下来的土屋子。拾掇完碗筷,喂过猪狗,添了牛料,东邻西舍的乡亲扯了针线,摸了旱烟,相互串起门儿。一屋子人围坐在暖融融的火盆旁,男人们晶着土罐茶,吸着旱烟袋;女人们则缝衣裤,七嘴八舌唠起乡间的奇闻趣事、家长里短。安静下来的孩娃儿盘绕在老人的膝下,一遍遍缠磨爱讲古的爷爷、奶奶说上一段故事,乡间那些既有趣又骇人的鬼怪故事,常令年龄小、胆儿怯的孩子扑闪着大眼睛,看那红亮亮的火盆儿,看那黑沉沉的夜色,心儿不由颤颤的,再不敢出外玩耍、撒欢儿了。兴致高时,老奶奶扯了孩娃的手,在红红的木炭火映照下,断断续续哼唱一支古老的童谣:“小叭儿狗,上南山,割荆条,卖铜钱,买大米,煮干饭,老头吃,老婆儿看,馋得叭儿狗啃锅沿。叭狗叭狗你甭馋,火盆里烧着大鸭蛋……”那谣曲从老奶奶缺牙漏气的瘪瘪嘴里有板有眼地哼唱起来,绵长而悠远,极有韵味,使冬夜的火盆儿盛满淳朴的乡风民俗,清苦的庄户日子也乎添了脉脉温情和绵绵爱意。
  火盆儿恰似乡下孩子冬夜里一双不眠的眼睛,暗红的灰烬里烧烤的精美小零食,总让孩子们涎水泉涌,品之不尽,小小瞌睡虫儿被驱赶到遥远的夜空,与闪闪烁烁的星星捉迷藏去了。谷囤里抓一把玉米或大米,浅埋进红红的余火中,过不了多久,这儿噗的一声,那儿啪的一下,满火盆乒乒乓乓绽开了一簇簇白亮亮的米花儿。孩子们忙不迭地捡呀捡,缕缕香味儿弥漫了整间屋子,一粒一粒轻丢进嘴里,香香脆脆的,小小火盆儿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果园里沟坡上拾秋拾得的几捧毛栗子、山核桃,乃至田里的麻壳花生,也可以投入红红的火盆烧烤,那声音远比爆米花儿猛烈,冷不丁地一声脆响,常令讲古论今的大人们愣怔片刻,而嘻嘻哈哈的孩子们,既为自己的小把戏招来几句善意的笑骂得意不已,又能品尝到美妙无比的烧干果,兴致更高了。火盆里的余火将要暗下去的时候,孩子们从地窖里翻拣几块匀称的地瓜、土豆,悄悄埋进火盆里,这最后一道烧烤,打熬不住的孩子当晚恐怕品尝不到了,一觉睡至天明,第二天一早,热乎香甜的焖地瓜、焖土豆正好下肚儿……
  童年的往事总是那么温馨,那么甜蜜,冬夜的火盆儿总让我难以忘怀。而今,那种拙朴简陋、富有情趣的火盆儿在家乡已了无踪迹,取而代之的大多是造型美观、清洁卫生的暖气炉、煤气灶,可乡村的冬夜那种热热火火串门儿、唠嗑儿的情景还有吗?
  遥远的年代、清贫的岁月已成为一种回忆,渐渐被人们忘却,但故乡泥土里那些纯粹的东西,那些令我们常常魂牵梦萦的乡村风情,却愈显珍贵,愈令我们怀念。
  
  简评
  过是一篇体会深刻、情感真实,文笔质朴的记叙性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火盆儿组织材料,选取童年印象最深的一组趣事,集中笔墨勾划描述:先写冬日里火盆焖地瓜的“享受”,继写乡亲们晚饭后在火盆儿周围的聚拢和闲聊,以及孩子们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的感受,最后写孩子们在火盆里烧烤零食荚味的乐趣。
  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乡情、民俗的纯朴,亲情、童趣的温馨,表达了作者对乡情、亲情和童年生活的美好、纯真的情结。
  文章紧紧围绕中心组材、剪材,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乡土气和童真味道。人物形象刻划与情境的描写都比较生动、可感,富有生活气息。
  
  
  主题点词
  童年的生活总是那么浪漫、那么温馨,许多珍藏在童年记忆中的情感总是那么纯洁无染,真率、质朴。不管你现在官声显赫,还是富甲一方;也不管你在社会的底层挣扎,还是在厄运中彷徨,童年的回忆总是美好的,那份遥远的思念总会激起你感情的波澜,那是人类共有的一份珍贵财产。
  作者以童年生活中印象与感受最深的火盆儿为线索,串起童年生活中一个个有趣故事片段,让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踪去了解、体味、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亲情及乡情的淳朴、真挚和温馨,给人以真、善、美的感受。
  
  选材点评
  童年的生活从家庭到学校、社会,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幻想,可写的人和事是很多的。作者对童年冬季的生活有很深的印象,而那些情趣盎然的故事又都与火盆联系在一起。所以围绕火盆儿一核心事物去选材、组织材料是通常采用的写作技巧。
  于是作者写了寒冷中吃焖火盆儿地瓜的“甜蜜”。写了乡亲们围坐火盆边作边聊的淳朴乡情;写了在火盆边听老奶奶讲故事的“温情”与“爱意”;写了孩子们在火盆里崩米花、烧毛粟、核桃、花生的兴致和乐趣……。
  总之,从不同的侧面写出冬季的火盆给童年生活带来的温馨与欢乐。童趣、童真、乡情、亲情便渗透在对这些往事回忆的字里行间,真挚而感人。
  
  布局点评
  文章从寒冷的冬季,奶奶给孩子们焖地瓜吃为由头,引出“火盆儿”这一话题,并简单交代了“火盆儿”在庄户人家的特殊用途。
  然后,具体描述邻里乡亲晚饭后在火盆儿周围聚拢做活及闲聊的情景,以及爷爷奶奶在火盆儿边为孩子们讲故事、哼童谣的情景。这一层次重点写了乡悄;亲情的温馨和长辈对孩子们的关爱。
  接下来,文章集中笔墨写了孩子们利用火盆儿烧烤零食,崩米花儿、烧毛栗、山核桃、麻壳花生以及焖地瓜、土豆的情境与感受,表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本性和充满乐趣的生活。
  全文以火盆为主线,串起童年生活的不同生活片断,形成一条贯穿全文的内在文脉,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形散而神不散。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质朴、平淡,没有刻意的雕饰,富含童真、童趣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比如写乡亲们晚饭后聚拢在火盆边的一段文字:“拾掇完碗筷,喂过猪狗,添了牛料,东邻西舍的乡亲们扯了针线,摸了旱烟,相互串起门儿。”其中,一些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又不重复。
  文中的人物语言有鲜明个性,符合人物身份,比如,开头一段写老奶奶“瘪着嘴儿道:“小鬼头,还不快掩了门,屋里这点暖气让你放跑了!火盆里的地瓜焖热了,扒了吃去……”嗔怪之中蕴含爱意,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此外,文中的许多情境描写也形象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引领读者一起去体味感受。比如,写孩子们听鬼怪故事一段的描写:“胆儿怯的孩子扑闪着大眼睛,看那红亮的火盆儿,看那黑沉沉的夜色,心儿不由颤颤的,再不敢出外玩耍、撒欢儿了。”如没有对生活的深人体味和感受是写不出来的,没有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也是难以奏效的。
  
  写作建议
  许多同学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不生动、不感人。常常流于简单化、一般化的记叙和描述,有的偏重抒情、议论的运用,形容词、修辞手段运用一大堆,却不能激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其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对真实感人生活细节的描述;许多寓情于事、通过描写展示生活内涵的表现手法值得学习、借鉴。
  为此,重视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体味和评鉴,及时把感人的细节记录、描述下来,是积累素材、锻炼写作能力的最好方式,切不可轻视写好日记、随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