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8期
我心中默念的名字
作者:李 季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欧阳修《赠王介甫》
王安石,是宋词艺术高峰期的第一座奇峰,与苏轼、黄庭坚、陆游并称“宋词四大家”。时隔千年,蓦然回首时,我却只能透过历史的远烟重云遥望那座奇峰的背影,只能在心中默念那座奇峰的名字。
这个脸庞消瘦的睿智的思想家,这个胡须浓密的见解独特的文学家,这个目光深邃气势逼人巨胆卓识的政治家,就如他故居的几株白梅,桀骜不驯,向世人传递着永不消逝的清香。
王安石向来我行我素,将理性的光彩和形象的美感融合于他的作品中,既洋溢感性的魅力,又闪耀智慧的光芒。读他的《乌江亭》如同在大同小异的演唱中,听到别具韵味的异乡美声破空而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唐代的杜牧是很有识见的诗人,但他在《题乌江亭》中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虽有批评和讽喻,但更多的却是同情和惋惜,没有希望的希望。然而项羽即使算是英雄,也仍然是属“草莽”之流,他的政治路线与战略方针都是错误的,而且刚愎自用,惟我独尊。如此夺天下,焉得不败?王安石做诗与杜牧针锋相对,予以驳难。如果他们真能超越时空,就项羽问题同台辩论,相信王安石利如锋刃的见解、冷如钢铁的逻辑必占上风。
咏史诗是王安石作品中的一绝,他的此类之作,亦喜为翻案之语。
前人咏昭君和番,大都赞昭君不赂画师,或悯其边塞之苦,即使杜甫这样的大手笔,也突不出传统观念与常态写法的重围,发出的依然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叹息。而王安石不仅突围而出而且力扫群议,他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年枉杀毛延寿”,“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心在相知心”。他为屈死的毛延寿平反冤案,君王也成了嘲讽的对象。如此独特不凡的思想,难怪当时除了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唱和外,诋毁之语亦如潮水拍岸。
王安石所处的时代,表面莺歌燕舞,实则内忧外患,社会动乱此伏彼起,天下苍生急待甘霖。在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后,王安石风云际会,释相而变法,力图富国强兵,既维护宋朝统治,又给百姓带来福祉。然而,任何有益的真正改革总是荆丛林莽,更何况还有小人大谋私利。所以,王安石变法,使他成了众矢之的。但王安石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赋《孟子》“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以表心迹。
意识独特不同世俗的孤独,是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能够体验而且乐于享受这种孤独的人,往往是遗世而独立的智者与勇者,就如西方哲人西德尼所说,“与高尚的思想为伴的人,永不孤独”。王安石虽距孟子一千多年,却与孟子相接相通。那是他对于心仪的前贤的低首皈心,也是对独立苍茫的自己最大的安慰。
王安石第二次谪居金陵,已是他人生的最后十年,却依然如一面不肯倒下的逆风的旗,一轮不免凄然却分外壮美的落日。
一袭青袍,衣袂在猎猎寒风中飘曳,白髯结着冰凌,却目光如炬,神情坚毅,傲然独立于白梅丛中。这是画师笔下的王安石,也是性情中的王安石——冰霜自守,独立于天地之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震撼着世人。也就在这时,他做了《梅花》一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傲雪斗霜,凛然盛开在他人生的暮色中。
南宋诗人杨万里《读诗》云:“船中活什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王安石晚年号‘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读王安石之诗,欣然忘食者有之,
而像我这样,时时于心中默念“安石”名字的,大抵更不会在少数吧!
主题点评
翻开厚重的中华史册,步入古老的人文殿堂,一座座不曾磨灭的丰碑上镌刻着多少先贤圣哲的名字?时光的流逝并没有带走那些睿智的思考,岁月的尘封也没能湮没那些理性的光辉。也许这一切正是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而生生不息,虽屡处险地而愈挫愈坚的根本。
然而,在物欲横流,新潮迭起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看重自我而轻慢历史,越来越注重实惠而捐弃精神,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作为一代青年学子能以超越现实的眼光关注古代名相,从其典型的诗作中窥测其思想风貌、人格品性,写出有史据、有见解、有文采的文章来,实在难得。
作者心中默念的名字,不是追星偶像,不是显宦大享,也不是血缘亲情,而是“本为圣明除弊政”的改革政治家、在宋词中异峰突起的诗人,可见文章主题的立意高远,更可见一个青年学子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
选材点评
这是以评价古人为内容的议论性散文。为了全面展示人物的思想品格与精神风貌,对自己心中仰慕的人物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文章在选材上既注意到多侧面、全方位,又充分注意到选材的典型性,从而准确反映这位古代政治文人的特点,因而选取了王安石针对三个重点事件所题的三首诗(《题乌江亭》、咏王昭君和番、《赋孟子》),并以诗歌为佐证论述了王安石“遗世独立”、“我行我素”的思想理念和行为秉赋,从而论证了“宋词第一奇峰”“奇”的内涵。
本文在选材上同时注意到把人物形象与诗歌内容相互印证,使人物外与诗品折射出的思想精神交相辉映,使内容更丰富、生动。
布局点评
本文的布局大体可分“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文章的“凤头”,即开篇巧设亮点,以欧阳修的《赠王介甫》诗导入,由此引出自己对人物评价的见解,并以充满感情的“在心中默念这座奇峰的名字”为文章奠定基调,确立论点。
中间“猪肚”部分,内容丰富,以王安石就不同历史事件写的三首诗中反映的品格精神为佐证,分别从不同侧面印证了王安石“桀骜不驯”、“我行我素”的品性。针对杜牧所写的《题乌江亭》的诗时表达的针锋相对的独特见解,呼应了“奇”。接着引用其咏王昭君和番的诗表明他“独特不凡”的思想。最后,引用其《赋孟子》表明其锐志改革时“遗世独立”的智和勇。另一首咏《梅花》则是其“傲霜斗雪”品格的真实写照。
文章的“豹尾”,以引用杨万里的诗印证王安石的诗对后人的影响,巧妙精当。总体看全文结构严谨,主旨明确,文笔灵动,论证有力。
语言点评
这篇饱蘸情感笔墨写就的议论性散文,文字优美精炼。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文章活泼生动,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效果。比如文章开头连用三个“这个…………”排比句,并以白梅作比喻衬托,使人物形象与品格精神融为一体,跃然纸上。写王安石谪居后的生活时,再次展现人物形象:“一袭青袍,衣袂在猎猎寒风中飘……目光如炬,神情坚毅,傲然独立于白梅丛中。
写作建议
这是学生作文中以评价古代人物为题材的优秀范例,有许多可资借鉴学习之处。写此类文章,往往由于学生的史料不足,观点相左,出现对古人评价上的偏颇。建议同学们站在客观公正的历史观上审视那些历史名人。你能写出一篇关于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文章么?能否准确把握人物的品格精神,写出有理有据、见解深刻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