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0期

远去的列车

作者:叶 纤




  今天仿佛是离别的日子,天空飘着霏霏小雨,让人感到几许凉意,凄凉孤寂,越发让人平添了些许惆怅。
  车站也不是太热闹,站台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但大多都是送出门打工的子女的,身边断断续续传来哭泣声。此时在我身边,有一个女孩,她刚上车来我就注意到了。她隔着车窗扔给站台上父母的几句简短的话语让人觉得心酸:“妈,我走了,照顾好爸,别给我写信,费神。”
  就这样几句冰冷冷的话至今萦绕在我耳边。和刚才那些缠绵着亲情而又催人泪下的离别话语似乎大相径庭。从她黝黑丰满的脸庞、朴素的衣着以及刚才她上车那“咔嚓咔嚓”的脚步声,脚上穿的拖鞋,我估摸着,她一定是个农村女孩吧。
  轰隆轰隆,列车慢慢启动了。这是开往北京的列车。这儿仅是一个小城镇,离北京有千山万水之遥。这样一个农村女孩,到那去干什么呢?
  阴雨天的车厢内,没有开灯,一切都是昏暗的。此时在我身边的这个女孩,我看不清她的样子,无法辨别她的表情。但我闻到了一股乡间特有的气味,我猜想她一定生活在黄土地上,耕种了这些年,像她这样的女孩,一定生下来便注定要承担家中的劳务,也没读过太多的书。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还要前往北京那种大城市,她到底去那儿干什么?我陷入了沉思。
  外面下着小雨,滴嗒滴嗒响个不停,我的思绪很乱,像车窗外的雨脚一样朦胧一片,我突然听到女孩打了一个寒颤。
  “你冷吗?”
  “有点儿。”
  我实在忍不住了,轻声问道:“你是去北京……,姐姐,你是哪儿人啊?”
  “山里的,离这儿就二十几里的那座山,我在那儿住了十八年了。”
  “那你十八岁了?好年纪啊,这是人生最好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你父母不担心吗?”
  沉默了一会儿,她从包里掏出一张照片,递给我。
  “这是谁的照片,你的吗?”
  “是我和我父母一起合影的唯一的一张照片,去年听说城市有这种玩意儿,我妈说一定要让我见识见识,带我到城里照的。那是我第一次进城,今天是第二次。城里真好,有好多车,好多店铺,好多新鲜玩儿意。”
  “那你到北京……”
  “家里太穷了,没法过了。我也没念几天书,认不几个字,我爸妈在山里穷了一辈子,也没什么指望了。他们听乡里人说北京是咱国家的首都,繁华得很,那儿生活路子多,有很多人在那儿发了财,要我去跟他们见见世面,看能不能混碗饭吃,如果将来挣了大钱,也好接他们一块去享福。”
  “那你一下子离家这么远,你一个年轻姑娘,就不想你爸妈吗?”
  “想又怎么样。难道一辈子呆在那种地方?出去也好,说不准就能发大财,到那时候也就出人头地了,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过日子了。”
  看看她充满幻想的天真样子,我没有再说话。那女孩也没有再说什么,也许此时正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梦想中。
  那个女孩也许没什么可言,穷了十几年,想去追求那一份未知的美好,也想去实现自身那一份看不见的价值。然而,人生是变幻莫测的。也许,她这一去是幸福的开端;或许,是她悲剧的序幕。
  她的未来是灿烂、是美好,还是黑暗、沉沦?这些,都无法预料,因为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上帝赐福给每个人,同时会赐予每个人坎坷的一生。她的宿命早已注定。
  列车在山间田野中行进着,离出发的城镇越来越远,不时地停下来,倾泻一些到站的旅客,接纳一批新上的人流。这辆远去的列车正载着我和那个女孩奔向另一个未知的彼岸。我不敢期待光明,但我想,此时那个女孩一定向往前方那盏光明的灯塔,希望能给予她幸福。
  此时的我,随着远去的列车渐渐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已到达了终点,再也记不清梦的内容。而身边的女孩的位置上已人去座空,我想那女孩早已消失在拥挤的都市人潮中……
  (指导老师:姜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