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期

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原因及对策

作者:杨万元 陈正元




  
  对策
  中学语文教师在此中所起的作用是关键性的,但并不是决定性的。教师的引导作用成果的体现得依赖学生主体的理解和感悟,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教师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寻找读者与作者、书本、心灵的共鸣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禀性和天赋,推荐不同的文学作品,并在阅读过程中写下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字数不必太多,四百字左右即可。但必须是学生自己的思考的结晶!对于学生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善于收集整理,最好是装订成册,作为班级读物在全班甚至全年级浏览、传观!这样可以鼓励成功者,激励后来者,并逐步培养出写作的个性!
  3、程式化的作文教学,也极大限制了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
  写作的艺术是比写作艺术的本身或写作技巧的艺术更广泛的。事实上,如果你能告诉一个希望成为作家的初学者,第一步不要过分关心写作的技巧,叫他不要在这种肤浅的问题上空费工夫,劝他表露他的灵魂的深处,以冀创造一个为作家基础的真正的文学性格;如果你这样做,你对他将有很大的帮助。当那个基础适当地建立起来的时候,当一个真正的文学性格创造起来的时候,风格自然而然地成形了,而技巧的小问题便也可以迎刃而解。——林语堂《写作的艺术》。
  其实林语堂先生在这里所谈到的风格与个性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先出题,然后做现场的指导,如构思、选材等,有的甚至还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立意,教师的考虑不可谓不周全。然而越是这样,学生就越不能独立“行文”,如同婴孩走路,离不了搀扶!再就是有的教师作文教学本身也缺少个性特征,直接或间接助长了中学生无个性的疯长和蔓延。
  最后一点就是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这需要教师的学识水平作支撑,更需要一种胸怀。如果教师没有读过或根本不了解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就可能对学生的类似作品轻率地加以否定,如果教师不知道西方的卡夫卡,他就不清楚异化主体的写法而将学生类似作品打入冷宫。这样学生的作文也就慢慢变成了一种套路,情感态度上就成了一种敷衍,学生在行文过程中往往言不由衷,显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千篇一律的老调重谈,使人觉得面目可憎,拒人千里之外。然而,学生在他们私下的圈子里所传送的字条什么的,却不是这样的,至少是充满了真实感和人情味的。中学生就是这样长期运用两种或三种文字语言来应对外来的束缚和压力,长此以往,也许会造成人性的扭曲,心灵也不能得到积极、健康地发展。
  
  对策
  作文与做人,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这么多年来,作文教学并没有真正地解决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矛盾依然是尖锐、突出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应当打破程式化的作文教学,积极大胆地引进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手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以试图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为教学目标。其次,教师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主导者,也应该加强自我个性化的追求。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教师缺少个性魅力,是不可能教出有个性的学生的。再就是教师应当有一定的宽容和大度。当然这种大度是建立在教师较高的学识水平和思想修养上的。尊重学生的率真表达,尊重学生的稚嫩见地,甚至宽容他们一时的错误看法,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在今后的成长中去克服。毕竟,写作是学生个性的彰显和体现,是他们心灵的独语和畅游,任何外界的非难和指责,哪怕是善意的,留给学生的都可能是一种伤害!尊重他们的写作方式,尊重他们的表达技巧,尊重了他们,也就是保护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作文的个性表达也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我们将看到那些心灵自由自在地展现,它们是何等的多彩多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