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期
降价背后的物欲横流
作者:王 昱
你还记得《诗经》中那古老而又童真的歌声吗?君子、淑女、征夫、怨妇、奴隶似乎并不因为自己的利益的缺失而悲哀,其实他们是精神上的富足者,因为他们有歌,有笑,有爱,有恨……我至今还记着奴隶们的劳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诗经》是源头,我国古代的文人们不管是执子还是通子,都信奉着一个准则:追求高于利益的价值。
耀比日月的屈原披头散发,行吟江畔。他惦记着楚国的命运,而非财产的损失;他抚泪叹天下生灵涂炭,而非自己命运的坎坷。一首《离骚》昭示了他的日月情怀,投江之举是他不肯“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的气质。
曹子建才高八斗,文采飞扬,但因“才太高,辞太华,而遭父兄所忌”,于是鹏举之志便成了高台上的悲风;楼高明月夜,一个失意志士“抚剑而雷问”,悲叹“燕雀不知鸿鹄志”。此时他想的不是未能“履至尊,执敲扑鞭笞天下”的利益,而是不能消灭“不臣之吴,抗命之蜀”的懊恼。
通子有着另一条途径,他们在清溪明月中,碧叶红花里寻找着人生的价值,而把利益化为秕糠撒向脑后。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哪个桀骜文人在柳树下长歌。陶潜在自己的穷庐旁,观山鸟归来,云气益佳。真的,您又何必向小儿折腰呢?“此中有真意”,您慢慢欣赏吧。
唐朝多隐士,但有几人是真隐?而我认为您是其中一个。一个“弹琴复长啸”的隐者,陪伴着明月,送走夕阳。王维给友人的信中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您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忘记了利益,便创造了一个静谧的精神空间。
历史的长河永不止息地流淌着,我思索着人们在什么时候开始物欲横流,忘记了生命的真谛。如若人们不过份追求利益和物质上的享受,那降价与否与我们又有何关系呢?人之为人,应有一种高于利益的追求。
生活在物欲中的人们啊,说什么都不能让你的生命降价。
简评
本文文心颇为曲折。在现代人们一味追求利益的商品社会,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利益是为了使人活着,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利益。对此,作者以《诗经》为发端:那些君子、淑女、征夫、怨妇、奴隶似乎并不因为自己的利益的缺失而悲哀,其实他们是精神上的富足者。然后分述古代的执子与通子共同的做法:追求高于利益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作者作了总结:如若人们不过份追求利益和物质上的享受,那降价与否与我们又有何关系呢?人之为人,应有一种高于利益的追求。这显然比一般单写降价要深刻得多。最后,作者劝诫生活在物欲中的人们:说什么都不能让你的生命降价。作者以抽丝剥茧的形式向设定的中心迈进,将人们的视角逐层拉入自己的观点,构思别致,主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