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期

我看“木桶理论”

作者:熊凌睿




  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一个时髦的名词,曰:木桶理论。它以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人以启迪: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够装更多的水,就要认清哪块是最短的木板,并设法改变这块短木的现状。
  中国历史上有个“李谐用短”的典故,说的是南北朝北魏的李谐,身材矮小,跛脚,脖生肉瘤,说话结巴,但他并不护短,而是靠刻苦努力终于成才。在奉命出使南梁时“因瘿而举颐,因跛而缓行,因蹇而徐言”,驰骋辩才,不辱君命。
  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芸芸众生,十全十美,全能之辈,普天之下,有几人欤?
  扬其优势,善于补短,其成大器者,茫茫人海,大有人在。
  京剧马派唱腔的代表人物马连良,有天生咬舌的生理缺陷。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终于使表演尽善尽美而艺闻遐迩。
  生来无手无臂,却能缝制时装,并在一个上午用刀切了一千多斤地瓜,说起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但这是地地道道的真人真事。时间:20世幻80年代。地点:中国山东海阳县。主人公:女农民任吉美——中国的“典子”。补“短”方式:以脚代手。
  海伦·凯勒、张海迪、高士其……
  他们都成功了!
  在务实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正确面对露短补短的问题。
  人贵有自知之明。己有不足,正确视之;己有所短,不袒不护。他人一点拨,我心领神会。决不“打肿脸去充胖子。”
  一代文豪郭沫若,其文气,其才情,一般人无与伦比。而当其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的时候,饰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觉得“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台词中的“是”表意不佳,建议郭沫若改为“这”的时候,郭沫若不但没有生气,相反欣然接受,并且称张瑞芳为“一字之师”。
  补短,换言之,消灭弱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则改,不足则补,实乃上策。“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相信自己把握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事情往往成功。李谐、马连良……榜样多得很。
  “木桶理论”在呼唤!
  “木桶理论”等待人们去研讨!
  
  简评
  现代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被我们的小作者演绎成一个深刻的意念:露短与补短。逻辑思维的缜密,信手拈来的古今例证,整齐而犀利的语言,倘若不是平时的广闻博采,训练有素,焉能如此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