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7期
话题“面包与水仙花”作文导写与示例
作者:曹保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但如果一味贪婪地追求“面包”而鄙夷“水仙花”,人的精神就会空虚,乃至死亡。
请以“面包与水仙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
“面包与水仙花”这个作文话题,是典型的探讨两个事物相互关系的试题。写这类题目,关键环节在于以辩证的眼光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那么,“面包”与“水仙花”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材料中有一段话:“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但如果一味贪婪地追求‘面包’而鄙夷‘水仙花’,人的精神就会空虚,乃至死亡。”这段话实际就阐明了“面包”与“水仙花”二者之间的关系。据此,从内容上来说,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的特长,或取材于历史,或取材于当今;或取材于自己,或取材于别人。从文体上来说,可写成议论文,围绕“面包与水仙花”这个话题,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可写成散文,针对一个人或多个人,围绕话题这个中心,旁征博引;可写成记叙文、小说、寓言……但不管怎样,考生都要辩证思维,围绕着话题“面包与水仙花”来写,立论不能太绝对,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
素材超市
1.物质生活是生存的食粮,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怀惴着梦想是一种幸福,心灵的追求是一种高洁,想要攀登真理的高峰是一种勇敢,但这一切的追求攀登中物质的给养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物质的你会在攀爬的途中饿死。但一味的追求物质的享受,同样是一种畸形的生活。
2.不企求珠宝玉石,不奢望高朋满座,你只要一箪食、一壶浆,以及那个只属于你王维的辋川山庄。闲静的田园山水抚慰了你在现实中遭受的压抑与痛苦。你得到了一种超脱,一种重回自然重回真实的感悟力,凭着对山水的欣赏,慢慢走向心灵的自由,让精神也如明月下的清泉潺潺地流淌在青石之上。
3.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它,“爬满了蚤子”。这正是现在人们被物欲所笼罩的写照。从《金锁记》到《倾城之恋》,一次次的等待化作悲情而过,一夜夜的思苦换来离愁错落。挣扎于物质深潭的男女的悲剧无疑是揭示精神没落的丧歌。
4.高尔基幼时家庭贫困,可他却偷偷地拿了母亲的钱去买书。后来他去做学徒,收入自然很低,可他不忘买书、读书、求知,用有限的“面包”去换取芬芳的“水仙花”。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地换“水仙花”,“水仙花”的香气熏陶了他,使他最终成为一位文学大师。
5.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6.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例文一
在精神与物质之间
郭 芳
重拾对老屋的那片记忆。
童年里快乐的五彩涂满了整个画面。青草连阶青藤连墙,红花黄果彩蝴蝶,连同穿梭其间的快活身影构筑了那段永世难忘的时光——那时最缺的是物质,但,最不缺的是精神。
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只是变了不该变的东西,这才匪夷所思。
老屋不见了,快活的色彩不见了。抬起头,望着这高楼砌起的“一线天”,心中不由起了一些凉意,正如舒婷在《小河觞》中的写的那样,“多少年过去了,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将明月遗弃在高楼的屋顶了”。心灵的明月在哪呢?精神的圣地呢?对物质的不惜一切代价的追逐使得“精神”如海市蜃楼般远了又远了——终于变成了一丝虚幻,一丝痛苦的无奈,一个现实社会的流亡者,一个寂静黑夜中的梦。
无法想象,没有精神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物质充裕究竟会带来一些什么?我不希望答案是: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这是一种悲哀,套用贾平凹先生的话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心灵清泉上那悦人心脾的月辉,是精神女神的爱抚。
举头三尺有神明,三尺之上,是承载着精神的古老屋宇。记忆中的那片乐土,恰如瓦尔登湖畔的那座小屋,我总是羡慕梭罗的那种坚守,那段精神世界里的传奇。物质给予了我们衣食住行,而精神则给予了我们人格。
体味够了物质生活的种种苦涩与甜蜜,回想起来,我们心灵真的需要滋润一下了。
回忆起无忧的乡村生活,也回忆起了那时对书、对画、对风景的种种评赏。精神的愉悦,穿越时空,滋润了我这被物质吸干水分的心。
也许,我不会如陶渊明,如梭罗那样躲避尘世逍遥而隐居,但这并不影响我去开垦属于我自己的菊花圃,去守护属于我自己的瓦尔登湖畔。
因为我知道,精神需与物质同存。
点 评
本文巧借“小屋”这个意象,较为形象地阐明了“物质与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抒发了对以往精神充足的童年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对当今社会只追求物质忽视精神的风气进行了贬斥。文章尽管还略显稚嫩,但文章紧扣话题,根据中心选取素材,语言典雅华丽,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作文。
守月之树
孟 超
当远古的大鹏振翅飞翔、承载着那轮皓月飞来时,当北冥的大鲲掀着滔天巨浪、载着那不尽的才华、携着滚滚的历史浪涛而来时,我望见了你。
濮水旁依然有你垂钓的身影。对于远方而来的贵客,欲“以国事劳矣”,而你却“持竿不顾”。你深知,功名利禄仅仅是一抔黄土,风一吹即飞散,最终毫无所存。宁肯“曳尾于泥淖”,你也不会去追求那些累人的东西。
你拥有盖世的才华,却违背了当时“学而优则仕”的准绳。隐于山林,宁肯粗茶淡饭,过着比普通人还差的生活。
尘世间没有值得你留恋的吗?多少人为了功名,为了官本位而头悬梁,锥刺骨;多少人为了财富,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良知;又有多少人凭着过人的才华,出入将相之家,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多么风光!光宗耀祖,泽被后世!可他们在历史上转瞬即逝了。和他们的到来一样,无声无息地退下去了。而历史铭记住的却只有你。
你不追求物质的享受,只寻求精神的超脱,虽然生活窘迫,还要向人借债度日。但你从不在乎这些,你沉浸在不尽的超然中。《逍遥游》的世界充满了玄奇,你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幻化成了一株树,一株守望着自己心灵月亮的树。虽然现实生活中的你一再遭遇挫折与不幸,但你依旧不变的是守望。
你拒绝世俗的追名逐利、渴望享受,因为它污染了你的月亮。
你拒绝官场的昏暗诡诈、声色犬马,因为它污染了你的月亮。
所以你一直孤零零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高地,执著地抵制物质世界的诱惑。然而你也被世人不理解,不容纳。
当人们在熙熙攘攘中茫然无措时,当人们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攀笼中迷失掉自己时,当人们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中醉生梦死时,人们在历史泛黄的古书中惊奇地发现了你。
你为那些空虚的外壳灌进了充足的养料,旷野里的月亮照亮了人们尘封已久的心。于是,你那无边的才华又一次被人们肯定。
可是,这时的你依旧是那棵守月的树,对这一切置若罔闻的树。
点 评
文章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借助古代文化名人庄子的事例,将自己对话题“面包与水仙花”的理解辩证又形象地揭示出来。文章对庄子材料进行了概述、归纳,选材独特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并把丰富的材料融入自己的语言节奏中,一气呵成。
守护“玻璃球”
赵丽缦
“当一个人意识到珍珠比玻璃球更可贵时,他已可悲地长大了。”我曾在读到这句话后畅想了许久。
珍珠?玻璃球?价值?童趣?物质?精神?
不可否认珍珠象征着财富,象征着充足的物质生活。拥有珍珠之类,便意味着你可以尽情满足你的物欲。而玻璃球呢?它只不过是孩童时代供你取乐的玩物,抑或一种给人以自然而不庄重的美感的廉价修饰品。
一个是可以充分满足你物质需求的晶体,一个是为你搜索童趣带来精神享受的晶体。追求前者而抛弃后者的确表明一个人价值观的成熟,表明他社会经验的丰富,然而为何说他的成长是可悲的?
这是一个经济发达、物欲太多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会有很多人执意追求珍珠而摔碎好多玻璃球;在这样一个物欲太多的社会会有太多人为了得到更多“面包”而忘了静下心来欣赏一下“水仙花”。会有太少的人能正确认识水仙花能给人面包所给不了的东西。人们在追求,甚至不择手段,这些人便在可悲地活着,成长着。
想起《红与黑》中那个为了满足自己物质等需求而不顾了责任、诚信与爱情的可怜的于连,他追求至高的物质生活或许没有错,然而他的追求使他丧失了太多,尤其是纯洁的爱情。可见那在野心、利益、权贵、地位面前的物质追求会使人失去精神上最肥沃的土地。
社会上常有用金钱衡量情义真假的观点,这便是精神家园里最大的不幸。这是一种物质高于一切的可悲。也有相关调查说月薪处于三四千的人最快乐。他们虽没有大款们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他们懂得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真正在享受生活,在开垦物质园地里精神这片沃土。
此时,又有多少人在畅想着自己的物质生活:等咱有了钱……
可我要说的是,等你有了钱,不要买两块面包,吃一块儿,扔一块儿;请将另一块面包的钱用来买支水仙花,用心去享受那份美,用心领会那缕清香,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请在你拥有“珍珠”的同时,守护好心中的“玻璃球”,不要让它碎掉……
点 评
文章以一个较为形象且富有诗意的题目“守护玻璃球”,较为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请在你拥有‘珍珠’的同时,守护好心中的‘玻璃球’,不要让它碎掉……”可谓深得拟题之妙。文章从辩证的角度,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富有思辨色彩,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生动,颇为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