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8期
王小波与《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李 林
其貌:第一眼看上去不怎么样,有点基因变异的意思,可是第二眼看上去的时候……还不如第一眼呢。黝黑的皮肤,傻大个儿,身材还行,但还达不到中国猛男的标准。发型……说好听点是霸道、酷,说不好听点就是——他准养了不止一只鸡。
其人: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是一位自由思想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贯穿在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之中。他特别崇尚宽容、理性和人的良知,反对一切霸道的、不讲理的、教条主义的东西。1997年4月11日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北京。这一个写书给聪明人看的灵魂飘走了,留给这世界很多。他的文字给编成了四本书:《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还有一本杂文选《沉默的大多数》。
其性格:生性相当抑郁,抑郁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存方式;而同时,他又非常非常的浪漫。真正能思想的人并不那么多,能从思想中得到快乐者更是寥寥,他就是其中一个。
二、关于《沉默的大多数》
小波语: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去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王小波的文章涉及社会道德伦理、文化论争、国学与新儒家、民族主义等问题;也有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涉及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等;还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涉及性问题、生育问题、同性恋问题、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和方法问题等;包括创作谈和文论,如写作的动机、作者的师承、作者对小说艺术的看法、作者对文体格调的看法、对影视的看法等;包括少量的书评,其中既有对文学经典的评论,也有对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
三、樱花凋零
李银河(王小波妻)语:日本人爱把人生喻为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凋谢了。小波的生命就像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溘然凋谢了。
一些人认为“王小波热”是偶然的。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它不是的。王小波的文学修养、才能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极其珍贵的。他的文本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年轻一代仍然在读他的作品,“王小波热”并没有过去。后人还将阅读他的作品。也许这就是“不朽”吧。
四、是什么吸引了我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我,我想可以用句话来概括:严肃但不乏幽默,辛辣但不乏正统,看似调侃但不乏理性与智慧。没错,这就是他。用最诙谐的语言来表达最严肃的主题,从而揭示更深一层的道理;用辛辣嘲讽的方式来反映最真实的事物和其本质;用看似不正经的个性去批评、评说、赞美,从而又展示了他理性的思维和智慧的头脑。
此书让我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我们,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我们,生活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似乎身心、思想都被至上的权利所禁锢。但我们毕竟是人,人是懂得思考的,而思考又是自由而伟大的。只有会思考的人才是智慧的人,只有会思考的人才是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人,只有会思考的人才是不会虚度一生的人。如果不懂得自由地思考,那便是一架逆来顺受,任人摆布的机器。
王小波——一位自由撰稿人,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一个顽童、骑士,一个崇尚理性、自由和富于奇思异想的人,会给你上一节精彩的人生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