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0期
黄鹂之死
作者:朱 墨
如果两只禽鸟是雌雄一对,自然会恩爱而和睦相处,可换作是同性的、尤其是两只脾气火爆、目空一切的雄鸟,在同一只笼子里恐怕就会多少惹出些事来。
果然,愣头青和老滑头自打同为笼中之鸟的第一天起,便一刻都没让我家庭院安生。愣头青块大,胃口好,常仗着身体优势把饲料杯霸占着,不让老滑头进食,而老滑头虽然明争时常被啄得毛翅凌乱,但是它到底智计百出,趁着愣头青懈怠之时下嘴偷袭,屡屡得手。于是两只黄鹂尔虞我诈,虽然不时明争暗斗但倒也一直相安无事。
可是终于有一天,老滑头偷袭失手,而且还惹毛了似乎处在发情期的愣头青。愣头青尖锐、强悍有力的喙毫不留情地在对手头顶啄击着,直到掉落的羽毛沾上了鲜血还不肯罢手。老滑头被啄得头破血流,最后惨叫数声一命呜呼,暴毙于秋末冬初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
愣头青为此得意兴奋了数天,在笼中窜上跳下,大展雄浑的歌喉,振翅似乎跃跃欲飞。但冬日的严寒与孤寂很快悉数降临到这只孤鸟的头上。愣头青先是烦躁不安地尖叫着,几天后就转为失望的哀嚎,再没过几天就在一声绝望的声嘶力竭的长鸣中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愣头青的尸体躺在笼底,已被冻得僵直了。
这件事给了我心灵很大的触动。除了为宠物的死而伤心,对小动物生命之脆弱而感慨外,我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同室操戈而两败俱伤的悲剧。
这个悲剧在动物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雄性动物为争夺伴侣相互间大打出手。为争头领地位或是一块地盘而拼死搏杀。人类似乎颇以此为乐,将其过程制成电视节目来娱乐大众。可殊不知更可悲的是,人类自己也常常同室间兵戎相向。战争自不用说,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实在多得令人触目惊心。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窝里斗也许不会造成生命、财产上大的损失,但是这些事无疑会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只有靠相互协作才会进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若是人类反而在同类间兵戎相向、明争暗斗、互相算计,那么社会只会停滞不前,乃至倒退。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诗不仅揭示黄鹂之死的道理,也劝戒人们停止同室相争,化干戈为玉帛,不要再让悲剧重演了。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本文是一篇考场作文。作文命题是,学习《游褒禅山记》之后,写一篇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类的感悟文章。
本文作者写了自己所养的同栖一笼的两只黄鹂鸟。本来,两只处于同等命运的生灵,应该相濡以沫,同舟共济,以延续生存。可是,其中一只自视为强者的“愣头青”黄鹂偏要恃强凌弱,频频对另一只弱小的同伴施暴摧残,以致弱者终被夺去生命。然而,强者并没有因为弱者的消失而幸福下去。孤寂与寒冷最终造成强者的坟墓。
本来,在一般孩子的情感世界里,一只鸟儿的死去不会产生太大的波澜。然而本文作者独能以一颗善感之心从黄鹂之死的前因后果中了悟一些人生真谛,并运笔成文,给人留下深刻的思想启迪。作者从两只鸟儿的同室操戈导致两败俱伤的悲剧结局,联想到人类社会,由于一些强者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甚至同室操戈、兵戎相见,使人类社会的和谐遭到破坏,从而危机四伏,灾祸不断。
文章由物及人,联想自然贴切,充分表达了一个有志青年企盼社会和谐与人类进步的宽厚仁爱之心。主题的意义是积极的。
选材点评
这是一篇以立论为主,由叙事引发议论的议论性散文。所以,为了给议论做好铺陈,作者在选材上十分注意所写事件的本质内涵与主题指向的一致性。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黄鹂之死的前因与后果,意在揭示同室操戈导致两败俱伤的悲惨结局这一生活本质,从而为后文的想象联想与主题生发做好铺垫。文章由物及人,由个别案例推及社会人生的世情事理,引申自然贴切,深得古代散文技法之妙。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先叙事,后议论,篇末点明题旨的顺序布局谋篇的。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开头部分,描写两只同处一笼的黄鹂鸟,因其中一只恃强凌弱,同室操戈,导致弱者先亡,最终双双毙命的过程。
中间部分,由黄鹂之死联想到人类社会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同室操戈,导致社会危机频现与和平进程的停滞。
结尾部分,呼吁人类社会停止同室操戈,构建和谐社会。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富含意蕴,且自然得体。先叙后议,自然连缀;虚实相生,意趣横生。比如,对两只黄鹂鸟的描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自打同为笼中鸟的第一天起”言外有意。“暴毙于秋末冬初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余味无穷,发人深思。“但冬日的严寒与孤寂很快悉数降临到这只孤鸟的头上”表意简洁生动。
写作建议
中学课本中,有许多古代散文佳品,不仅叙事优美生动,而且议论见解深刻。比如,《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都是叙议结合的美文。建议指导老师搞好此类作文模拟训练。若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叙事描写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思想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