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0期

“三”的奇遇

作者:湖北考生




  自从“三”被苍颉老爸(“仓颉老爸”,既用语幽默,又含文化底蕴)造出来以后,就一直不服气,整天拉长着脸。他想:“凭什么我总是排在‘一’‘二’的后面,当个‘季军’!”既没有“一”的洒脱利落,又没有“二”的出双入对。于是,“三”决定离家出走,自个儿闯荡江湖。(自然引出下文又点题。因为只有“离家出走”“闯荡江湖”才会有“奇遇”。)
  “三”来到了一所学校的外面,听见里面的孩子正在早读。于是“三”一溜烟窜上了窗台。“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字听到自己的名字,往桌上一看,只见《论语》写着这样一句话。“三”是又惊又喜,忙问自己的影子:“你在这儿过得好吗?”影子说:“很好呀,孩子们每天都要诵读我们呢!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大家都很爱戴我们,说我们代表了变幻与重复!代表了众人的力量,代表了稳定与踏实。这样吧,我带你到处看看吧!”说着影子从书本上钻了出来,拉起“三”往外就跑。(学校是文化的传播地。首站来到学校,符合考生自己的身份,又与命题者的意图相吻合——本段“三”所听到的和影子所述说的带“三”的词语,均来自于课文。这也意味着“三”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他们来到书店,书店许多书上都有“三”的身影,有些书干脆就直接用“三”命名,如《三字经》、《三言二拍》,这可把“三”给喜坏了。他随手翻开一本书,只见上面写着“举一反三”,“三”一看当场凉了半截,口里喃喃道:“干吗要反对我呢?”影子听到了,笑着说:“你可别会错了意,你在这儿是含有‘灵活、多变、有内涵’的意思呐!说的是例举一个事例,可以推及到其他事例。你可是变幻女神了!‘三’不光只是代表无用功的重复,而代表了一次又一次更深刻的理解,每次都有变化,每次都有新的意义,不停止不前,勇于创新。”听着听着,“三”不觉脸红了,觉得人们对他其实挺好。(二遇在书店。这不仅从结构上自然推进,而且在内容上更进一层的揭示“三”的文化渊源。而“三”和“影子”的对话,则巧妙地诠释了“举一反三”的词义。)
  “三”又随影子来到了人群之中,突然听见一个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话还没听完,“三”又急了,怎么又把我与“臭”字放到一起。影子赶快安慰说:“你又弄错了,这儿的‘三’代表了众人的力量。你可是团结女神了!‘三’个人字,便是‘众’。在人们口中,你便是团结互助的象征。你还可以与‘人’字组合,成为‘仨’字呢!就是三个人的意思。看,这多亲切呦!”“三”觉得好感动,其实自己是个很有用的字呢!(三遇在“人群”。这一遇是上两遇的拓展。即暗示出这“三”的内蕴不仅来自于历史文化的赋予,也是现实社会的赋予——“在人们的口中”,表明这文化的源头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现实。)
  “三”又来到了木工房,可到处找,这儿哪有“三”啊!影子笑着说:“别急别急,你看见桌子上的三角形了吗?三角形也有‘三’,而且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了。你在这儿可是安定,踏实的象征呢!”“三”点点头,略有所悟。(四遇“木工房”,则是从社会现实的另一角度来揭示“三”的意蕴。)
  这时苍颉出现在“三”的面前,他笑着说:“小三儿,这回想通了吧?”“三”点点头。他想,其实每个汉字都承传着一种意义,代表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自己还自怨自艾什么呢!
  (照应首段。“小三儿”的称谓,使得幽默的语言风格得到了统一。而“三”的心理活动则由点到面——由“三”推及到“每个汉字”,使得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简 评
  这是一篇剑走偏锋,构思奇巧的考场作文。说其“剑走偏锋”,是以童话的形式来叙说故事,将一个庄重严肃的话题叙说得轻松愉快。说其“构思奇巧”,是以“三”的奇遇串联带出含“三”词语的种种文化意蕴,使得全篇内容紧凑,叙述简明生动。拟人手法的运用,又使得形象鲜明活泼,避免了刻板抽象的说教。
  全文想象力丰富,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充分展示了考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
   (王能光 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