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0期

将记叙艺术化的途径

作者:张一山 陈宏军




  能写合格的记叙文是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提高记叙文的艺术性呢?
  
  一、剪下鲜活的“绿枝”
  
  记叙过程中,如果面对话题,能从自己的生活丛林中敏锐地剪下根根“绿枝”,呈现在阅卷教师面前,必将让教师眼前一亮。
  话题“家居”要求大家捡拾家庭中令人回味的生活“枝叶”,展现家居的情趣,从而体悟父母的情怀。可有的同学说:“在家,我就是喝奶、吃饭、写作业、睡觉。我写什么?”有的说:“我父母整天唠唠叨叨的,烦人!”
  家居生活难道就那么单调乏味?父母真的总是以对立的姿态出现在你面前的?不妨这样思考:当你回家,父母接过你的书包,替你推着车子;当你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酸奶,母亲端过来的饭菜,难道你没感受到父母的脉脉温情和浓浓爱意?
  一位男同学在“家居”话题中说,他母亲上街买苹果,可卖水果的人欺负她是位盲人,卖给的苹果都有坏疤。当他回家,看到妈妈买来的水果,先是愤怒,但接着就平静下来了。他在文中写道:
  “这是母亲摸索着,为我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我不能让母亲知道她买回的是坏苹果。”于是我将坏的地方削去,冲洗干净,端到母亲面前说:“妈,你吃苹果。”妈妈说:“你吃吧,孩子,妈妈不喜欢吃。”看着妈妈一脸的慈祥,我拿起坏苹果,大声地嚼着,我要让母亲感觉到自己是在吃世界上最好的苹果。一个,两个……妈妈听着,一脸的欣慰,一脸的幸福。
  卖坏苹果给盲人是不道德的。作者没有囿于道德的谴责上,而是积极地从中寻找母亲的心意,表达自己感恩的情怀。所以,家居生活,有时是从不起眼的事上来回味的,有时要从最让人难堪的事上来反思,这样面对父母,才能如春暖花开。
  话题,会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正好是获得大量材料的方法。
  一位同学在写“家居”话题作文时,既想写父亲,又想写母亲,还想写自己。听了老师的指导以后,他就割舍了对父母的情意,拾取了自己家居生活的点滴,用片断组合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家居生活,来感受家居的味道。我们来看他的《家的味道》中的一个片断:
  “唉!终于下课了,饿死了!”
  “我也是!”
  “赶快回家吧!”
  “OK! Let’s go!”
  于是呼的一声,班级中的人所剩无几,大家一起往家里赶……
  终于到家了,打开门,香气扑鼻,可口、丰盛的饭菜早已准备好。狼吞虎咽几碗之后,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来。
  家的“味道”:香!
  文章的结尾作者说:
  “家到底是啥味道,无人说得清,可有一点可以肯定,家是每一个人的归宿。如果你累了,家就是床;如果你饿了,家就是饭菜;如果你渴了,家就是甘泉;如果你冷了,家就是暖炉……”选材时,只有剪下生活中鲜活的“绿枝”,文章才能“生花”。
  
  二、让情节再曲折些
  
  曲折的情节是写好记叙文的一个重要手段。情节曲折或引人入胜,或升华情操或撞击人心灵,发人深思。古人云:“文章乃案头山水,非旋织之笔则文势不曲。”2003年满分作文《鹰和猫头鹰》,作者表现的是情感的亲疏对认识产生的偏差所产生的危害。我们发现,作者就是以曲折的情节来打动阅卷老师的。来看其中的一个情节片断:
  鹰王叫道:“这些丑陋的小鸟一定不是母猫头鹰的小鸟。”于是把他们吃掉了。正在这时候,母猫头鹰飞回来,发觉鹰王吃掉了她的孩子,伤心地哭了!“吐唏!吐唏!吐唏!你不遵守约定,吃掉我的孩子!教我怎么办呢?”“请原谅我吧,”鹰王说,“我实在不知道他们是你的孩子,你不是说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吗?但是我现在所吃的,却是再难看也不过的!”“吐唏!吐唏!吐唏!”母猫头鹰哭着说,“你是鸟类之王,但是你不知道没有一个母亲不认为自己的孩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
  孩子在母亲眼中,总是完美的,所以,在猫头鹰妈妈看来,她的孩子是最美丽的鸟;而小猫头鹰对素不相识的鹰王来说,却是丑陋至极。故事说明的恰恰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关系。
  情节假设是记叙文文势曲折的重要过程。情节的假设要在深入理解话题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记叙过程中的情节假设应该是由话题引出的心理惊奇和思考。情节假设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心情,又要考虑既定话题的情境,而具体写作只是将假设变为现实。这样,才能做到新颖、奇特。
  我们来看一个情境:
  大森林里,一个小孩听到呼喊:“快放我出来!快放我出来!”声音从大树底下传来。他顺着声音的方向去挖,结果挖出了一个瓶子。小孩于是打开瓶子。一股轻烟从瓶子里冒出来,霎时变成了几米高的魔鬼。魔鬼说:“你准备死吧,我发过誓,谁先放我出来,我就先杀掉谁。”小孩很害怕,说:“只是,只是我不明白,你这么大,瓶子这么小,怎么进得去呢?”魔鬼说:“好吧,让你死个明白。”于是魔鬼钻进了瓶子。
  如果要你接着这个情境,以“诚信”为话题往下面写一篇记叙文,你将如何写呢?
  这里大家要注意三个要素:小孩、魔鬼、先放我出来。如果从小孩子的角度来假设,就不能将情节假设为“小孩子立刻盖上瓶盖,再贴上标签,告诉人们对魔鬼不能讲诚信,要远离魔鬼”。
  下面是学生根据话题的一个情节假设的结局和理由:
  小孩立刻盖上盖子。魔鬼说:“快放我出来!”小孩就松开了手,魔鬼说:“你准备死吧。”“为什么?”“我说过,谁先放我出来我就杀死谁!”“可是第一次放你出来时,你并没有杀死我啊。而且,这已经是第二次放你出来了啊。”魔鬼说:“既然这样,那就再见吧。”说完魔鬼就化作轻烟飞走了。
  理由:在诚信的原则下活动,魔鬼也要遵守自己的约定!
  这个情节假设比较好地注意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故事情节紧扣了小孩那好奇的一问:“只是,只是我不明白,你这么大,瓶子这么小,怎么进得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