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3期

文章千古事 无用乃大用

作者:张佐香




  “中文能制造机器么?”
  “不能。”
  “中文能产生经济效益么?”
  “不能。”
  “那中文有什么用?”
  “无用。——中文是无用,但中文是精神,所以无用之用是大用。”
  这是南大文学院院长董健教授在中文系90华诞庆祝会上,与视中文为无用者之间的一段精彩对话。
  回眸千古华夏,中文走过了甲骨钟鼎、走过了竹简绢帛,终于在人类语言的星空繁衍出恢宏璀璨、史蕴丰厚、意象万千的方块字。中文不是机械的媒介载体,它是有灵性的生物,是不朽的物质,是思想奔流的河床,是灵魂高蹈的舞姿,是精神家园里的鲜卉。中文的每字每词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和对未知世界的哲思。中文藉此超越了语言的一般功能与属性,由僵滞的文体字符跃变为鲜活的人文精神,衍生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那种以道义抗权势的风范,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那种关心民生疾苦,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情操。中文所蕴藏的这种广义的、极富感召力与凝聚力的人文精神如同坚定辽阔的水与土,滋养着民之魂、国之根。
  中文是把握中华文化的把手。无论政治怎样改变,形态如何差异,中文,美丽而悠久的中文,是融合所有中国人心灵的长河。人以文存,文以人兴。纵观古往今来的优秀生命,一旦成为驾驭中文的高手,无一不从容走出了大限,接近永恒。众多的先哲诗圣,语若天籁,形同神灵。颠沛流离的《论语》,逍遥云游的《庄子》,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融化在了炎黄子孙的情感和意志里。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唐诗魂宋词魄,功垂千秋的《二十五史》……无一不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奔腾。
  在物质文明甚嚣尘上的今天,全社会以经济为中心,人们来去匆匆,为生计而奔波,为享乐而忙碌,甚至于我们的教育和文化也越来越物质化、技术化、虚假化。一些人认为,学中文无用了。中文所蕴藏的精神和信仰离大众似乎也越来越远了。你一严肃,那些自认为洒脱的人就会发笑。责任心、使命感被抛弃,崇高的价值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天下滔滔,象牙塔一座接一座地倾圮了。眼睛享受着刺激惊险的影碟,身体享受着精致的服饰,坐在电视机前没日没夜地欣赏着都市泡沫剧……年轻的一代在追星中迷失了自己。
  许多有良知的文人学者都在深刻思索:怎样才能使人的本性不被物质、科技同化?如何才能保证人们不会被物质异化为空心人、物格化人、电子化人?重新打理文化基座,提升失落的人文精神已迫在眉睫。中文所恪守的不正是精神和信仰吗?!中文以心会心,以精神对精神,以灵魂征服灵魂,教会我们一边劳作,一边歌唱头顶的星空。
  中文的繁荣与凋落,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问题。一个民族丧失了自己的土地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一个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丧失了自己的灵魂。而一个具有信仰和美德的民族,是绝不会有腐败的分子和罪恶的能量的。
  “文章千古事”,守住中文的血脉,就是守住华夏民族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