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8期
守望心中的诗歌
作者:廖剑雄
还记得那个下午,阳光显得不可理喻的灿烂,学校初中部的教学楼也显得格外的壮观。因卷入一场令校方震怒的打架事件,个头不高的我只能把课桌从教室搬了出来,再搬往五楼的办公室——那里是差生学习班。走的时候没有同学和我说话,他们只是流露出鄙夷的神色,只有同桌匆匆塞给我一个纸团,脸上流露出担忧。一路上我顾不得擦满脸的汗水,只觉得满心的酸楚与悲哀。回到家,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团,上面写着一首诗《能够认识你,真好》(后来知道是汪国真的诗)。简短的几句话,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为这优美的句子,更为这难得的友情。几天后,我转校了,到父亲所在的城市读书。我不再旷课,不再打架,像换了个人似的,周围的人都说我是好学生,父母也格外惊喜,只是想不通屡教不改的儿子怎么一下子就变了。静下来时,我会想起同桌,也因而去读汪国真的诗,有些诗我甚至能背下来。从此,我心中便种下了诗歌的种子。
进入高中,教我们语文的是个知识丰富、有着满腹才华的老师。他讲课总是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这对于喜爱诗歌的我来说,实在是万分的幸运。在他的指引下,我知道了《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表达的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知道了《离骚》是屈原在祖国遭受风雨之际抒发满腔忧愤的产物;知道了唐诗宋词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受到世界人民的景仰。随着对诗歌了解的不断深入,我越发地亲近它,喜爱它。高兴的时候,孤独的时候,痛苦的时候,我都会捧起诗来,静静品读。在诗歌的海洋里,我陶冶了性情,丰富了阅历,明白了很多。读李太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懂得了读书人就应该“修齐治平,胸怀天下”;读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体会到从君主到阶下囚的无限悲凉;读戴望舒的“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我知道这雨巷,不是别的,而是苦难中的中国,是诗人缥缈的理想。就这样,诗歌的绿芽在我心中潜滋暗长,开放出明媚的小花。
日子一天天过去,诗也读得越来越多。在诗歌的麦田里,我守望着平静的岁月,觉得自己很幸福。直到有一天,友人对我说:“放下你的诗吧,你看那些诗人,没有一个幸福的。”于是,我开始思考“诗人的幸福”。是啊,李白不肯放弃做人的尊严而蔑视权贵,不得不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岳飞风波亭遇害,“直捣黄龙”的梦想功亏一篑;陶渊明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看似潇洒,实则清贫;徐志摩满腹才情,却落得个飞机失事,灰飞烟灭。一切的一切,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在这个诗人日益稀少的年月,我只能在佛前燃一炷香,然后顶礼膜拜,为的是诗人的幸福,为的是诗歌的延续。
此刻,独坐窗前,我想着自己与诗歌的宿缘。小音箱里反反复复播放着那首歌,是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东坡的名作经过歌手的深情演绎更增添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周围的人声喧闹渐渐远去,只听得见歌里弥漫着的忧伤。有位哲人说过“石在,火是不会灭的”,我说“人在,诗是不会灭的”。
主题点评
诗歌是点燃情感的火花。尽管火花微弱,可是许多好的诗歌总是给人留下精彩的想象空间。青少年正值情感充沛的年代,所以许多青少年朋友喜欢诗歌。案头经常收到一些同学寄来的诗歌。只可惜成熟的不多,多数像苦涩的青果,让人没法咀嚼。品味其中原因,除了一些时尚流派的消极影响,使自己误入歧途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文字功底欠佳。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流传千年之久的许多名篇为什么一直脍炙人口、百读不厌?除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深刻,最主要还在于语言上的千锤百炼。所以,初学写诗的同学,先要学习继承、汲取前人的经验与精华,然后才有可能创作自己的东西。而时下,许多同学连简单的作文都写不好,语言贫乏,思想浅陋,缺乏对生活的深入了解,加之受一些时尚流派东西的浸染,写出来的诗歌,要么文字晦涩,意思朦胧;要么浮华空洞,思想苍白,许多诗流溢着郁悒、迷茫的情调。这样的东西,怎能照亮别人的情感世界呢?
本文小作者作为一位诗歌的爱好者,在回忆自己与诗歌结识的缘起之后,具体描述了自己倾心投入学习前人杰出诗作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示了那些好诗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帮助自身成长方面给自己输送的精神营养。文章以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不懈于健康精神追求的主题。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情感发展的线索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
开头部分,以抒情笔调开头,回顾自己与诗歌结缘的奇巧过程。
中间部分,写自己在高中语文老师的影响指导下,学习古典诗歌的感受,重点描述了那些名人名篇对自己心灵境界的净化与提升。
结尾部分,聆听邓丽君演唱的苏轼名词,表达自己对诗歌的钟情不变。
选材点评
这篇叙事性散文所表达的中心主旨,在于“我”对诗歌的感受。为此,作者分别选写了自己与诗歌结缘的奇妙过程——缘于一次犯错遭到处分时,同桌抄给自己的一句名人的诗。其后,重点写了高中阶段,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下深入学习古典诗歌的过程。并重点描述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徜徉在一些古人诗歌的境界中,思想情操在潜移默化中的升华。
由于所选材料来自于本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所以朴实自然、生动感人。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自然、流畅,表达细腻而充满激情。在记叙描写中融入思想情感,把握分寸,娓娓道来,不断地给人情感上的震撼。文中大量运用了引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感染力。比如,开头一段的比喻、排比的综合运用,使读者一开始便被文字中的情感与哲理所打动。大量恰到好处地引用古人诗句,不仅彰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也用事实解读了作者学习传统优秀诗歌的体验过程,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写作建议
生活是写作的土壤。这篇学生佳作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这个道理。可以想象,如果作者没有对学习诗歌这一生活实践的深切感受,断然写不出这篇引人共鸣的文章。由此可知,要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一定不要忘了亲近生活——在体验生活中即时留下自己的思想感悟,相信日积月累,定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