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9期
母语情
作者:湖北考生
汉语,在经历千百年历史的沉淀后,反而更见香醇。我常常在古典诗词中捕捉古代汉语的魅影,并在有意无意间体会古今一脉相承的丝丝缕缕的联系。
究竟是哪一个不平凡的喉咙吟出了汉语的第一个音符——《诗经》,已无法得知,但时空的久远并未被诗经的意象绽放出铜绿,它包含的丰富信息也并未在世世代代呼抄口传中遗失。而今读来,蒹葭上的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在水一方的伊人依然动人心弦……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汉语在催生了第一串嘹亮的音符——《诗经》之后,又诞生了令人震撼的汉代精品——汉赋。《子虚赋》《上林赋》气势恢弘,场面壮阔,充分展现了汉语的绝代风华。于是,我们的母语,就在先人们世世代代的改造中不断成熟,不断被注入新的生机。
无数汉语铸成的飘散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无须冥思,不求甚解,单从汉语字面理解,便能体会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汉语传递给我的“忧”;“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是汉语传递给我的“悲”;“执手相看泪眼”是汉语传递给我的离愁别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汉语传递给我的“乐”。走进汉语的世界,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汉赋这些汉语的精华,都使我得到净化,得到提升。沐浴汉语的和谐美好,我仿佛已沐浴过无尽的万斛天光。
走出昨日的汉语,迎来今天的中国话,我满怀欣喜,庄重而又崇敬。看着年幼的孩童咿咿呀呀学着母语,安详的老者操着亲切的口音,周围的一切都是如许和谐。
难怪说几个世纪前飘洋过海定居异地的同胞仍不忘汉语,难怪唐人街的居民都时时叨念乡音。这就是汉语,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它根植于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心中枝繁叶茂,永不凋谢。
让我们用力呼喊汉语,呼喊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声一旦喊出就必定惊天动地,震古铄今!
简评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以中华文脉贯串全文,辅以优美的诗句,既紧扣题目“母语情”,使之具体化,又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化根底。行文和谐顺畅,由古至今;结尾呼应开头,又给人以振奋、鼓舞!
(王能光 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