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1期

心的后厢房

作者:刘 玥




  我们必须保留属于自己的后厢房,自在地在这里营造我们真正的自由,以及我们的退隐和孤寂。
  ——蒙田
  
  总以为,心是需要归依的。万丈红尘中,没有归依的心便如失根的浮萍,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学者论陶潜,说他是中国古代真正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苏轼评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而我看陶潜,他不过是在纷扰的魏晋乱世中执著地守护着心里的那片净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他回归的又岂止是疏淡的田园风光?他依恋的又岂止是那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只因心底的一片净土与躬耕的垄亩枝蔓相连啊!“静观世界求一是,诚对苍生不二心。”超欲于尘冥,俯仰于人间。既如此,孤特如陶潜,又岂甘为五斗米折腰?别说是五斗米,纵然是锦衣纨绔、珠玉乾坤,又怎能令之动心?
  如果说陶潜是以退为进,在退隐中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那么嵇康便是以抗为进,一片丹心化碧血来守持自己不苟流俗的心。他自称“托好老庄”,而他所言所行莫不与道之“无为”背道而驰。他有“采薇山阿,散发岩岫”的恬淡,却又有睥睨钟会的傲骨;他有锻铁洛邑的坦荡超迈,却又有与山涛绝交的毅然决然。嵇康之临刑索琴,并非矫情,亦非不畏死,其实是一种自然心性的流露。心底的一片净土,不容玷污。当生不足以践志时,他便愿以死明志。也正因这种真性情,嵇康成了“竹林七贤”中名声最响的一个。
  人生如寄,逝者如斯。多少代人来了又走,仿佛都只为寻找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的答案:如何在生命的瞬间,追求存在价值的永恒。汲汲于功名是为此,恬退隐忍亦是为此;道家的出世与游心是为此,儒家的入世与独善亦是为此。陶潜躬耕,嵇康锻铁,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信仰,为各自的人格理想筑起各自的后厢房。即使人生在世不称意,也能够获得心的自由。
  曾想做个浪荡乾坤的文人,游弋山水,放情丘壑,拟咏古词;曾想做个清澈婉约的女子,伤舂悼红,彩笺素笔,泪落成诗;也曾想做个无羁无绊的隐士,抱膝危坐,笑傲风月,飘然尘世。只是,当机械与数字以所谓现代文明将整个世界无可逆转地同化时,再也没有哪个角落留给隐士。物质的拘囿早已不允许凡人纵情骋心,出世退隐。庸俗如我们,也只有将年少纯情的梦交付给心的后厢房。无论时殊世异,只要心底还留有一个后厢房,曾经的执著与梦想便不会褪色,使我们不至于在光怪陆离的喧嚣尘世中沉沦或迷失航向。“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若真能在世间守持信仰,隐与不隐,又有何妨?
  
  《心的后厢房》点评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以探讨人生价值取向为题材的学生作文。一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思维活动,有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便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思索有关人生的一些问题。由于所处时代、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所受教育、影响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人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有了不同的精神信仰与追求。诚如本文作者所言,古人受儒家影响较深者,信奉“入世与独善”,道家的“出世”与“无为”,也有其自己的精神追求。然而,古往今来汲汲于功名、忘怀于既得利益者,还是“庶乎众矣”。
  当然,也有一些没有“出世”,但也不肯“入世”混迹的红尘世俗中的隐士,由于“人生在世不得意”又不肯放弃自己的人格操守,便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构筑起“心的后厢房”,如淡泊独处的陶公、正直而恶俗的嵇康、耿介而倜傥的李白等,这些人宁可舍弃功名官位,也不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甚至舍弃生命,也不与浊流同污。后人赞美他们秉持了天地之“正气”,是华夏的精魂。
  刘玥同学以灵动委婉的文笔解读了古代一些红尘中的隐士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所做出的心灵抉择。从而引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示要守住自己心灵的“后厢房”。文章的主题寄寓了作者不为外物所左右的高尚精神追求。
  
  选材点评
   这篇议论性散文,为了阐明“心的后厢房”这一含蓄主题,作者化虚为实,以针对性、典型性和形象性较强的生活素材彰显了深邃的主题。比如文中通过对陶潜、嵇康两位隐士的生动解读引出自己对实现人生价值的独特看法,即只要坚守自己的信仰,无论隐与不隐,都可殊途同归。接下来,文章由此进一步生发,以深入的议论阐释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主张,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归纳论点的思路架构成文的。层次清晰有条理。
   开头部分,引用蒙田的话引出“心是需要归依的”话题,开启下文。
   中间部分,通过对陶潜和嵇康两位隐士的解读、分析表达自己对他们追求精神自由的由衷认同。
   结尾部分,联系自己,并在与现实接触中深入阐明自己见解,归纳中心论点,即:若能在世间守住信仰,隐与不隐都能实现人生价值。
  
  语言点评
   本文的语言洗练、精湛,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文笔灵动自然,没有浮华文风的痕迹。引用名人语句恰到好处,叙事摹状见解生动,持论有据,精辟独到。文中骈散结合,多用整句,使得行文摇曳多姿,灵动委婉。如写嵇康的一段文字:
  “他有采薇山阿、散发岩岫的恬淡,却又有睥睨钟会的傲骨;他有锻铁洛邑的坦荡超迈,却又有与山涛绝交的毅然决然”。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文化底蕴。
  
  写作建议
  本刊曾多次发表刘玥同学的作品。因其文笔不俗,读者好评如潮。从本期所载的文章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领略其文章风格与姿彩。不难看出,作者的笔下功夫与文化积淀非一般可比。但有一点可以给你明确的启迪:要想奠定自己写作的坚实基础,就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就必须远离浮华空洞的时尚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