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期

掀起“话题作文”审题的盖头来

作者:许 昆




  认真审题,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关。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那么,如何突破话题作文的审题关,掀起其神秘的盖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审材料
  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的,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阅读材料,吃透材料内涵。读材料时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暗含着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作文。话题材料共三段:第一段讲人生不断成长、成熟,同时有些美好的梦想和快乐“似乎”在消逝。第二段讲历史在进步、文明在发展,另一方面是一些古老的文明、文化也在不断消逝。第三段文字暗示了考生写作的感情基调——可“惆怅”,可“旷达”等。这些材料引导考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并暗示考生要正确看待成长进步中消逝。
  二. 审提示
  话题作文,一般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起着引领考生思维方向,帮助考生打开思路的作用。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按照试题的要求成篇。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作文中的提示语“你有何感想,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这些提示语都集中突出一个“你”字,就反复提醒考生要写身边的事,要写出真情实感来。绝不可写成故事新编、寓言、童话等。
  三.审类型
  从近几年话题作文的类型看,可分为:单头型、多头型、关系型。不论是单头型的或多头型还是关系型的,理解话题中有重要意义的字词是关键。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对单头型话题作文(即只有一个话头的作文)的审题,要抓住关键词,可采用化大为小,或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的写法。对独词或独字的话题,具体写作时,可在话题前或后加修饰语。如:2007年高考广东作文以“传递”为话题,既可实写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奥运圣火的传递,又可写虚的传递,如思想的传递、情感的传递等。对偏正式话题,如“跑的体验”,主谓式话题,如“酸甜苦辣说高考”,要抓住中心词和限制语。
  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关系类型。对“对立统一关系型”的审题,既要看到它们对立、矛盾的方面,又要看到它们和谐、统一的一面,要作好辨证分析,如《失败与成功》;对“是非取舍关系型”的审题,要分清谁对谁错,对它们要作出取舍,作出选择,如《偏见与关爱》;对“条件关系型”的审题,要阐述在什么条件下,才会产生什么结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会有这个结果,如《名师出高徒》。另外还有因果关系型,对比关系型等,要根据具体类型来审题。
  另外还有多头型话题作文的形式。所谓多头型话题,即话题中提供多个话头,从中任选一句作为写作话题,话题的开放程度大,可选择性强,留给考生的自由空间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去选择,自己对哪一个话题认识深刻,占有的材料丰富,就选择哪个话题,或者自己认为哪个话题适宜创新,就选择哪个话题。但无论哪种形式,话题作文的试题基本上包括材料、提示、话题、要求四个部分。审题都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四.审要求
  话题作文的命题往往在材料与话题之后辅以相关的“要求”或“注意”,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考生在审题时要避免“要求”或“注意”中的诸多禁忌,如果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
  例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要求: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1) 要求“自拟标题”,就不能简单地用“传递”为标题,而应拟出个靓丽的标题。如:《心之传递》、《传递思想,传递智慧》、《传递,奏响生命的协奏曲》等。
  (2) 要求不少于800字,就要按规定达到字数要求,不能少于这个数字,因为每少50字,要扣1分。也不能过多,多了会使人感到啰嗦。
  (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就是除诗歌外其它体裁都可写,但要写最拿手的、最易创新的文体。
  【审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残疾人舞蹈家邰丽华因领舞“千手观音”而家喻户晓。当有人问她:“你会不会觉得老天不公平,没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让你听不到这个世界?”邰丽华回答说:“没有,我感觉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一个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去选择看人的角度,然后带着一颗快乐而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完满。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感悟。”
  请以“缺陷与完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型话题作文。我们要明确两者的含义,辨证地分析两者的关系。有缺陷不一定是坏事,如果面对缺陷采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可以创造完满辉煌的人生,实现人生的理想。也可抓住谚语和诗句中关于不完满的论述,谈不完满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总之,要抓住两者辨证统一的关系去论述。
  
  不完满才是人生
  ● 季羡林
  
  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极大,娇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下;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鉴赏与借鉴
  本文是篇结构完整,内涵丰富的时文佳作。文章开篇旗帜鲜明地提出全文的观点,新颖独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接着行文从诗句入手,谈古论今,论证观点,深刻透彻。结尾重申观点,照应开头。行文语言朴实,道理深刻,平凡的叙说,产生非凡的哲思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