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期

活用历史话今朝

作者:杨万元




  近几年,随着高考作文话题写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学生在写作中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天地。有不少考生将自己的思想触角伸向遥远的历史时空,试图从逝去的风云人物和历史遗迹中寻找自己思想与情感表达的出口,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怎样写好历史题材的散文呢?
  首先,说一说选材。写历史散文应当对涉及的历史故事或人物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选历史题材入文,不止局限在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人和事,还可以从历史小说、历史故事、逸闻野史中撷取材料。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历史散文更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历史材料与现代人文的有机结合,往往会熔炼出崭新的思考和精美的文字。
  其次,历史散文离不开作者的思想探究和情感渗透。
  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都是定格了的,不可能再现。写作者应当在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掌故烂熟于胸的同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巧妙地渗透其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去评判和感悟,比如,传统的“民贵君轻”即时下的“以人为本”的观点。
  再次,要在历史人物中寻找和发现那种历久不衰的、同时又属于人类共有的精神价值。
  历史人物能传播后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人物身上既体现了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价值,又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这些又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在后人面前的。
  如:从屈原,苏武、岳飞等人那里我们可以追寻爱国精神的源远清流;从庄子、陶公、王维等人身上,我们可以窥测那些淡泊名利的隐者的影子;从刘邦、项羽、孔明、李世民等人那里我们又可以解读政治豪强的不同襟怀;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那里,我们又可以领略专制社会里文人的处境……
  最后,作者应当大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在不违背史实的原则下赋予历史人物鲜活的思想与生命,让他们的事迹感动人、启发人、教育人。有人说过,读史能使人明智;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这正是历史散文应有的主题意义。
  
  今夜,月凉如水
  萧 波
  
  今夜,天朗气清,和风拂面,月凉如水。
  我们驾着一叶扁舟,纵情浮游于波光粼粼的江上,高声吟唱着那些歌咏明月的诗词歌赋,怡然自乐!月色下的江面,轻盈秀美,如丰姿绰约的女郎,款款地迈着优雅的步子向我们走来!辽阔,看不到边际,总让人生出无数的遐思妙想,那极远的天之涯有些怎样的美妙传说和动人故事?划着浆,轻轻向前,试图追寻那个朦胧而曼妙的梦,人就在这清幽静谧的世界里,放飞自己的思想,该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小舟四处漫游,不知不觉间,已在茫茫的江水之间徘徊。
  箫声也不知什么时候响起。开始时好像是在我的心底流淌着,回旋着,荡漾着,进而化作低沉婉转的一曲,作声呜呜然,似有无限的伤感,无限的情怀,却又无人诉说、无处诉说。
  是啊,人生短暂,就如同这奔流不息的一江秋水,永远都没有停留的时候,永远也没有回头的时候。我在如此美妙的情境里,感受着月华如练般的美丽,不知不觉间也在消解着自己的生命!那风流倜傥的周郎呢,当年火烧赤壁,何等英雄豪迈;那月夜下高歌的孟德呢,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何等意气风发!俱往矣,惟有这滔滔不尽的江水还在这里脉脉地流淌。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不都在历史的长河里被淘尽风沙?
  我,一介书生,有心报国,而报国无门,只有将自己的满腔愁绪交付给这无边的月色了。以鱼虾为友,与麋鹿为伴,喝酒吟诗,行走于江海上,倒也落得个逍遥自在,不亦乐乎?
  世事苍茫,永无穷尽。人老死去,若感慨生命如白驹过隙,瞬间化而为虚,就如同这一江秋水,那么,天地万物,哪一个不是在永不停息地向前?此时的天地宇宙与彼时的天地宇宙又岂能同日而语?死而为泥土,不是重新回到了那无尽的自然宇宙中去了么?若以此思量,人之生死又有何生死之别?
  想到此,心里顿觉释然,就像那澄明的月华一样。人生短暂,不正是要珍惜当前,把握现在,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更多的风景?
  清风起,月色荡漾在水面上,一闪一闪的,如无数移动的明珠,煞是好看!
  一夜无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评 点
  本文取材于苏轼的《前赤壁赋》,以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当年月夜游赤壁的情景,而且紧紧抓住诗人的心理进行深入刻画,使历史人物又能鲜活,也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哲理的理解,也是举重若轻,很见作者功力,没有深刻领悟原文,是断然写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