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4期

“迟到”的风景

作者:山 木




  迟开的桂花最香,晚放的菊花最久,久酿的老酒最酽,晚成的大器最有价值。“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姗姗来迟,往往能造就一片片别致的风景。
  唐代有个诗人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城南。遇一美女,“以言挑之,不对”。第二年清明再访,不遇。乃题诗左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复至,闻哭声,才知那美女已为自己相思绝食而死。大恸,抱尸而哭,竟活。这一段“迟到”的爱情远远胜于平常的姻缘。像钱钟书先生《围城》中方鸿渐,身陷“围城”,身心俱疲,天下如此的“爱情”何其多也!更不必说那些早恋的男男女女,寻死觅活,千分之一的成功还往往“不知所终”。
  “迟到”有迟到的风景,不管巧合也罢,自觉也罢。
  俄国著名作家康·巴乌托夫斯基在《在俄罗斯内地·引路人》中,写了一位集团军军长迟到的故事。他从莫斯科坐飞机到自己的舰队去检阅出海进行的秋季航行演习,途中飞机抛锚,在一座小木屋里遇上一个弹七弦琴的孤盲老人。老人想到海边去找他女儿(他收养的孤儿),苦于残弱难久,又没人引路,怕是这辈子见不到女儿了。他女儿二十年前跟红军走了,一直没有音信。现在有人给他一张纸片,上面有他女儿的地址。飞机修好了,本可正点到达的军长却让飞机绕道先送这位孤盲老人找他女儿,并亲自引领,让父女相见。——“军长迟到了两小时。”这是那篇文章的结束语。像这样雷锋式的“迟到”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不都是常常被人们传为美谈吗?
  19世纪的法国,发生了一幕令人心碎的悲剧:著名作家左拉在《震旦报》上发表题为《我控诉》的致共和国总统的公开信,愤然以公民的名义指控“国家犯罪”,替一位素昧平生的小人物德雷福斯鸣不平。当局以“诬陷罪”逼迫左拉流亡海外。在左拉去世4年以后,法国政府终于重新作出裁决,判定德雷福斯无罪。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为50年前的二战士兵艾迪·卡特平反昭雪,并向其遗嘱颁发一枚迟到的勋章。1992年11月,教皇保罗二世为17世纪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的伽利略正式平反。——这些都是“迟到”的公正。姜子牙晚年得志,曹雪芹身后垂名,卡夫卡终于不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类似的“迟到”举不胜举,哪一幕“迟到”的风景不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和恒久的仰慕?
  这样的“迟到”,“迟”总是让人遗憾喟叹,但“迟”而终于“到”,却不能不让人欣慰鼓舞。综观这些营造“迟到”风景的先驱们,他们的与众不同在于始终坚信一个“到”字,至于迟,那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是一坛美酒,年代愈久,芳香愈烈。
   “迟”又何妨?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以“迟到”为话题的优秀作文。人的生活中,乃至世间万物的活动规律中,有许多成就美好的东西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在荒无人迹的冰雪世界里含辛茹苦十九年的苏武,终于成就世代传颂的高风亮节;栉风沐雨,跋山涉水,走过27年探索之路的李时珍终于成就造福于后世的《本草纲目》;为坚持真理被打成右派,在误解和屈辱中苦熬20余载的马寅初先生,终以百岁高龄的不朽生命成就了健康的人格和后世精神的楷模。在生物界,我们看到,许多贵重树木,比如银杏、檀香、楠木等都是生长缓慢、在历经无数岁月风霜的历练之后才最后成材的。百花丛中,60年开花一次的铁树,格外引人注目。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种“优昙婆罗花”,据说3000年开一次,真可谓自然界里第一个“迟到”的风景。
  本文作者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这种生命界的奇观,并把思想的触角延伸到一些“迟到”事物的内在价值上,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了许多被急功近利者忽视的事物的本质一面、最能体现价值的一面。发掘了被普通人忽略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活主题,发人深思。
  
  ◆语言点评
  
  文章的语言清新、流畅,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中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恰当运用比兴、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艺术效果。
  
  ◆选材点评
  
  这篇议论性散文,旨在告诉人们:一些“迟到”的事物中往往有人们认识不到的特殊的美好价值。文章紧紧围绕这个主题选择素材。其中包括古代文人的爱情故事,包括外国军人的人文关爱,包括外国作家为小人物讨还公正,包括外国总统的主持正义行为,等等。这些鲜活的事例材料可以说是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作者的论点,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布局点评
  
  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归纳结论的思路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层次清晰,有条理。
  开头部分,以比兴手法,引出“迟到”之后“造就”别致的风景这一论点。
  中间部分,列举古今中外各种典型事例,从爱情、友善、正义、成功等不同角度论证了“迟到”之后 “风景” 的美丽。
  结尾部分,归纳结论,表达对那种为达到完美境界而“迟到”的事物的由衷赞美。
  
  ◆写作建议
  
  本文的亮点主要在于主题立意的思络开阔和引用例证材料的丰富翔实。表达方面,既符合议论文逻辑严谨的要求,又得益于散文化灵活生动的艺术加工。当然,这一切与作者的丰富阅读和辛勤练笔是分不开的,你不认为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