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4期
“多点式”材料作文论点的确立
作者:甘明星
一则材料放在面前,怎样才能选择准确、深刻、新颖的论点呢?首先要打开思路,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细心领会材料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进而在不同的角度上确定出若干论点来。
当然,这若干论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写进文章里,接下来就是从这若干论点中选出最佳论点。一般地讲,最佳论点应具备以下几点:
靠近原材料,不是若即若离;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不是消极颓唐;要有针对性,不是无的放矢;要有真情实感,而不是无病呻吟;新颖脱俗,不是陈词滥调。
当然,我们在立意时,一般是先求准,再求新。我们在确立“多点式”材料作文的中心时,要符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各人有限的天地里显身手,选择出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
例如,有这样一段材料: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薛谭(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确立这样几个论点:①学无止境;②满招损,谦受益;③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学生总是要离开老师的)。又可以从秦青(老师)的角度,确立出以下两个论点:①身教重于言教;②赞育人有方。
再如,这样一段材料: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这则材料中描述的对象有四个:①卖马者、②伯乐、③买马者、④骏马。我们可以折兑它们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分别进行考察,从几个角度提炼出较准确的论点来。
①卖马者。应该说这个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马价增加了十倍。这说明他有对商品进行包装、宣传的意识,酒好也怕巷子深,经商者这种包装、宣传意识一定要强。如果不是推销员假装失手打破一瓶酒的话,或许中国的茅台就不会那么快进入国际市场,原因正在于此。从这个角度可确立中心论点为:“酒好也怕巷子深。” 也可以确立这样的论点:专家的鉴定是必要的(假如是千里马);借名人欺世惑众者诫(假如不是千里马)。
②伯乐。马还是那匹马,但伯乐去了一次之后价格就上涨了十倍,幸好这是一匹好马,如果是匹劣马,伯乐的一世英名岂不要因此付诸东流。中央电视台某位著名主持人曾给某产品作过一次广告,产品的销售量一时上升了很多,但后来证实了该产品属伪劣商品,该主持人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
也可提炼出这样的论点:为事实说句公道话(假如是千里马);不该见利忘义(假如不是千里马)。
③买马者。同样一匹马,先是三天无人问津,只因为伯乐来看了一下,价格就涨了十倍,买马者的心态可见一斑。同样的马,花少量的钱就可以买到,却等到伯乐来了、价格上涨之后才买,让人费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名人广告,购买者该何去何从,一定要考虑清楚,否则就会犯和买马者同样的错误,贻笑大方。千万不能盲目崇拜。 论点可以为:这下放心了(假如是千里马);不必迷信名人(假如不是千里马)。
④骏马。马虽是骏马,但也只有在伯乐来了之后才显示出自身价值,马虽好,仍需识马人。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徐庶的走马举荐,又怎得刘皇叔重用?美玉虽好,如果没有卞和的冒死相献,是不会被世人认识和了解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实中还有众多的“千里马”在等待着“伯乐”的发现。马好仍需识马人。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天生我材必有用(假如是千里马);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假如不是千里马)。
以上两则材料所提炼的论点,都有针对性,大都贴近原材料。但是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而其余的又不可能都属于自己的有限天地,这就要求根据各人的情况来取舍。综合考虑几个角度及材料标题体现出的论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比较熟悉的材料,扬其所长,避其所短,选择拿手的论题,从而写出一篇比较成功的给材料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