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7期

2008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点评

作者:唐惠忠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佳作]
  触摸都市
  浙江一考生
  
  有人爱山,有人爱水,我却爱城。
  同是爱城的人中,有人爱都市,有人爱小镇——这于我却是无所谓的。我爱的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城市亦是可以被人格化的。科技可以赋予一座城市以它所愿意的任何外表,正如人可以选择任何他喜爱的衣装。但这样的城市是不真实的。我想到了帕斯卡尔。在空间和时间的轴上,城市和人都被湮没为一个质点,但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若有了思想和灵魂,一座城市亦可以包含整个宇宙。而城市的灵魂,便是城市中的人。
  忘了在哪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爱一个城市的程度,与这个城市的书店和历史成正比。”对此我是极赞同的。高尔基之语“不阅读的人没有灵魂”,它依然如雷一般敲打着我。排斥阅读和思考,便如阿伦特所指出的,是将人置于自然属性的压力下,满足于物质消费,使他成为生存必然性的奴隶。马克思把劳动看作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而我以为阅读和思考是人成为公民的必经之路。
  没有公民,城如何称为城?
  而历史则是公民气质的源泉。这个历史,不是指建筑的历史,而是习惯的历史。一个城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因为它的居民们而有了生命。居民的话语、故事,他们订立的法,他们的为人处世构成了城市的血液;到了现在,成了代代相传之后的道德律例和价值判断,体现出来的便是人的性格。如中国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细腻;又如巴黎的浪漫和激情,柏林的严谨与直率,这是城市的历史性,一座城无法磨灭的印记。
  写到这儿,我突然意识到“触摸都市”的提法是不够恰当的。触摸是物质上的。在横店或者好莱坞,你能够触摸到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座都市。但那城是死的。都市的血液、生命和灵魂,是被摩天大楼、汽车和飞机忽略为质点的人。我爱我的家乡,因此我感受到它:它的呼吸和脉搏,与我的是一样的。
  四川的地震如此强烈,几乎毁了整个汶川城。但汶川的人还在,他们只是暂时地离开。只要他们还选择成为公民,选择继续书写汶川的历史,这座城市的生命就还在。一个人放弃了阅读与思考才会死去,一座城忘记了历史才会是灭亡——汶川,还没有死。
  【点评】
  这篇议论性散文观点明确,脉络清晰。只要找出文中一系列关键句(如“我爱的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城市的灵魂,便是城市中的人”“我以为阅读和思考是人成为公民的必经之路”“而历史则是公民气质的源泉”“我爱我的家乡,因此我感受到它……”),便不难看出全文逐层递进、有条不紊的阐释思路。篇末处结合汶川地震,强调“一个城市可以不死”,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行文简洁流畅,多处援引名言警句而无不妥帖自然,显示出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