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9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者:湖南一考生




  [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是多么清爽。”史铁生如是说。
  人生漫漫长途中,有多少次,我们置身其中却往往忽略其所在!友情、亲情,还有我们这儿的万千日子,无不在忽略中远离。远离了,才看清它的珍贵。
  仍记得老狼《同桌的你》中一句残酷的歌词:都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间各奔东西。三年高中生活转瞬即逝,离别不期而至。回首往事,才忽然记起:有多少次,你为生病的我盖上你的被子;有多少次,你悄无声息地塞给刚打完球的我一片手帕纸;有多少次,你悄声唤起睡眼惺忪的我,告诉我现在上哪一章哪一节……不记得有多少个“多少次”,只想起自己对你的不冷不热、不闻不问,为一件小事发脾气,搅得你“一脸的谄媚”……要毕业了,终于开始后悔。不,不后悔,来日方长。
  真的来日方长么,妈妈?鬓角斑白的您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你念叨着:“老了,真的老了。”您的辛酸、您的无奈,我真的懂了。“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满文军深情的歌声唱出了您的伟大,唱出了我的无知。您老了,我大了,一天天远离您,您却永远记挂着我。我不想您的馄饨,不想您精心绣出的荷包,不想您每晚那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我不想,虽然远离,这一切都将永远握在掌心。
  同学散了,亲人老了,七千多个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我坐在这里,听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响声,突然感觉到岁月不待的沧桑。我们日复一日地过着,青春是我们的资本,没有人意识到,我们的青春也在随那一轮落日渐渐隐没,等待蓦然回首,才像朱自清一般感叹:“八千多个日子,都去了哪里?”
  平庸是可怕的,无知更令人痛心。为什么一定要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置身近处更要领悟到这实际存在的爱与真情。
  明天,我们要这样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简 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者借此要提醒我们的是“置身近处更要领悟到这实际存在的爱与真情。”文章贴近生活,选取生活细节去诉说对生活的感悟,同学的关心、母亲的记挂历历在心头。故而读这样的文章,总为作者的真情所打动。这在抒情泛滥的今天,在议论不着边际的试卷中,突然发现这样一篇独抒真性灵的佳作,则确令人感到“清爽”。
  而构思的匠心独运则为文章增添了无穷魅力。友情、亲情、万千日子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因为“远离了,才看清它的珍贵”与结尾“置身近处”遥相呼应,很好地诠释了远与近这对关系。而一句“来日方长”则巧妙地衔接起了亲情与友情,将二者融为一个整体,同学远离了,但“来日方长”;然而母亲已经老去,还能“来日方长”么?如此沉重的问询,怎不发人深思。于是对“平庸”与“无知”的解说就显得触目惊心,撼动我们的魂灵。
  (冯永忠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