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官场小说 > 市委书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十五 | |
|
|
第三章 姐妹恩怨 一 吴美荣没有留在省城,而是选择了随“军”。 家又搬回了都宁。 她还记得三年前的住房,可惜那套房子早已安排人居住,新主人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志东。即使没有安排人,也不会让她去居住。那是副职的住房,住房是讲规格的。 她住进余国光退出的房子。 搬家之前,行管局将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上了一层白灰,有新房的感觉。 与省城住房相比,这栋房子显得过于宽大和孤独。这是一栋单门独院的房子,别墅式建筑,院内养了一些花草,栽了十几棵风景树,还用石头垒起了一座假山,安放了几件体育器材,足不出户可以锻炼身体。 三口之家住这么大的房子实在有些浪费,这样的房子应该安排给人员较多的家庭,她要求调整。行管局长十分为难。她不住又有谁敢住?谁有资格住?这样的房子在市委家属院一共有四套,党政人协四大家一把手一人一套。如果她不入住,就只好空着。 既然这样,也只好住下。 还是住楼房好。几十户人家住一起,出门就是邻居,既热闹又安全,互相之间还有个照应,遇事有人商量,闲时有人聊天。在省城,她家住在17层,站得高望得远,一眼望去,都市风光尽收眼底。 现在是“一落千丈”——生活在“最底层”,多少有些不习惯。 儿子在北京读大学,丈夫很早出门、很晚回家,这个家是她一个人的世界。 女人以家为世界,男人以世界为家,此话有几分道理。 她是都宁人,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在都宁。她家成了接待站,每天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丈夫是市委书记,亲戚都引以为荣,都想接上这根线。 当然没有关系的人也想接上这根线。 在家乡为官普遍存在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不过,到哪里做官都是如此,即使在天涯海角,只要是做官,就有人求,就脱不了干系,就别想清静。 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昔时贤人的话,今天也没有过时。不过发展了,应加上——深山为官有远亲。 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响起,来客了。 来的都是客,是客不马虎。吴美荣停下手头的活计,赶紧开门。不能不积极,不能不热情,不能让父老乡亲说闲话,不能给人以“脸阔不认人”、“翻身忘了本”的感觉。 人言可畏。为人不自在,自在不为人。 为官也不自在。 门开了,原来是三年不见的好友华容。 她搬到省城三年,三年就没有来往。 “华容!我没想到是你!”吴美荣说,“我正要去找你,没想到你不请自到。” 是真话。 华容变了——人未老,发先白。 见没有外人,华容如释重负,因为可以不受干扰地说话。她是有事而来,有事相求。 俗话说得好,无事不登三宝殿。 昔日的快乐公主,何时变得谨小慎微? 时间真的能改变人。 “华容,你怎么啦?”吴美荣不解地问。 她的脸色有些不对劲,肯定有难言之隐。 华容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盯着她半天,反问道:“你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着不知道?” 什么事搞得这么神秘?就像半天云打雷,搞得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她刚回都宁,什么都没听说,什么都不知道。 谁信?什么事还能瞒得过书记夫人? 当夫人她不大称职,当家庭妇女绝对一百分。她不爱管丈夫的“闲”事,也不爱打探丈夫的工作。她是个传统的女人,恪守妇道,乐于当家庭妇女。 吴美荣不喜欢别人卖关子,迫切地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三年不见,华容没有过去直率了。 不是不直率,而是没有心情。 “我家老陈在坐牢。”华容很不情愿地说出这几个字。不是羞于开口,而是忧于开口。 什么?她怕听错了。 华容重复了一遍。 不亚于晴天霹雳。老陈是天子区区委书记,怎么会坐牢? 肯定搞错了! 在吴美荣眼里,陈文翰是老实人,老实得可爱。 陈文翰是她们知青点周边农村的回乡知青。她们刚到知青点时,什么农活都不会干。有一次,她们搞劳动竞赛,竞赛的项目是挖地,必须在一天之内每人挖完三分地。完不成任务不仅要挨批评,晚上还不准看戏。吴美荣、华容、胡小娥分在一组。开始她们还有干劲,还想争第一。三分钟热度过后,便有气无力。干到太阳当顶时,浑身再没有一丝气力,于是,便躲到一棵大树底下乘凉。人舒服了,心却着急。任务完不成怎么办?正在此时,传来了粗犷的歌声,是当地的山歌。循声望去,不远处,有一位头戴斗笠、手执牛鞭的农民一边犁田一边唱歌,那个潇洒的样子着实让人羡慕。有了,胡小娥有了鬼点子——请农民帮忙。怎样才能请动呢?三人都在开动脑筋。主意有了——装病。这是个好主意,人都有同情心,农民更是善良。三人同行,弱的吃亏,“勾引”的工作落到华容的身上。 “老乡,我有两个同伴干活把脚崴了。”华容怯怯地说。 “那怎么办?我又不是医生。”农民一句话打发了她。 不行,不能无功而返,必须说动他。“老乡,你能不能去给她们捏一下?”华容急中生智。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