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 现代文学 | 名家文集 | 史籍历史 | 应天故事汇 | 言情小说 | 侦探推理 | 军事军旅 | 科幻小说 | 时尚阅读 | ||
外国名著 | 传记纪实 | 港台文学 | 诗词歌赋 | 古典小说 | 武侠小说 | 玄幻奇侠 | 影视小说 | 穿越宫闱 | 青春校园 |
应天故事汇 > 笔记杂录 > 东轩笔录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八〇 | |
|
|
熙宁六、七年,河东、河北、陕西大饥,百姓流移于京西就食者,无虑数万,朝廷遣使赈恤。或云,使者隐落其数,十不奏一,然而流连襁负,取道于京师者,日有千数。选人郑侠监安上门,遂画《流民图》,及疏言时政之失,其辞激讦讥讪,往往不实。书奏,侠坐流窜,而中丞邓绾、知谏院邓润甫言“王安国尝借侠奏稿观之,而有奖成之言,意在非毁其兄”。 是时平甫以著作佐郎、秘阁校理判官告院,坐此放归田里。逾年,起为大理寺丞,监真州粮料院,不赴而卒。平甫天下之奇才,黜非其罪,而又不寿,世甚叹息。台官希执政之旨,且将因此以 浼荆公也。余尝为挽词二首,颇道其事,云: “海内文章杰,朝廷亮直闻。 黄琼起处士,子夏遽修文。 贝锦生迁怒,江湖久离群。 伤心王佐略,不得致华勋。” 又曰: “今日临风泪,萧萧似绠縻。 空怀徐絮,谁立郑玄碑? 无力酬推毂,平时愤抵巇。 何人令枉状?路粹岂能为?” 盖为是也。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