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笔记杂录 > 清代野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翁、李之隙 | |
|
|
李文忠之督畿辅也,凡有造船购械之举,政府必多方阻挠。或再四请,仅十准一二,动辄以帑绌为言。其甚者,或且谓文忠受外人愚,重价购窳败之船械而不之察。故文忠致刘丹庭书有云:“弟之地位似唐之使相,然无使相之权,亦徒唤奈何而已。”按其实,则政府齮龁之者非他人,即翁同龢也。同龢本不慊于文忠,因乃兄同书抚皖时,纵苗沛霖仇杀寿州孙家泰全家,同书督师,近在咫尺,熟视无睹。及为人参劾,上命查办,文忠时为编修,实与有力焉。然亦公事公办,并非私见也。同书由是革职遣戍。 同治改元,始遇赦归而卒。然同龢因此恨文忠矣。使非文忠有大功于国,使非恭王知人善任,恐亦将以罪同书者罗织而罪文忠矣。所以光绪初年,北洋治海陆军,皆文忠竭力罗掘而为之。及甲午之败,文忠有所借口,而政府犹不悟也。当时朝士无不右翁而左李,无不以李为浪费,动辄以“可使制挺挞秦楚之坚甲利兵”为言。顽固乖谬,不达时务,众口一词,亦不可解。至因优伶杨三之死而为联语云:“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昌言无忌,不辨是非如此。所以梁鼎芬以劾文忠革职,同年故旧皆以为荣,演剧开筵,公饯其行,至比之杨忠愍之参严嵩。其无意识之举动,真堪发笑。 可见当时朝士之昧于时局,绝无开通思想也。甲午之役,文忠已许给小村寿太郎银百万,令其退兵。小村已允。及小村入京,文忠不料其觐见时,对上言之,上大怒。翁又怂恿谓文忠卖国。 附翁者又谓日本小国何足畏,翁听门生故旧言,一意主战。台湾之割,二万万兵费之赔,皆翁一人之力也。文忠愤激时对人曰:“小钱不花要花大钱,我亦无法。”呜呼!自古大将尽忠报国,未有不尝为群小所忌者,文忠犹幸不为岳忠武第二也。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