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笔记杂录 > 夷坚志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〇八


  胡道士

  胡五者,宜黄细民,每乡社聚戏作砑鼓时则为道士,故目为胡道士。以煮螺蛳为业,必先揭其甲,然后烹之。及卧病,自举右手一指曰:“一螺在此。”遂以针剔去其爪,流血被掌,呼叫称痛。少焉又剔其次者,至并足甲皆尽乃死。

  赵监庙

  建昌寄居赵监庙,素有羸疾,或教之曰:“服鹿血则愈。”赵买鹿三四头,日取一枚,以长铁管插入其肉间,少顷血凝满管中,乃服。鹿日受此苦,血尽而死。赵果肤革充盛,健饮啖,而所服既多矣,晚得疾,遍体生异疮,陷肉成窍,痒无以喻,必以竹管立疮中,注沸汤灌之,痒方息。终日不暂宁,两月而卒。

  乱汉道人

  乙志所载阳大明遇人呵石成紫金事,予于《起居注》得之,今又得南康尉陈世材所记,微有不同,而甚详,故复书于此。大明者,南康县程龙里士人,父丧,庐墓次。其明年,岁在壬戌,(原注:乙志作“癸亥”)七月七日晨兴,有道人从山下来。阳时与学童三四人处,一仆执炊。荒山寂寞,左右前后十里间绝无人居,扳缘萝蔓乃得到。正无可与语,见客来,喜而迎之坐。客曰:“子八月当有厄,服吾药可免。”取腰间小瓢,出药一粒,令以水吞,且曰:“吾有求于子,其许我乎?”曰:“何求?”客指架上布衫曰:“以此见与。”阳欲许而颇疑其伪,未即与。请至再,不得已付之。客捲纳瓢中,瓢口仅容指。阳虽怪咤,然默念:“岂幻我欤?”既而言:“吾岂真欲衫?聊相试耳。便能见赠,为可嘉也。”探瓢出还之,索椀水,置药末一撮,拨旋久之,成红丸如弹,揖阳曰:“能服此否?”阳曰:“身幸无病,不愿服。”客即自吞之,徐徐语曰:“子久此当窘用,吾有遗于子。”呼学童掬块土,大如拳,握而嘘之者三,顾阳曰:“意吾手中何物?”曰:“不知也。”置诸几,则烂然金一块,历历有五指痕。曰:“可收此,以助晨昏之费。”盖阳母尚存。阳方知为异人,尚疑其以财利尝试我,拒弗受。客笑掷之地,引脚蹴之,遂成顽石。起辞去,留与饮,不可,漫指壁间诗谓曰:“此皆诸公见寄者,愿得先生一篇,如何?”客曰:“子欲诗,可矣。”取案上秃笔,就地拂数四,蘸椀水中,大书于壁,略无丹墨之迹,殊不可辨。既送之下山,回视,已若淡紫色,其诗云:

  阳君真确士,孝行洞穹壤。
  皇上怜其艰,七夕遣回往。
  逡巡乐顽石,遗子为馈享。
  子既不我受,吾亦不汝强。
  风埃难少留,愿子志勿爽。
  会当首鼠记,青云看反掌。

  前题“乱汉道人”四字,字径四寸许。俄又加赤色,正如赤土所书。明日遍询村民,皆莫见所谓道人者。乡之士共以告县,县告郡,郡闻于朝,赐束帛。后五年,世材自福州来为尉,亲见阳,谈始末如此。访程龙之庐,草屋摧颓,他诗悉剥落,独道人者洒然如新。诗中云“遣回往”,疑必吕洞宾云。阳庐父墓终丧,母继亡,亦(原阙十二行)

  和旨楼

  (内文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