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演义 >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 上一页 下一页 |
第六十八回 和议成洪皓归朝(1) | |
|
|
却说何铸、曹勋回至临安,朝见高宗,曰:“臣领诏书通两国讲和之好,见金主,深达陛下至诚之意,金主允臣许归太上皇梓宫,及韦太后车驾。着臣先回奏知陛下,金主随即遣大臣送到皇太后矣。” 高宗闻奏大悦,曰:“若果金主肯归吾皇太后及三梓宫,朕当永怀至德,所谓生死而骨肉者也。” 何铸、曹勋既退。次日,金宣徽使刘筈赍金主所赐衮冕圭,册帝为大宋皇帝。仍传递送韦太后还国。高宗受册已毕,设宴款待刘筈,因问之曰:“金主许归太后,约在何日?” 刘筈起而对曰:“金主遣臣先传与陛下,皇太后车驾与臣同日离燕地,不久亦至矣。” 高宗闻筈所言,喜不自胜。宴罢,次日与廷臣议见太后,当行何礼待之,何铸曰:“金主既归皇太后,陛下须用出郭迎接,以示所重。” 高宗然之。即准备銮驾,率群臣出离临安。 行至临平地界,使臣传韦太后车驾将近。帝听了,遂出銮驾迎候。众百官齐齐摆列道边。遥闻前面鼓乐喧哗,车声辚辚,一行从人拥着皇太后车驾来到。众百官拜迎路傍,高宗亲入接见韦后,母于欢悦不自胜。高宗复登銮驾,随太后车驾,一同进入临安。中外军民百姓各排门迎接,无不踊跃欢呼,皆言皇太后复还,朝廷社稷之福也。高宗迎入内殿,率众百官朝贺罢,众臣见太后因久留金国近二十年,北地风霜不常,而后鬓发苍白,各嗟呀不已。高宗再拜曰:“寡人以太后之故,屈耻求和,不吝中国所有,悉从之。今已见慈颜,是寡人之心志满于此矣。” 太后愀然不悦,既而泣下,曰:“王以吾车驾南还,遂言满足心志,其如父兄之耻辱何?吾近在金国,时闻得本朝兵势大振,四方从风,其成败胜负之机实在于王。若今专凭讲和,分天下为南北,权各有归,又不知久后孰为君,孰为臣,使中原士民无所专主,礼乐征伐,不统于一人。失先帝创立之洪基,忘不共戴天之仇恨,非英明刚断之主哉。若今不即报复,却使金人养成锐气,鼓勇南来,则王又能安处一隅,而满其心志乎?” 高宗闻后语默然,惟曰:“待寡人与群臣议之。” 是日,因奉太后入居慈宁宫。时绍兴十二年秋八月也。 越三日,金行人传到徽宗皇帝及郑、邢二皇后三梓宫。将到临安,乞圣旨预行措置。帝闻此消息,即下命中外宰执,沿途迎接梓宫。丧至,帝更易缌服迎候,安奉三梓宫于龙德别殿。仍命廷臣仿旧制,执丧哀临三日。至冬十月,帝下诏葬徽宗及郑后于永固陵,以邢后附之。 高宗以和好成,复遣使臣沈昭远、杨愿二人诣金国谢恩,及请归宋行人。教沈昭远贺金主生辰,杨愿贺正旦,贺礼俱用金茶器千两、银酒器万两、锦绮千疋。曹勋谏曰:“陛下遣使诣金谢恩,礼之本。然若以二使为辞,必使外国诸侯闻之,皆以我无制金人之策,惟将竭中国财物以奉承之,似太怯矣。止宜遣一使,通命可也。” 高宗不听,竟遣二人而行。沈昭远辞帝,迳赴金国,进上贺生辰及正旦礼物。金主大喜,谓众臣曰:“我知宋帝不负吾国之恩,今遵誓书依期进来礼物,此不失其盟好也。寡人亦须重报之耶?” 律德奏曰:“陛下受贺礼,亦在酌宜处之。如逾礼接受,恐中国有讥吾主专意于财物也,非示威于外国计。可循契丹例,不用两接其礼,遣还使人,照依常岁受贺。则诸侯闻之,皆以陛下重于德义,而无有不悦服者矣。” 金主从其谏,即遣还使人,不受贺礼,仍以宋行人洪皓、张邵、朱弁还国。诏命已下,适兀朮自汴京渡淮北回朝见金主。 金主以其久劳师在外,甚抚慰之。兀朮奏曰:“臣自领兵南下,不能占寸土以归陛下,甚致损折兵马,耗费粮草,臣之罪不容掩矣。” 金主曰:“胜败兵家之常,非尔之不尽心,皆缘未得地利故也,何罪之有!” 遂封兀朮为太师,领三省事。兀朮谢恩毕,既闻诏已归宋行人,复奏曰:“中国既成讲和,息争罢战,休养军士,诚亦善事也。主人既归以梓宫、太后,德之至矣。复许归宋行人一起,甚非其利。盖闻洪皓等动有经天纬地之才,如纵之归,是放虎入山,自遗其患,陛下宜早图之。” 金主叹曰:“孤失计较矣。” 时报宋行人已出了燕地,金主即下命遣七骑漏夜追之。骑兵急迫至淮西,皓等已在舟中矣。骑兵不及捉获,自回金国,不在话下。 却说洪皓与沈昭远等归至京师,朝见高宗。沈昭远复奏知金主不受礼物之意,高宗深服其论,召洪皓、朱弁、张邵入内殿见之。帝亲慰皓曰:“朕以太后未归之时,得卿遗书,着李微持归,寡人甚喜,以为太后在金二十年,未知宁否,虽遣使百辈,不如卿一书。今卿留金十五年而还,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汉之苏武不能过是。” 洪皓顿首奏曰:“臣在金国,颇知声势。金人所大畏服者,惟有岳飞,至不敢以名呼之,惟曰‘岳爷爷’。及闻其死,诸酋皆酌酒相贺。陛下须念先帝受无穷之辱,乘其未及御备,早定大计,不可失也。” 帝曰:“割地之约,已有盟誓。今太后车驾才归,即若变更,不足以取信于天下也。” 皓曰:“拘小信而失大义,明智者不为也。昔汤武之得天下,若拘小信,则桀、纣不当诛,天下终不能定也。陛下今以盟誓自拘,而忘切齿之仇,倘洪基为金人所得,陛下竟为南渡之偏安。臣等辛苦半生,亦无益矣。” 朱弁亦曰:“陛下与金人讲和,上返梓宫,次迎太后,此皆知时知机之明。然时运而往,或难固执。机动有变,宜鉴未兆。盟可守,而诡诈之心宜默以待之;兵可息,而消弭之术宜详以讲之。金人以黩武为至德,以苟安为太平。虐民而不恤民,广地而不广德,此皆天助中兴之势。若时与机,陛下既知于始,愿图厥终。”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