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高阳 > 草莽英雄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二 | |
|
|
接下来的一件大事是选将。王忬就地取材,重用四员大将,第一个是福建晋江籍的俞大猷。此人学书学剑,深通兵法,是大将之才。 第二个叫汤克宽,邳州卫人,是武将世家,他的父亲汤庆,做过防守长江的江防总兵官。汤克宽骁勇善战,原已做到副总兵,驻扎金山卫,嘉靖三十一年,倭寇由台州北上,流窜各地,汤克宽作战失利,被参革职。王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保他为浙西参将。 第三个就是卢镗,赦免前罪,官复原职。第四个名叫尹凤,是南京人,参加武科考试,乡试与会试都是第一,也就是武解元与武会元,因而由世袭的指挥同知擢升为都指挥金事,驻军福建。不幸牵涉在一件贪污案子中,被捕下狱,朱纨查察案情,尹凤的过失并不严重,便为他出奏乞恩,得以释故复职,仍旧派到福建沿海,统领闽军“备倭”。 有将无兵,还是无济于事。王忬认为浙西民风文弱,不能练成劲卒,决定招募温州、台州沿海之地的剽悍壮丁,分隶四员大将之下,遍驻浙闽沿海各要地。同时宽筹粮饷,申明军纪;恩威并用,士气大振,浙江的民心,亦就此安定下来了。 此外,王忬又下了两道命令,一是看形势险易,分别缓急,将浙江、福建沿海没有城池的县分,发动民工,建筑新城。一道是严禁通倭,倘或违令而获有证据的,必遭家奇人亡之祸——这是朱纨所施行过的手段;王忬如法炮制而安然无恙,就因为他有皇帝的支持,所以朝中的“衣冠之盗”,无奈其何。 这样半年的功夫,部署已定,而汪直所勾结的倭寇,亦已到达浙东海面。王忬得到谍报,决定采取主动,制敌机先。于是派俞大猷率领精兵先发;汤克宽用大船运重兵后继;尹凤在福建海面拦截;卢镗一军作后备,相机支援。 三十二年三月里的一个月夜,官军发动突袭,攻奇汪直设在普陀的巢穴;倭寇仓皇觅船逃走,官军奋勇追杀,斩首150余级,生擒140多人,溺死在海中的不知其数。那知到了后半夜,忽然台风大作,官军呼应不灵,乱了阵脚,汪直趁机逃走;船到福建外海,尹凤已经勒兵以待,大大地打了一个胜仗。 于是,这一年之中,倭寇与海盗便在东南各地流窜了。汪直余党在温州、台州、宁波、绍兴之间,狼奔豕突;汤克宽忽而海上,忽而陆地,跟在后面,穷追猛打。最后,汪直移舟北犯松江、苏州;那两府是富饶之区,汪直大大地掳掠了一番捆载下船,直奔日本的五岛列岛。 另一股是由一名既凶且狡的海盗头目萧显领头,其中有400多名倭寇,由浙江的海盐,循海岸直脾气东,在南汇、川沙两县大肆屠杀。王忬命卢镗间道兼程猛攻,终于阵斩了萧显。余党回窜浙江,为俞大猷一道一道的伏兵所截击,几乎全数消灭。 到了10月里,新来一批倭寇攻江苏太仓。太仓的城池坚固,无法攻奇,转而骚扰邻县,其中有一股300多人,流窜到浙江平湖,那里港汉纵横,地形复杂,追剿非常不便;已经升任总兵的汤克宽只能采取以静制胜的策略,以致相持数月,徒劳无功。到了下一年,也就是嘉靖三十三年的春天,战局终于起了突变。 直接的原因是,这年的春天,气候失常,春行夏令,发生瘟疫,官军营中,不断有尸首抬出来。人人自危,士气低落,于是倭寇得以突围,分两路流窜。 一路是在苏州、松江两府各地,杀人放火,掳掠财货;一路是夺民船入海,复回长江,在南海、如皋、海门等州县,大肆荼毒,且有少数在山东海口登陆的。 山东往北,便近京畿,朝廷大为恐慌。因而有人建议,应该扩大军事编制,设置总督;同时加紧征调狼土兵,增援浙江。 皇帝接纳了这个建议,指派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所谓南畿是指南京附近的地区;这也就是说,张经管辖的地方,包括浙江、福建两省及长江以南的膏腴之地,苏州、松江、太仓等地在内。 张经是福州人,曾经总督两广,恩威为狼土兵所信服,所以派他担当此一艰巨的任务。敕令中指出:张经“节制天下之半,便宜从事,得开府置幕,自辟参佐”。俨然是唐朝割据一方的藩镇了。 与此同时,王忬的职务亦有变动。原来前一年的10月,正当倭寇攻太仓时,北方的局势亦突然吃紧——俺答派兵20万,进攻古北口;蓟辽总督杨博亲自督率将士,日夜巡城,多方坚守,俺答见形势不利,悄然退去。而在下一年春天,有卷土重来的模样,此时杨博已经升为兵部尚书,皇帝决定调王忬巡抚大同,而以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接替王忬的遗缺。 设总督,换巡抚,而“代天巡方”,职权可大可小的浙江巡按御史亦换了人,新任巡按是汪直的同乡,籍隶安徽绩溪的胡宗宪。浙江的局面,完全变过了。 【第八章】 从初夏至深秋,浙江、江苏仍旧大受倭寇的威胁。官军东追西赶,互有胜负。到了8月里,官军添了一支生力军——两员参将李逢时、许国,由山东招募了6000“民枪手”回浙江,在嘉定附近,与倭寇遭遇,李逢时挥兵进击,打了一个胜仗。 李逢时采取行动之先,并没有跟许国商议。许国既妒且恨,急于分功,因而亦单独行动,领兵突袭,也打了一个胜仗。可是乘胜追击,却中了倭寇的埋伏,山东的“民枪手”,对地形还不如倭寇熟悉,一战而溃,逃生无路,牺牲了上千人之多。 结果,许国中伏大败。不但损失了一两千人,而且也伤害了张经的威望,浙江由士绅到细民,都觉得他不如王忬。张经当然亦有他的看法。倭寇及海盗善于流窜,官军则有重重命令束缚;处处防区限制,纵使闻命即行,毫无延误,已落在敌人后面。到头来疲于奔命,虽强亦弱;这是很不聪明的办法。 因此,他与俞大猷、卢镗、汤克宽等人计议,决定了以静制动,逐步收束,诸道并进,包围聚歼的方略。当然,执行这个方略,需要大量的劲卒,因而上奏,请求加派狼土兵,克期报到,听候调遣。 奏疏到京,先到通政司,这个衙门消息最灵通,因为总司天下章奏出纳,各省军务吏事,凡须诗旨裁决的,通政司的官员,必须最先得知。 有个管摘录案由的小吏,是工部侍郎赵文华的耳目,每天都要见他一面,报告各省大小事故。赵文华听说张经有此一奏,突生灵感,认为自己打开困境的机会到了。 原来赵文华最近遭遇了一件拂逆之事,差一点为严嵩所逐——他是浙江慈溪人,而年轻时却在京师国子监读书,国子监的长官名为“祭酒”,当时的祭酒,正是严嵩,很赏识赵文华的才干。因此,结下了日后狼狈为奸的因由。 嘉靖八年,赵文华中了进士,授职刑部主事。干到第五年上逢到考绩的年分,京官的考绩,名为“京察”,6年一次,逢巳与亥的年分举行。赵文华所得的考语是“浮躁”,降官山东东坡州同知。做了五六年,很搜括了一些银子,宦囊既丰,派人上京活动。平时严嵩已经入阁拜相,正要帮手,而且又受了一笔重礼,便将赵调为京官,赵文华亦刻意奉承严嵩、严世蕃父子,拜在严嵩的欧阳夫人膝下,列为义子。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