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高阳 > 刘三秀 >  上一页    下一页
七八


  刘三秀从未让人这样无礼地注视过,自然发窘;刚想避面时,郡王又在问了:“你有丈夫没有?”

  这话就不能不回答了;不答好像表示没有丈夫,默许可以充作王府的下陈,但回答的措词要好好想一想。

  “你——”

  郡王刚说得一个字,便为刘三秀打断;她突然放声大哭,顿着足说:“我是民间一个寡妇,被你们鞑子兵掳了来;只为想念我的一个女儿,所以暂且偷生。现在看来是再不能跟我见面了,还活着干甚么?你们拿刀来杀了我吧!我是良家妇女,绝不受你的污辱的。”

  说完,退后两步,刚摆出要撞柱自尽的样子:郡王已经拿手挡住;满洲太太跟二太太亦赶紧上前将她抱住。

  “你们让我死,让我死!”刘三秀极力挣扎,哭着喊叫,满洲太太几乎松手。

  就这样又哭又喊大吵大闹,以后致于发髻松脱,长发纷披,一直垂过膝弯以下。郡王从未见过有如此长发的妇人,越发心动了。

  “你们别难为她。”郡王向满洲太太吩咐:“把她带到后面,好生招呼,别惹她再生气。”

  听得这话,满洲太太心里自然有数,便即说道:“好了好了!你别再闹了,我先送你回去再说。”

  刘三秀是抱着必死之心的,她在灯前枕上不知道盘算过多少次了,只要忤犯了郡王,即使不容她自尽,也会被杀。不想结果如此,初步的打算是落空了。

  于是她作第二步打算,回去仍旧要找机会寻短见。那知满洲太太不给她这样的机会;她腾出自己的卧室安置刘三秀,不但多多派人,交代日夜守护,不准有视线脱离刘三秀,而且将所有的剪刀、绳子,可以用来自尽的“凶器”,尽皆搜去。

  当然,还有用来使得刘三秀回心转意的手段,一句话:软软地捆住她。

  “妹妹,这是王爷自己用的老山人参,煨成的鸡汤;你喝一口儿。”

  刘三秀已有了最后的一个打算,也是一句话:死不开口——绝食,不说话。

  “妹妹,你何必作践自己?身子总是要紧的。王爷说过了,你不愿意,绝不勉强;只要你说一句,立刻就送你回去。”

  刘三秀心一动,正想开口,突然警觉,这是骗她的一计;只要说了第一句,就无法再坚持不说第二句了。

  看她不曾上当,满洲太太只好另设别法;将张妈找了来问计。

  张妈亦很着急。她是深知刘三秀的,言出必行;既已决心绝食,就非活活饿死不可。心里寻思,只有一个办法,或许有效:只是她的身分,连二太太都不易看到,心事无由表达,难得满洲太太不耻下问,不免喜出望外。

  “总管太太,我家姑娘是想念她的女儿。”张妈说道:“上次送信没有送到,大概是遭了乱兵的抢夺,人也逃散了。如果能找到钱家的姑爷;由珍小姐写封信来,情形就不同了。”

  “谁是珍小姐?”

  “就是我家姑娘亲生的女儿,嫁在钱家。”

  满洲太太想到黑都统传来黄知县的请求,凡有四美家属求见,一概不准通报;或许钱家有人来过,亦未可知。郡王既在,诸事不容擅专,必须秉命而行。

  “可以,可以!”郡王听完满洲太太的陈述,一迭连声地说:“快让她自己写封信交给黑都统去办。”

  “是!”满洲太太答应着,喜孜孜地来看刘三秀。

  其时张妈也在,苦苦相劝;刘三秀不但不答,反而怒目相向。及至一看满洲太太,立刻回面向里,装睡不理。

  张妈努一努嘴示意,满洲太太便咳嗽一声,从从容容地说道:“妹妹,我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不过刚刚一个开头,事情还不知道怎么样?我已经跟王爷回禀过了,派黑都统去找 你嫁在钱家的女儿,找到了陪她来看你。不过,要你一封亲笔信,你女儿才会来;不然找到了也无用。”

  刘三秀一想这话不错,随即转过脸来说:“你这两天说的话,我一句都不要听;只有这句话还差不多。”

  “那就快请起来写信吧!”

  刘三秀果然起身了;张妈急忙上前相扶,满洲太太便招呼守护的女佣,赶紧打脸水,伺候她漱洗。

  满洲太太已用侍候王妃的殷勤与礼节来看待刘三秀;她却嫌烦扰,愿意一个人静静独处,好好写这封信。

  “是!”满洲太太恭顺的答应,“我们都在外面听招呼。”

  于是刘三秀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想到阿珍,往事都兜上心来;一件一件直想到眼前,再判断未来,如果找到了阿珍,有她的一封回信,爱女无恙,心事已了,恐怕就是自己的毕命之日了。

  想到这里,不免自伤,热泪盈眶,使得她自己一惊,同时也是自警,这样提不起、放不下,恐怕终不免成为失节之妇。

  这又使得她自惭;觉得不能再多想了,便提起笔来写道:

  ***

  珍儿如面:我生不逢辰,迭罹险难;向日送汝河干,竟成长别,痛何可言?

  ***

  这是指最后一次搬移财产,她回想到当时送阿珍上船的情景,忍住眼泪又往下写:

  ***

  自七兽肆毒,掳我往松,幸叨假母慈霞,寝食相依,且许送我回直塘,令我母子完聚,不期罣名眷籍,候遣省中,忽又送入掖庭,厕身穷袴,竟如坠崖之人,不能奋飞。

  ***

  她将送入王府,比作没入宫中;用汉书中“孝昭上官皇后传”的典故,以穷袴比作宫女,暗示恐已不能不失身;所以紧接着自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