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海外故事 > 绿卡——北京姑娘在纽约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七七 | |
|
|
她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当年的皮猴子杨小彪。小彪当初见她时才五六岁,现在根本认不出她是谁。 “请问您……”小彪故意拉长声,等她回答。 “我是杨易文的老朋友,他要是不在,我就定了。” “您一定是从海外回来的吧?” “你怎么知道?” “在北京的老朋友都知道他出去了,您一定有几年没见他面了。”小彪长大了,说话神态和小时完全不一样。 “奥,他去哪儿了?” “澳大利亚悉尼。” “奥,他,他好吗?” “挺好的,昨天还寄来了照片,您不进屋坐会儿吗?” 铁花鬼使神差地跟着小彪进了屋,也许是因为杨易文不在家的原因吧,她显得很坦然。 “您也是从澳州回来的吗?”小彪一边带她往里走一边问。 “不,从美国。” “真的?我这些哥们儿正准备去美国,您正好给我们讲讲,您快请屋里坐。” 原来的大客厅,如今可变了样,那套黑色大沙发不见了,大写字台也不知搬到了什么地方。灯光较暗,也看不清摆设,好像酒味,香烟味,成了这间客厅的主调儿。她一进来,有人就把普林斯降格了,声音放到最小。随着灯光也亮了许多。 几位青年男女,停住了他们的舞步,有的站,有的坐,围住了小彪和铁花。 “这位女士是我爸爸的老朋友,刚从美国回来。大伙儿交个朋友,认识认识,美国人最开通,见面就是朋友,没咱们那套,不撮几顿,谈不上哥们儿。”小彪向大家介绍着。 这些20来岁的年轻人,从他们的打扮就看得出来,他们大都属于新潮的“先锋派”。男孩子头发的长度,比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嬉皮士短不了多少,身上的穿戴,也与街上的大不相同;女孩子的打扮虽比不上当今的punk(旁克),但性感的衣服也敢穿,该袒的袒,该露的露,就差头发没染成红色了。 “您看过好莱坞名片《麻雀变凤凰》吗?”一个小伙子问。 铁花摇摇头。 “片子说的是一个流浪街头的穷妓女,一夜之间成了个大富婆。对了,那个亿万富翁,好像就是你们纽约的。”小伙子说得煞有介事,忘记了那只是一部电影。 铁花听了剧情介绍,才知道他讲的是一部名叫“PRETTYWOMAN”(漂亮女人)的电影。 “您说,美国的妓女,都有机会变富,看来女人长得漂亮,在美国就一定会成功。” “那只是一部电影。”铁花淡淡地说,因为她极不同意这个小伙子的逻辑。 “电影,电影就是艺术,艺术就是从生活中来,谁敢瞎编呢?”小伙子表现出非常内行的样子。 “您住的那个纽约,可是个好地方。”一位姑娘抢上来说: “那是美国艺术的大摇篮。霹雳舞,这是您常见的吧,它的发源地就是纽约街头。” “霹雳舞,什么舞?”铁花真不知道什么是霹雳舞,“就是那种舞,这样的。”说着,姑娘脖子一伸,胳膊一扭,做着动作。 铁花觉得怪异,还是笑着说:“不清楚。” “咱们来一段吧。”姑娘提议。 音乐一起,铁花才知道,他们说的是曾经在纽约最流行的“Break Dance”。 姑娘、小伙子们踩着鼓点儿,怪摸怪样地模仿着布鲁克林黑人的动作,认真地寻找着纽约街头艺人的感觉。 铁花觉得很纳闷儿,这些文化,这精神,怎么这么快就传过来了,从哪儿进来的,又是从哪儿学来的?不知道,想不透,厉害,真厉害!文化的渗透力之强,令人难以想象。 霹雳舞音乐停了,她本想介绍一下,美国也有很多很多玩命读书的人和拼命干事业的青年人。 可是,还没等她开口,小彪从里屋拿出来一叠照片,递在了她的手上。 “这是我爸在悉尼的照片,您要看吗?” 她翻了两张,照片上是杨易文和假在他怀里的年轻女人的合影。再翻两张还是二位的合影。 “我爸可享了福了,又是新婚又是洋日子,可他还不知足,说过得不适应,想回来。您说,这人哪有个够哇?” 铁花的手指有些发颤,她放下照片说:“对不起,我还有事,下次再见吧。”一转身就朝门外定。 “阿姨,您贵姓,要不要写信告诉我爸?”小彪在她身后大声地问。 她没回头,摆了摆手,就朝楼梯口走去。 “您常来,阿姨。” 她急急忙忙回到中国大饭店,外面的雪还没停,她进屋打开了窗子,还是觉得闷。她不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重的压抑感。她看着窗外的雪花,站了很久。突然,她打开了皮箱,找到了那个大头、大眼、长腿、无脚的洋娃娃。 她把它拿在手中,走到窗前,从十五楼往外望,中国大饭店前面不远处的工地正在打地基,不知又要兴建一家什么高级饭店。 新打的地基很深,远处灯光映在里面亮闪闪的,她低头看着,觉得头有些昏。 她把右手伸到窗外,一撤手,那大头、大眼、长腿无脚的洋娃娃,迅速地坠落下去。不一会儿她听到了“啪”的一声,是那洋娃娃掉在地上的声音,中国大饭店的商务中心,送来了张力从纽约打来的快件传真。 服务员客气地把文件交到她手上。她一边焦急地读着传真的内容,一边下意识地从兜里拿出了几块钱,说了声谢谢,就往服务员手里塞。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