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刘墉:萤窗小语 > |
三十四 |
|
◎ 艺术陶冶 我有不少习画的学生,当他们刚开始学画的时候,都有同一种感觉,就是虽然绘画的技巧一时很难成熟,生活却变得充实了。季节的更换,草木的消长,各种色彩与形态的美,以前不曾注意的,现在都能根深刻地感应到。所以艺术陶冶,真是我们充实人生的好方法。 ◎ 共同的命运 有一位美国太空人在离开地球飞往月球的途中,看着渐渐远去的地球。曾经感慨地说:“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却为什么有那么多纷争?” 动物的相爱,往往是因为意识到彼此共同的命运。我们有时因为生在同一个家庭而相爱,有时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地区而相爱,如果不断地扩大下去,就会及于全人类、全宇宙。 ◎ 感应时代 我们常说:“伟大的艺术家是超越时代的。”其实不如说:“伟大的艺术家更能感应这个时代。” 任何一种作品,不论它是什么主义,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任何伟大的艺术家,无论他多么先进,总生活在这个时代当中。他们的伟大,只是在别人还未感应时,已经能表达出来罢了! ◎ 时间的洪流 从我们这个时代看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会觉得他们是那么不文明,但是如果我们往未来想,几十万年以后的人看我们,不也是如此吗? 在无尽时间的洪流里,在无涯的知识海洋中,我们所拥有的实在不多,所幸的是在历史上,我们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过去千万年人类智慧的宝藏都交在我们的手里,我们且将加上利息更丰富地传给下一代。所以不论未来的人类多么伟大,没有我们,他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 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除了咏物言情,还可以用来讽刺时政,所以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诗讲的是含蓄、是蕴藉,但是又有“显”与“隐”,“大境界”、“小境界”,“田园派”,“边塞派”的分别。总之,诗所能表现的真是太多了,包括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所以宋代诗人梅圣俞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久。” ◎ 择书 夏丐尊在《给青年的十二盏明灯》这本书里说:“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就丧失了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书是读不尽的,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选择,而且不单要选择有价值的书,更要选那些适合自己程度的书,因为在学术上有价值的书,不见得对每一个读者都有价值,譬如哲学概论就不一定能对小学生有多大的帮助。 所以我要说:“读书当选择,选‘对你’有价值的书。” ◎ 隐藏艺术 中国有句俗话:“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艺术也是如此,柔比刚,隐比显,含蓄比暴露,更耐人寻味。 所以禅学中有“禅语”,绘画讲求“空灵”,诗文讲求蕴藉。西方人也说:“艺术的最大秘诀,就是隐藏艺术。” ◎ 对生命负责 我们在报纸上常可以看到有些老人跟着孙子一块儿去上学,或许会想:他们读了书又能用得了几年呢? 其实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但是即使上天注定我们明天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努力地生活着,因为生活的意义是:只要我们活一天,就要对这一天的生命负责。 ◎ 突变与蜕化 艺术大师毕加索,真可以说是拥有多彩多姿的一生。提到他的画,许多人都说看不懂,但是如果我们看他早期的作品,可以知道他的写实技巧相当成熟,而是在自然中改变画风。 由此可知:求新求变的第一步,不是打破传统,而是了解传统;不是表面的反叛,而是内在的蜕化。 ◎ 一沙一世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当心情平和的时候,似乎每一样东西都变得更美好;当我们心情宁静的时候,每一件平常的事物都可以触发更多的灵感。所以华兹华斯说:“诗起于沉中回味得来的情绪。”英国诗人布莱克(w.Blake)也说:“从一粒尘沙里可以看出世界,一朵野花中见到天国。” 如果我们能保持一颗沉静的心,就会对生活有更丰富的体味。 ◎ 流行 服装的样式总是在变,鞋子尖了又圆,圆了又尖。领子由大而小,又由小而大。每当这一个形式在流行的时候,对于上一个形式,我们总觉得落伍而不够漂亮,但是等到三十年前的样式再流行起来,又会觉得很美。 我们的审美往往跟着人群跑,所谓“流行”真是欣赏的一大阻碍。唯有抛除这些盲目的成分,才能真正走到纯美的领域。 ◎ 风雨中的花 画花卉的人,多半不喜欢花圃里大量种植的花,因为虽然那些花开得饱满而鲜艳,却总是欠缺那份劲拔与含蓄的美。略被虫蚀的叶片、几分残破的花瓣、盘错孤挺的枝干,才是画家们特别钟爱的。 “力”是一种美,而生命的过程正是一种力的表现。唯有艰苦地冲出地面,受尽风霜雨露打击而获得成长的,才能散发出自然生命的美。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