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移动》

                            陈行之        

 

简介





  挣扎在人性与权力中的知识分子

  长江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长篇小说《危险的移动》。在天亮分手的一夜情、下半身写作的矫情浮靡中拨开一方天空,坚守着关注现实生活的使命。

  这是一部在深邃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展示人物命运的长篇小说。来自偏远地区的青年金超来到北京上大学,毕业后进入单位工作,由此开始了复杂微妙、充满未知与危险的人生之旅。在金超和他的同事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种不可捉摸又不可抗拒的强大外力,时刻左右着他们的命运人生,将他们置于不易察觉的危险境地,更可怕的是,这种力量从根本上又来源人的自身……著名作家陈忠实在读完《危险的移动》后,精辟地将小说中揭示的这一现实存在归结为“人把天赋的智慧用到事业上的比例极小,而把智慧里最精彩的部分发挥到扭曲别人的功能上去了”。

  小说涉写人物众多、关系庞杂,其笔锋所及,囊括了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且由表及里,直达纷繁世相下的人性本质;作者毅然放弃了以大起大落的大事件大情节吸引读者眼球的通常做法,而是秉持沉静的姿态回到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以非凡的思想力量洞穿潜藏在其中的世态人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细腻传神的笔触,生动描述了各色人等的心灵历程,深刻地揭示出处于无所不在的权力笼罩下的人类普遍的生存境遇,创造出了耐人寻味的当代社会生活的“第二种现实”,其强烈的真实感贯穿始终,灼痛人心!

  这部小说已经根本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它不写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基本不涉及腐败问题,没有落于俗套地将故事表述为改革深化过程中的艰难和阵痛,也没有醉心于描写和总结厚黑哲学及技巧,而是本着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良知,以深挚的人文关怀和批判立场深入事件与人物,精细刻画出一幅权力与人性交互作用的惊心动魄的画卷。逼真鲜活地揭示出了人物心灵的各个层面。

  在书中,人性与权力的紧张关系清晰地显现为:个体虽在权力结构之中,但对于个体而言,权力根本上外在于他,不能被他真正认识,不因他而转移,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左右乃至决定着他的命运,当自以为充满智慧和信心的个体之间围绕权力展开一场场博弈、争夺之时,冥冥之中其实质却是博弈双方都处在权力本身无所不在且不可捉摸的操控之下,随时面临灭顶之灾,更可怕的是,他们自己根本就察觉不到!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写道: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通过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生活轨迹所呈现的波动起伏的心理脉象,就已经常常使作为读者的我忍不住吁出一口气来,惊叹这脉象正暗合着生活深层无形无序却得意地运行着的潜流的征候,触目惊心却无法捕捉,感知到灼痛却只能哑口。”“尽管本书没有大起大落的大事件大情节,却使我心灵深处感受到惊心动魄,后脊发凉,含混着难以化解的灼痛。”

  作者陈行之也强调这部小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尽管它也涉及权力和位置,但更多关注的是权力阴影下知识分子的心灵扭曲、尊严被伤害的痛楚、欲望被抑制的焦虑以及不被人和环境认可的孤独。而之所以取名为《危险的移动》,作者认为人的命运都是在移动中完成的,个体命运对欲望的追逐造成移动,某种强力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也会造成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命运既是自己的选择,又是非我力量的强制规定。

  而这种危险较之于显见的权力金钱交易的危险可能更具破坏力,它游走在法律和公共道德评价之外,不露声色,构成亵渎和蔑视社会公正和社会道德的极其危险的破坏力,以至于使整个社会健康健全的运行机制空转。

  “我有责任给历史留下一份病理报告,留下一份档案,不管关于人的还是关于社会的。”这正是作者陈行之花费前后五六年的时间和心血创作《危险的移动》的动机所在。作者如此严肃的创作态度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作家陈忠实就说到:“我在翻译作品和本土作品的阅读选择中,最易引发兴趣的是对过去或正在进行的生活发出透辟有力的独自声音,人物形象心灵历程让我发出呼应以至称绝的作品。那一刻,我会感到自己被点亮了,从混沌里一下子走了出来,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会充分感受到小说阅读的意义和美的享受。《危险的移动》的阅读即如此。”这段话无疑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本书的价值。

  据悉,这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是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继曹文轩的《天瓢》后推出的又一重头力作,坚守文学作品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活的发展变异,紧扣生活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