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发现人美好的一面,利用人美好的一面,可以作为待人处事的最高原则和与人相处的经验。
找对策,防失败
管理要制胜,必须要懂得谋略。三思而行,到处找对策。所以,“谋略”是公司老板的必修课程,尤其在这个充满计策的商战时代,更是如此,否则你就做不到管理制胜。
当你管理各种各样的工作时,你的视野就比以前扩大了,你不再是一个办具体事情的人,你关心的不再是细节项目,而是整体工作。你不要被具体工作缠住了,而要看到全面和远大的目标。在公司里,你管理的应是人。下面是成功公司老板的点滴经验,同时也是新公司老板的行动箴言。自古成功在行动,开始吧,奋发有为的公司老板!
1.关心员工,从点滴小事做起
如从职员第一天来上班时起,就应该让他们感到他是属于周围环境的一部分。首先要告诉新职员把外衣挂在哪儿,到哪里吃午饭。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事。第一天印象的好坏关键就在于此——而且这种影响会一直留到以后。
然后指派专人——最好是新职员的同龄、同性别的人——在开始一两周里对新职员提供帮助。要保证对新职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并有人随时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
恰到好处的引导和介绍可以使新职员心满意足,从而很快地加入到老职员的队伍中,为公司努力工作。
工作条件对职员来说也很重要。有时候,就因为没满足职员一间暖和一点的办公室或是一把新一点的椅子的要求而引起他的不满。为这么点小事挫伤一名优秀的职员,简直是愚蠢之举。
不妨试试岗位轮换制,当然,这种办法不是每个地方都适用,但只要可能,就试一试,因为这样做能够减少职员的厌烦感,使其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永远保持愉快的心情。
要知道,在职员的生活中也有社会活动的一面,不要忽略了这一点,应当考虑一下他们是不是每年都想在一起聚一聚,并带着自己的舞伴或配偶?吃过午饭后,玩玩投镖游戏或打打乒乓球,是不是有助于在职员之间保持一种友好的气氛?
究竟给职员什么样的假期,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很重要,当然也不太好解决,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家里有孩子正在上学的职员可能希望自己的假期正好赶上学校放假。
所以,就需要仔细周到地进行安排。若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也许会弄得人人都不满,那么你的公司怎么能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呢?
多数家庭都想法每月攒一点钱。如果帮助职工制定一项储蓄计划也许会大受欢迎。
如遇职员提出什么建议,千万不要充耳不闻,不当回事。要建立一套奖励制度,如果提出的建议合理,应予以奖励。许多大公司就因为实施合理化建议有奖的办法,从而每年为公司节省不少钱。
凡是称职的职工都有可能想出一些振兴公司的方法。要时刻准备诚心诚意地与那些希望就这些问题向你提建议的人进行讨论。
对职工的各种理想的、必需的目标和打算不能置若罔闻。一般情况下,只要你了解到了,就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让这些目标得以实现。如果对此根本不予以了解,让他的想法压在心里,就会引起彼此间的不愉快和矛盾冲突。
你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福利。只要能给予帮助的,就应提供帮助,这样你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设置小餐馆,特别是在给予补贴的情况下,不但会使职工获得一定的实惠,而且,公司也同样会因此而受益。吃得好、休息得好的职工在午后的工作中干劲更足!
除此之外,向职工提供一些附加的福利。
有时候同职工的会谈可能没有多少愉快的事可讲,相反,却需要讨论和决定一些惩戒问题。对此,只要公平合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总之,关心职工,从一点一滴做起。
2.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下命令
当生产难题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是不是简单地下道命令让大家去执行就完事了呢?过去的经验已证明了它不是这么回事。提出问题可能比下命令更易让人接受。并且,它常常激发你所问的那个人的积极性。如果人们参与了下达一个命令的决策过程,他们就有可能接受这个命令。
南非约翰内斯堡有一个专门生产精度机床零件的小制造厂。有一次该厂的总公司老板伊安·麦克唐纳有机会接受一笔很大的订货,但是他深知自己无法满足预定的交货日期。车间的工作是早已计划好的,这批订货所需要的时间太短,以至在他看来接受这批订货似乎是不可能的。
他并没有为此催促人们加速工作突击这批订货,而是把大伙儿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解释一下面临的情况,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够按期完成这批订货的话,对于公司和他们将意味着什么。
然后他开始提出问题:
“我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处理这批订货吗?”
“谁能想出其他的生产办法来完成这笔订货?”
“有没有办法调整我们的工作时间或人力配备,以便有助于突击这批活儿?”
雇员们七嘴八舌提出许多想法,于是这批订货被接受了,而且按期交货。
3.做给他看,讲给他听,叫他做做看
在日本公司现场管理经验中,把提高职工积极性的基础归纳成四句话:
“做给他看,讲给他听,叫他做做看,给他以表扬,就可以打动人。”
(1)做给他看(带头)。
管理人员如果有事要部下干,应当首先自己做给他看。常看到有些管理人员,困难的事强迫部下去做,没有做好就批评指责。这种态度,使部下丧失自信,管理人员也得不到职工信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