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工作不顺心的年轻人向师父请教:“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指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两人回到公司,一个人立刻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什么也没做。
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奇怪,帅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待在公司?所以我就辞职了。”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
“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然后挥挥手……
或者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可能你会把它当成一个笑话,因为类似的笑话或寓言太多了。
但是,如果你再仔细品味一下“不过一念间”这五个字时,你会从中悟出很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商海搏击中,有许许多多的一念间,就在这些一念间,成就了许多不朽的传奇。如果李嘉诚没有看到塑料花的潜力,就没有长江实业;如果霍英东没有看到军事物资的航运市场,就没有今天的霍英东集团;如果杨致远没有看到网络市场的潜力,就不会有今天的雅虎……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如果了,可是我们不想想为什么我们没有抓住这个如果呢?
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机会吗?
不是,在任何时代都有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故事,原因各有干秋,但并不是说那些成功的人机会就比失败的人多,相反,我们看到大部分成功的人,他一开始都不是社会的精英,而是普通甚至是低层的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个山村可以考出个状元来,然后他一步一步走向某一领域的成功位置。
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山村里,有的人一辈子也走不出来,而有些人却可以成为社会的精英?许多人都见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世界上只有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的定律。
人天生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富贵命,一出生就在社会的上层家庭里,而有些人却一出生就在乞丐家里,这就天生的不公平。如果乞丐的儿子要奋斗到和富人家的儿子一样,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血汗。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毕竟是少数的,我们不能用个性来代替共性。我们要讨论的是为什么条件差不多的人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人要过得不比别人差并不难,努力一些就行了。但是,如果你立志要成为人中龙凤的话,那你需要一点东西:悟性!
什么是悟性?我的理解就是:
(1)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机会;
(2)不会被事物表象迷惑;
(3)能够以一晓百,一点就通;
(4)站在现在看未来。
总结起来,悟性就是要具备四种能力:敏锐力、洞察力、逆向思维、前瞻性。
一个人想具有其中某种能力并不难,你有意去学习培养就可以获得,但是,如果你想同时具备这四种能力的话,除了努力外,还需要点天赋。因为真正有悟性的人并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绝大多数是与生俱来的。有一本书上这样写道:
生活始终朝着未来,悟性经常向着过去。
它的原意是人可通过领悟过去的哲理而获得悟性,我却不这样认为,悟性经常向着过去是因为它是天生就有的,而不是后天学的。有很多人都认为网易丁磊的成功是机遇大于能力,但从企业家必备的素质要求来看,能否抓住机遇就是能否成为成功企业家的先决条件。在当时网络热的时候,有千千万万的人都想从中找到自己的机会,为什么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成功呢?这就是悟性的不同!
有人说,人与人是没有区别的,只要有机会,你也能做总经理。但我们却知道,同样是“0”和“1”,有的人一辈子就只知道它是阿拉伯数字,但有的人却用它创造了二进制发明了电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因此,悟性对于企业家而言还表现在他们对管理的深刻见解,他们除了企业家天生的商业敏感外,还承担着企业教主的身份。
企业家最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战略决策与精神导向,当好一名企业精神领袖,一家企业的首席企业文化设计师,一名传播企业圣经的牧师,是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永远追求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企业家,它只适合那些有抱负的企业家。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中国什么都能引进,就是不能引进管理者!”中国企业缺乏精神领袖,更缺乏有抱负的精神领袖。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并不缺乏有钱有实力的企业家,改革开放后,中国有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富起来,但这些人创办的企业并没有成为知名企业或者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知名企业,更谈不上为中国经济繁荣而奋斗,因为他们的老板只想赚钱,而不是追求一种事业,他们不缺乏做事业的能力与实力,但缺乏做事业的胸怀与眼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