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专题史话 | |
三、飞上天空的人 | |
三、飞上天空的人
墨子或者鲁班制作的那只木鸟能够飞上天空,要是人装上两个大翅膀,是不是也能够飞上天空呢?一定有不少古人怀着这种想法和希望,也一定有不少古人曾经做过种种幼稚的飞行试验。 这种例子,我们终于在古书中找到了。 公元19年,王莽①发动攻打匈奴②的战争。他下令招募怀有特殊技能的人,想依靠新花招来取得胜利。这道命令下达以后,有很多人前往应征。有的说渡河可以不用船;有的说,他有一种药,吃了可以好久不饿,真是无奇不有。其中有一个人自称会飞,并且夸口说,能够一飞千里。王莽一听很高兴,就叫他当场试验。那位无名的“飞行家”就在当时我国的首都——长安举行了飞行表演。在东汉①时期的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王莽传》里,关于这次飞行,有这样一段记载:“取大鸟翮〔hé核,翅膀〕为两翼,头与身皆(都)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duò舵,落下〕。” 这是关于人在空中飞行的一次重要记录。可惜,这段文字太简略了,不仅那位“飞行家”的姓名没有给记下来,而且他的飞行方法——“通引环纽”法,是振翼飞行,还是滑翔,或者是振翼和滑翔并用,现在也很难断定了。那位“飞行家”虽然没有做到象他自己所说的“一飞千里”,而且这种“飞行”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尽管“飞”了几百步或者只是几十步,这在当时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创举。 除了这次飞行以外,古书里还有关于用风筝载人飞上天空的记载。 风筝,也叫纸鸢或风鸢。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人人会做,处处能做。制作纸鸢,不象制作木鸟那样,要费去墨子及其弟子的三年时间。人们利用休息时间做只纸鸢,在春光明媚〔meì妹,美好〕的日子里,把它放上去,把自己对蓝天的向往,对飞鸟的羡慕,都交给它带上去。这是多么有趣的游戏呵! 纸鸢做成后,再削竹为笛,绑在鸢身上。竹笛随着纸鸢升入高空,迎风发出呜呜的象筝一样的鸣声,所以叫风筝。 风筝的制作越来越大,技巧也越来越高明,于是,在历史上出现了风筝载人的事迹。 事情发生在559年。当时,北齐①的君主高洋是个非常残暴的统治者,常常拿人命当儿戏。他同姓元的大家族发生矛盾,先后杀了那个家族的成员七百二十一人,只剩下一个叫元黄头的人。但是,高洋还不甘心,为了杀害元黄头,他又想出一个新花招。他命令元黄头和许多囚[qiú球]犯一起集中在金凤台上,让他们乘着席做的风筝从台顶上往下“飞”。那金凤台据说高六十七丈,所有的囚犯一个个从台上“飞”下去,全摔[shuāi衰]死了;唯独那个元黄头却一直随风“飞”到城外,竟然安全地落了下来。后来,元黄头还是被高洋害死了,不过这我们且不去管它。从飞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值得重视。这是我国风筝载人的一次成功的飞行。可惜,风筝在统治阶级手里,或者当作玩具,或者竟然成为杀人的工具。 在战争里,利用风筝传递消息,象后世用鸽子传递消息一样,这在古书的记载里,也有一些例子。下面就是突出的一个。 781年,唐朝的一个节度使①田悦发动武装叛乱。他亲自带兵围攻临洺(今河北永年东北)。临洛城的守将张伾[pī披]率领士兵坚守了一个多月,城中粮食已经吃完,眼看支持不住了。那时候,唐政府派往救援的军队,已经进到临洺的外围,因为情况不明,一时没有向叛军发动攻击。张伾就写了一封告急的信,系在风筝上,放了出去。那风筝高高地飞过田悦驻军的上空。田悦看见了,命令善射的兵士用箭射击。由于风筝飞得高,目标小,射出去的箭都落空了。结果,前往救援的唐军获得了那只风筝,得到了情报。唐军立刻发动进攻,打败了叛军,解救了危城。那只风筝完成了任务,立下了战功。
① 王莽[mǎng]: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末年的大臣。他在公元9年,篡[cuàn窜]夺了西汉的政权,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新朝。新朝只维持了十五年(公元9—公元23年),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王莽也被杀了。 ② 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从秦、汉以来,匈奴的统治者常常侵扰当时的北方,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新朝时候,北方的主要威胁,仍旧是匈奴统治者。 ① 东汉:继西汉和王莽以后的一个封建朝代。时期是从公元25年到220年。 ① 从420年起到589年止的一百七十年间,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称为南北朝。在这段时期里,南朝和北朝都先后更换了几个朝代。北齐(550—577年)是北朝的一个朝代。 ① 唐朝(618—907年)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从710年起,唐政府派遣大官到各个重要地区去掌管那里的军事、行政和财政。那些大官持有皇帝特赐的旌[jīng晶]旗、兵符和节杖(出使的凭证),表示有节制、调度的大权,因此叫作节度使。每个节度使管辖[xiá侠]两三个州到十多个州,权力很大。后来,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地方的封建军阀,常常同中央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