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3期

假画真情

作者:沈建连






  “好,你跟我来,我带你去见家父。”赵国强说。
  这是一幢老房子,他们走进这座老房子的后堂。开亮日光灯,王永清就看见后堂正中的搁几上,供着一只大理石的骨灰盒。骨灰盒上镶的照片在王永清看来是那么眼熟,照片下还有三个字:赵伯衡。
  作为本地人,王永清当然知道这个名字。老一辈的临江人都称他为活武训,他是县中学的第一任校长,一辈子从事教育。文化大革命时蒙冤入狱,在牢里呆了十多年……
  “老人是半年前离开人世的……见到你那年,家父刚从牢里出来。买你那幅画的两万块钱,是他领到的第一笔落实政策的工资款……”赵国强沉缓地说。
  王永清难过地跌坐在沙发上,两眼直瞪瞪地盯着盒子上的那张照片。
  赵国强拿起骨灰盒旁的一个本子,对王永清说:“也许是经济拮据的原因,家父这一辈子都非常勤俭节约,日常哪怕花掉一角钱都要记在本子上的。他省下来的每一个钱都是用来接济他的学生。那一天,他花两万块钱买下你那幅假画,回家时开心得不得了。家里人都说他傻,自己明明看出那是一幅假画,可还是把自己坐牢换来的两万块钱去买下它,还有比这更傻的吗?我爸那时瞪圆了眼睛,他说你们知道那年轻人多么有天分吗?他能临摹郑板桥的画,能以假乱真,这个人就很了不起!你们知道他已经成了一个孤儿了吗?你们知道他已经被大学录取了正在为上大学的费用而发愁吗?我花了两万块钱,其实我是为国家造就了一个有用之才,花那两万块钱怎么就不值得呢?”
  “可我……”王永清一拳头击在自己的胸前,羞愧地低下了头,“那两万块钱,老先生也记在这本子上了?”
  赵国强点点头:“记上了,是用资助学生的专项费用开列的。老爸对他满意的支出都是用红笔来记的。你看,这一笔字的颜色至今还是那么红……”
  这时,堂屋里一片沉寂。过了好久,赵国强头抬起来了,望着那个骨灰盒,说:“知道我们为什么在家父去世半年了,还把骨灰盒这么供着,不让老人入土为安吗?”
  王永清放下那个账本,茫然地抬起眼睛。
  “这也是家父的心意。这几年,世风不正,吏治腐败有蔓延趋势,贪官受贿动辄百万千万元,令人触目惊心。他对自己花的那两万块钱有点不放心了,特别是得知你已经当上领导,有了职务之后。这时候,家父已经是肝癌晚期,他没有等到你回来当县长。他在临死前,留下了话,他要我们花工夫去了解一下,如果你在老百姓中间口碑不那么好,那就把他的骨灰倒到江里,他说就算自己瞎了眼,一番心血打了水漂。要是你这个人各方面还真的不错,那就说明他看对了,就可以把他的骨灰撒到我们县最大的那片毛竹山上去,让那些毛竹长得更高更直,以此来寄托他对《墨竹图》中的竹子特别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家父的学生、县美术家协会李主席的帮助下,我们才在今天的拍卖会上试你一试。不瞒你说,那个自称是宏兴房产老总的刘志高,也是我的一个朋友,那是我们安排的钓饵……”
  王永清听了,忍不住一下子扑上前,跪倒在那个骨灰盒前,哽咽地说:
  “赵老师,明天,就让我问心无愧地把您的骨灰送到毛竹山上去吧……”
  (责编:文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