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生死盟约

作者:周宝忠






  一、盟约上甘岭
  
  1952年春天,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刘复军和张府城,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从各自的家乡参军来到了朝鲜战场上。二人被分在同一个班里,由于年龄相当,再加上脾气禀性相投,二人彼此照应,很快成了最要好的战友。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战场上的生死只在一瞬之间,唯一让他们牵挂的就是家中的亲人。万一他们光荣了,往后亲人们的日子可怎么过?战斗的间隙,刘复军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二人口盟为异姓兄弟。因为他们是革命军人,纪律不允许形式上的结盟。这个想法与张府城一说,张府城举双手赞成。于是二人拿出纸笔,一式两份,定下了这样一个生死盟约:
  张府城,安徽六安人,家有父母弟妹共五人;刘复军,河南罗山人,家有爷爷母亲和小妹,共三人。今后彼此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生当负有赡养的职责,死当负有葬送的义务。如果彼此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如果我们中的某一个有幸活在世上,便负有照料对方父母家庭的责任……
  二人将这份双方都签了名的生死盟约看了又看,怀着无限的感慨,分别将其装进了一个子弹壳里,珍藏了起来。
  
  不久,由于二人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双双火线入党,并被提升为班长,仍旧在一个排里。随着战役的发展,战场上的环境更加残酷,封锁与反封锁,一时成了双方斗争的焦点。这天夜里,张府城奉命带领他的一个班去偷袭敌军的阵地,不料遭敌军炮火伏击,全班战士壮烈牺牲!
  张府城牺牲后,刘复军悲痛欲绝,不由得拿出了那个装有他们生死盟约的子弹壳,将这份生死盟约展开,捧在手里一遍遍地看着,顿觉分量千斤!他流着泪,在心里说道:“府城,你放心地走吧,你的仇,我来报;你的家,我来照料……”
  为了不过早的让张家父母知道儿子牺牲的消息,刘复军决心将此隐瞒下去,能隐瞒多长时间算多长时间。他代张府城一月一封信寄给张家,谈理想,说战斗,报平安。因为张府城识字不多,过去写信都由刘复军来写,所以并没有引起张家的怀疑。不仅如此,他还从自己微薄的津贴中每月拿出5元钱寄给张家。由于做得天衣无缝,张府城的父母一直以为儿子不仅活着,而且很有出息。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方的进攻节节得手,刘复军也从班长升任排长,他寄往张家的津贴每月便增为10元。
  这天,刘复军突然接到张府城母亲的来信,说她要随祖国慰问团来朝鲜看望儿子。
  刘复军接到这封信后,一下子愣住了!张母一来,一切还不露了馅儿?这个秘密就再也隐瞒不下去了。这可怎么办?去信不让老人家来?时间来不及了,打电话或者发电报?当时朝鲜战场上没有这个条件。刘复军将此情况汇报给了连里,连长了解了实情后,非常受感动,与他共同商议了一个“继续隐瞒实情”的办法……
  
  
  二、认子嫁女
  
  几天后,张府城的母亲张二环随祖国慰问团来到了刘复军所在的连队。出乎意料的是,张二环还带来了她的女儿张翠姑。
  张二环五十上下的岁数,个头不高,却非常有精神。刘复军曾听张府城说过,他的母亲虽说是农村妇女,却有着二十多年的党龄,是位老革命了。她的到来,让全连指战员们不由得想起了壮烈牺牲的张府城,一个个心里是那样的不是滋味儿!为了不让英雄的母亲和妹妹悲伤,他们一个个强装笑脸,使劲地鼓掌欢迎,严守着英雄已经牺牲的秘密,只说她们来得不巧,张府城奉命执行任务去了。
  刘复军注意到,张母一进连队,便由女儿扶着,泪花闪闪,走路都有些踉跄,闻听儿子“执行任务不在连队”时,张母再也控制不住感情了,一把拉住连长的手,“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你们……你们都不要再瞒我了,府城的事我们全家都已知道了……他很光荣,我……我……”张母说不下去了,沉浸在巨大的失子悲痛之中,双肩剧烈地抖动着,哭声一声比一声凄切。战士们一个个都不由得红了眼晴,流下了滚滚热泪……
  连长和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刘复军极力相劝,慢慢的,张母才停止了哭泣。她抹把泪,告诉他们,张府城牺牲的消息,他们家是三个月前才知道的。那天,县民政部门送来了张府城的烈士证和300块钱的抚恤金,全家人一下子懵了!他们拿出了几天前刚刚收到的儿子的来信,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然而,眼前的事实又不能不让他们相信这是真的。时间不长,儿子的信和10块钱的汇款又到了,一看日期,竟然是近期的!这么说儿子没死?是民政部门弄错了?他们在找民政部门核实情况的同时,立即按照来信的地址给张府城回信问询。由于战场的不断转移,这封信刘复军没有收到,自然仍是月月寄信汇款。后来民政部门来人告诉说,张府城千真万确牺牲了,而且已经牺牲一年多了。
  这就是说,有人一直冒充自己儿子,代行其孝心的!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祖国正在组织慰问团赴朝慰问最可爱的人,张母便将自己的特殊情况汇报给了上级,要求赴朝看望自己这个从未谋面的“儿子”,顺便凭吊已经牺牲的爱子。上级觉得她的情况非常特殊,于是就批准了她们母女赴朝的申请……
  张母一口气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直听得大家感叹不已。这时,张母拉住连长的手道:“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儿子在哪里?他是谁?我要见见他!”
  没等连长开口,一旁的刘复军一把抓住了张母的手,叫声“妈妈”,一下子将老人拥到了怀里,忍不住失声哭了起来:“妈妈,府城不在了,从今往后,我就是您的亲儿子了……”
  张母的泪水再一次流了出来,哽咽着,连连答应道:“哦,好好……”说着,老人松开了刘复军的拥抱,双手紧紧地抓住刘复军的双臂,仔仔细细地打量起眼前这个新儿子来……
  他们“母子”这一相互打量,顿时引起了在场人们的一片“啧啧”之声:“咦?他们怎么这么相像啊?”“真是天生母子相!莫非他们前世有缘,以这种方式结为母子?”……再看一旁的张翠姑,眉眼脸形与刘复军也有相似的地方。
  二人并没有理会大家的议论,继续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刘复军告诉了自己和张府城的生死盟约之事,又诉说了张府城英勇牺牲的详细经过,直听得张家母女泪水涟涟。
  
  张母告诉他们,自己这次来,还想去儿子的坟上看一看,添把土。
  闻听张母要去祭扫烈士之墓,连长和刘复军都沉默了。他们不得不将实情相告:张府城那个班全部牺牲后,遗体被敌人用火焰喷射器全部焚毁,并没有埋下坟头。张母叹息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接下来,就是请英雄的母亲作报告,视察部队。一周后,张母就要随祖国慰问团回国了,临行前,张母宣布了一个决定:她要将女儿嫁给刘复军!刘复军同意的话,今晚就成婚!她告诉连长,这个决定,是自己与翠姑的爸爸来时商量好了的。就凭刘复军如此重义,这样的决定绝对错不了!
  张母的这个嫁女决定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刘复军更是如此,他万万没有想到老人家会作出如此的决定!她们想回报我?还是担心我的履约只是一时的义气之举?
  对于张母的这个嫁女决定,连长倒是觉得可行,一则刘复军的确到了成婚的年龄,二则他们这样就可以亲上加亲,成为真正的一家人,于是首先表示了赞成。甚至还悄悄地为二人准备了洞房,吩咐炊事班烧点好吃的饭菜。
  刘复军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以这样的方式娶自己的妹妹为妻。张母见他如此推辞,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再一次给他做起了工作。就连张翠姑也顾不得姑娘的羞涩,竟问出这样的话来:“复军哥,你……你莫不是嫌俺长得丑,配不上你?”
  刘复军连忙表白:“不不不,妹妹这话说到哪里去了?你这么漂亮的姑娘打着灯笼都难找!我……我觉得这样不好,自从我与府城盟约,我就把自己当成你们家的儿子了,我……怎么能娶自己的妹妹为妻呢?”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