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层 《红楼》脂砚(5)



  我且再引一下“甲戌本”的“脂批”,以作寻味之资。第一回“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诗上有眉批云: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又初提还泪一事时,也有眉批云:
  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
  泪债偿干,乃是宝、黛二人的关系,他人如何敢来比拟?惟有夫妇,或可亦有此情意,故云雪芹泪尽,她泪亦待尽。试问一般亲戚“族人”“堂兄弟”,谁能说那种泪尽还债的话?而且“芹”之称呼,单字成文,若非至近最亲,又谁能用这样亲昵的称呼法?不是妻子与丈夫的关系是什么呢?于此,倘再重读“甲午泪笔”一条,“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的话,更觉词意口吻,俱非泛泛了。
  第三回有“色如春晓之花”一句,下面夹批云:
  “少年色嫩不坚牢”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
  这是脂砚痛哭雪芹之第三例。假使二人关系不极密切,当不至此。在第二十四回写芸儿和他舅舅说:“还亏是我呢!——要是别的,死皮赖脸,三日两头儿来缠着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呢!”此处旁批云:
  余二人亦不曾有是气?(标点从吴恩裕先生说,定为反问对证语气)
  此批之重要,应分两方面说:第一,脂砚一人说话,而此处又提“余二人”,与前如出一辙,其中又包括了作书的雪芹,乃是夫妻的自称;第二,雪芹脂砚夫妇,后来落拓,傲骨嶒,颇有感于世情冷暖,这一点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回的标题诗和“脂批”里可以得到很多参证。①
  其实,此人既称脂砚斋,当然是“用胭脂研汁写字”的意思,单看此一斋名取义,已不难明白:以胭脂而和之于笔砚,分明是个女子的别号,这个可谓自然之极,合理之极。回头再看看胡适的说法“脂砚就是那块爱吃胭脂的顽石”,不但说“脂砚”即为“爱吃胭脂”,觉得有些滑稽,即说砚台便是那块顽石,也极牵强。假使雪芹会给自己起上这么一个意义的斋名,那他也很够使人肉麻的了!
  ①第六回写刘姥姥求告,标题诗云:“朝叩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王夫人说:“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甲戌本”旁批:“穷亲戚来看是好意思,余又自石头记中见了;叹叹!”又旁批:“王夫人数语令余几□哭出!”后凤姐说:“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旁批:“点不待上门就该有照应数语,此亦于《石头记》再见话头。”后云:“怎好叫你空回去。”旁批:“也是《石头记》再见了,叹叹!”下文写刘姥姥心情,两批:“可怜可叹!”皆非无的放矢语可知。敦诚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说得尤为明白。
  我读“脂批”
  我读“脂批”,当下悟得是一女流声口,其有一二处不似处,则旧批混入,或脂砚明言之“诸公”之批而未忍全弃者,安得以此而疑其非女而是男哉。人贵能有识,尤贵能相赏——庄子谓九方皋相马,在牝牡骊黄之外;我则曰:既云“之外”,正见其本来不同一也。九方皋不论骊黄,可也;若乃不辨牝牡,则龙驹凤雏,由何而生?雪芹之书,先言“红妆”“绛袖”,岂其“脂粉英雄”可以以“须眉浊物”代之乎?论事宜通达情理,实事求是;何必弄左性,强作梗,而致一无是处乎?
  脂砚称“石兄”,唤“玉兄”。石兄,作者也。玉兄,怡红也。有别乎?若有别,何以皆“兄”之而无分?况书已明言玉即石化。何所别?何必别?脂砚声口,亲切如闻。
  我读“脂批”,被她感动——感动的是:她时时处处,如彼其关切玉兄,如彼其体贴玉兄,如彼其爱护玉兄——为之辨,为之解,为之筹,为之计,为之代言,为之调停……其无微不至,全是肺腑真情一片,略无渣滓。嗟嗟!人间哪得有此闺中知己,有此护法,有此大慈大悲菩萨,有此至仁至义侠士?雪芹有此,复何恨之有。
  惟其脂砚是湘云,故一切合符对榫。比如设想:批书的是黛玉,夫黛玉有此等意气豪迈、声口爽朗的“表现”否?人各不同,混淆是糊涂人的事,于芹、脂何涉?
  脂砚对雪芹的情,方是以身心以之,性命以之,无保留,无吝惜——亦无犹豫迟疑,只因她最理解玉兄,无所用其盘算思量也。
  呜呼,雪芹不朽,脂砚永存。同其伟大,岂虚夸可得而侥幸者哉。
  读芹书而不知读“脂批”,其人永世与《红楼》无缘,亦与中华文化艺术无多会心可表,盖既昧于文,又钝于情,何必强作他她二人的焚琴(芹)煮鹤(湘)者,荼毒中华仅剩的一部精华,一部可读六经的“第七经”乎!
  诗曰:
  我读脂批可忘餐,是中百味富波澜。
  真情至性兼奇语,心轩红妆李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