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先生解秘“抱养之谜”



  被刘心武称为“野种”的她,在其故事新编里又成为皇族的公主
  刘心武先生解秘“抱养之谜”,列举了两条主要的理由:
  理由之一:刘心武先生说:“上一讲咱们费了老大力气,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贾蓉的妻子千万不能乱娶,宁国府的血脉已经到了三世单传的危机时刻了,娶媳妇一定要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门不当户不对的话也得比贾府的门和户还要高,而且要保证能给贾蓉生儿子,也就是给宁国公这一支传续后代。可是仅仅因为营缮郎跟贾家有点瓜葛,就去把他抱养的养生堂的女儿,许给了贾蓉,还不是小老婆,而是娶为了正室。旧社会一夫多妻,可以先娶小老婆,后娶正妻,那也是可以的,但宁国府不是这样,是正正经经地将秦可卿娶为了贾蓉的妻子。所以这一段话实在是每一句都古怪。” ②
  理由之二:刘心武先生说:“再联系到第十三回秦可卿之死那一回——原来回目叫做‘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据说有人看到的一种古本里面,‘丧’还写成了‘上下’的‘上’——在第十三回的脂砚斋批语里面说得更清楚,是她劝曹雪芹删去了关于秦可卿之死的大段文字。”这是从考证推理出来的下面的结论,“实际上,这也就是掩饰了、隐去了秦可卿真实的出身和真实的死因,这又是一种非艺术性的考虑,而不是艺术性的考虑”。③
  这两条理由简括地说:宁国府的血脉已经到了三世单传,因此,一要门当户对,这是强调社会地位;二要保证能给贾蓉生儿子,这是强调传宗接代。他这两条理由的推导,一是靠着定势思维下的常理;二是靠着想当然,断然说出《红楼梦》删去了第十三回关于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和真实死因,是出于“非艺术性的考虑”。根据呢?他没说。那么按照他的推导,有没有道理呢?我们还得回到《红楼梦》,以文本为依据。
  封建贵族的婚姻是政治的联盟,讲究门当户对是当时社会的习俗。《红楼梦》“护官符”所说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就是一个用联姻纽带结合起来的大地主、大官僚、大皇商的封建贵族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四大家族的共同的社会心理,都非常重视与自己家族成员联姻的其它家族的社会地位。贾府分为两个支脉,荣国府的贾代善娶的是“史家”的小姐,也就是贾母;贾政娶的是“王家”的小姐,也就是王夫人;贾琏娶的是“王家”的小姐,也就是王熙凤。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是“贾家”同“薛家”的联姻,这一切都体现了四大家族是一个用联姻纽带结合起来的封建贵族集团。也正是姻亲关系背后的家族势力,决定了像贾母、王夫人、凤姐、薛宝钗这些太太奶奶们的地位之高。反之,贾赦的邢夫人没有娘家的靠山,在贾府的地位就大为逊色。当然,这和她本人的性格人品也分不开。封建贵族是用婚姻作为一种手段加强政治上的结盟,这确实是常理。
  但并不等于说封建贵族的婚姻全部都是这样,贾府的另一支脉宁国府,却不同于荣国府。
  《红楼梦》对宁国府姻亲关系的描写,从来就没有什么门当户对,贾珍娶的尤氏不就是出身清寒人家?尤氏出身很贫苦,甚至连母亲和妹妹的生活,也时常需要她的接济。因此在极重视上流社会中“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姻亲关系的贾府,尤氏由于没有这种家族光辉的笼罩,便失去了与其它太太奶奶们争荣争宠的资本,甚至连妹妹在遭到贾珍父子的调笑和玩弄,尤二姐在被欺凌至死的时候,她也不敢挺身而出。在家族主子阶层里她忍受诸多的不公允。相比之下,秦可卿的父亲系现任工部营缮司郎中,虽然是一个小官,宦囊羞涩,但毕竟和贾家还有小小的瓜葛,即使结了亲,将秦可卿许与贾蓉为妻,也不违背情理。
  何况,封建社会婚姻的选择对男女双方来说,存在着不均衡的评价和选择标准。男性有相当多的因素介入。比如:财富、地位、才华、相貌、前途等等,像贾府的贵族公子正是综合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男性主体,有明显的优势。而对女性来说,主流意识只认同相貌和家世。对于女性的才华、智慧等因素都可忽略不计,像贾府的小姐尽管个个才华出众,但仍旧处于弱势,所以她们都没有好的命运和结局。秦可卿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兼有钗黛之美。这是超群出众的优势,仅凭借这一点,她被贾珍看上眼,选为儿媳,是很自然的。
  《红楼梦》对宁、荣二府婚姻关系的描写是形成这个家族长期房族之争的根源,同时也是一种对比,着意描述宁国府是一个连起码的封建礼教都不遵循的,阴森龌龊的溃败而糜烂的家族。由于贾敬过早的吃斋念佛,住在寺院,不理家了,都交给了贾珍,这个三十郎当岁的贵族爷儿们有地位、有钱财、有空闲,恣意所为。封建的所谓纲常礼教对贾珍等贵族“爷儿们”完全失去了约束力,他是“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这一群败坏自己家运的不肖儿孙,长年累月表现出的是一桩桩充满形形色色贵族阶级生活的淫滥秽行。“秦可卿之死”便是这种淫糜生活下的典型事件,来体现《红楼梦》整体叙事结构意脉的走势,宁国府衰败在先,荣国府其次;宁国府是明写,荣国府是暗写,因此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因此,我认为刘心武先生离开了《红楼梦》整个叙事结构,不从文本出发,单靠简单的常理的推测和想象,揭秘“秦可卿抱养之谜”,必然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