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卿出身(3)



  所谓“棺木”、“大太监戴权要亲来上祭”这都是秦可卿死后的事情,只能与贾府的权势有关,而与秦可卿的出身没有多大联系。相反,却深刻地表现了贾珍不惜一切财力为秦可卿大办丧事,只图虚华好看,正是荣耀豪奢的背后,隐藏内囊尽上,行将衰败的一个典型事件。
  综上所述,刘心武先生关于秦可卿的出身所列举的六个主要例证,之所以难以令人信服,其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有偏差:
  一是,尽管他所讲的是在“显文本”与“隐文本”之间的联系中,探佚曹雪芹的构思,但他在整个有关秦可卿的探佚过程中,都离开了《红楼梦》“显文本”的整体叙事结构的艺术构思。因为整体叙事结构是一块基石,一旦离开整体叙事艺术构思,便会导致探佚的“空间”没有边界,任意猜想、附会、想象。他关于秦可卿的“抱养”、“生存”、“出身”几章的分析,都像走入没有《红楼梦》“显文本”制约的茫茫天地。这样一来,他所谓的“隐文本”就是任其猜想、随意附会,导致“显文本”与“隐文本”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二是,改变了《红楼梦》文本对秦可卿形象的基本定位。秦可卿是双重的艺术形象,既往来于仙界,又出入在现实。她本身的性格是模糊的,是简括的,常常以隐喻式的人物表现。因此,人物性格很单薄,她的叙事使命更多的则表现在叙事结构中。刘心武先生探佚的视线不在《红楼梦》文本本身,而在于建构他的“秦可卿故事新编”,可能他认为这才是“曹雪芹的构思”。他的探佚都围绕着这一定势思维打转转,凡能扯上的都纳入他的解释中,像“天香楼”、“棺木”等就是明显的例证。
  三是,如果我们认为刘心武先生将秦可卿纳入皇族的公主之列,其推测、猜想不尽合理,证据不够可靠,都是探佚、索隐出现的认识上的偏差,那就错了。他探佚的视野并不会停留在这里,对于秦可卿的抱养、生存、出身的研究,其目的是把秦可卿作为皇族之女,卷进皇权的斗争中,从而揭开的不是《红楼梦》之谜,而是“秦可卿故事新编”的篇章。这个问题我们放在后面继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