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派红学笼罩下的小说批评派红学(4)



  陈觉玄的《红楼梦试论》的特异之处,是联系清中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思潮,来讨论《红楼梦》的思想内容,认为清代已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新兴市民阶层抬头了,于是便需要有表现他们理想的新文艺。他说:
  新的社会阶层不满于封建教条之束缚,而要建立自身的新文化,这就是对封建制度做斗争的新知识群之意识形态。其特征就是人们自我之醒觉与发见,强调人类性去反抗封建的传统,对抗中世纪礼教的人生观,把人性从礼教中解放出来,于是有新型人性之新理论的建立,便形成了清初的启蒙思潮。当时南方学者顾炎武、黄宗羲已提倡致用精神,北方学者颜元、李琳主张实践主义,都是这种思潮的最初表现。参见《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三辑,第357页。
  因此文章提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新人形象的观点,并列举出表现在他们身上的八种新人特征,即第一,迂阔怪诡,聪明灵秀之气在千万人之上;第二,任性所为,无处不流露真情;第三,从根本上否定传统遣教;第四,怀疑孔孟和朱子,动摇封建教条的中心思想;第五,一反旧日重男轻女之说,而重女轻男;第六,暴露门阀的丑恶;第七,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以强凌弱;第八,对弱者富于同情心。这样来概括贾宝玉等人物形象的思想特征,可以说是发了五十年代以后许多文章的先声,直到现在仍有不少研究者持此种看法。
  陈觉玄的文章还指出,《红楼梦》中所反映的新型人性意识的发展并不充分,原因是当时的商业资本必须依赖封建势力为后盾,虽不满于封建势力,又无法摆脱封建的羁绊,获得独立的发展。因此文章说:“在这样的矛盾之下,作家们乃不能成为自由的创造者,而不能不服从封建的特定的规律。既依据封建特权者所制定的规律来指导一切生活,故作者虽激情地创造出男主人公贾宝玉的形象,而又不能任他的意志自由发展。他衔了五彩晶莹的一块玉出生,象征他一生的生命,而又常常为了它生气,几次要抛弃它、砸碎它。后来它竟丢了,宝玉也就失去灵性,任人播弄了。”就是说,宝玉身上的弱点和局限,也与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及时代思潮有关。文章最后总结道:
  在十八世纪上期——雍正末年间,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只能暴露着旧社会的丑恶,尚未能憧憬到未来。由十八世纪中期到末期——乾隆三十年到五十年间,曹氏高氏所著的《红楼梦》,隐约地看到了新的理想,而又为旧势力所阻碍,终不能和它结合。这是由于当时市民层本身太软弱了,他们虽满怀着青春的理想,却不敢向封建势力正式挑战,只好把热情寄托在真假难分的梦想里,遂以幻梦预定出人们的行为,而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仍是新旧社会嬗变期中智识者意识的表现,也就是全书的基调所在了。参见《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三辑,第373页。
  作者在文章中虽然没有使用唯物史观的字样,也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标榜,但基本上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的,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的阐述有一定理论深度,主要论点和理论思路被许多研究者所接受,五十年代及后来一些从同一角度研究《红楼梦》的文章,包括影响很大的文章,在观点上并没有比这篇文章增加更多的新东西。所谓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说法,这篇文章也提出来了,指出“四大家族,皆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他们既是皇亲国戚,又是大地主兼高利贷者,同时又以官僚身份经营商业”参见《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三辑,第363页。等等,这类一个时期成为红学文章的套语,原来也来源有自,不是后来论者的发明。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在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两本书,我指的是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和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前者初版于1945年,共五章:第一章是导言,申明对以往各种考证的态度及辨析《红楼梦》前后的异同;第二章论述曹雪芹的时代个性及其人生观;第三章分析宝玉、黛玉、宝钗、凤姐、贾雨村、薛蟠六个人物形象;第四章从家庭、教育、政治与法律、婚姻、社会、宗教、经济等方面,剖析《红楼梦》的世界;第五章探讨《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大部分章节在成书前都曾发表过第五章《红楼梦在艺术上的价值》发表于1934年11月26日和12月3日的《国闻周报》;第三、四章《红楼梦》的世界和重要要人物分析,分别载于1935年《北平晨报》的“北晨学园”第774至第777期及第814至第816期;第二章以《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哲学》为题,发表于1938年出版的上海《光明》杂志第3卷第3号。,成书时文字和篇章结构有所调整。
  从小说批评的角度看,第五章最值得注意,因为这一章充分评估了《红楼梦》在艺术上的价值。作者写道:“文学是艺术,无论用什么主义或眼光来研究文学,末了,必得探讨它的艺术价值,由这种艺术价值,决定它在文学中的地位。”李辰冬:《红楼梦研究》第84页,1945年正中书局印行。是的,这一点对小说批评更为重要。李辰冬谈了四个方面,即人物描写、艺术结构、作品风格和情感表现,与世界上许多第一流的文学巨匠比较着谈,处处紧扣作品本身,颇具说服力。他指出《红楼梦》的作者既赋予人物以独特的个性,又不把人物简单化:
  写李妈妈的可厌,赵姨娘的无识,夏金桂的凶泼,晴雯的尖刻,贾政的道学,贾环的下贱,贾赦的尴尬,薛蟠的任性,迎春的懦弱,妙玉的孤高,袭人的佞巧,并非让读者卑视这些人,以这些人为戒;他所以写湘云的天真,贾母的慈爱,宝钗的贞静,黛玉的多情,熙凤的才干,探春的敏慧,李纨的贤淑,贾兰的好学,也并非让读者赞扬这些人,以这些人为模范。他只是平心静气,以客观的态度,给每个人物一种性格,仅此而已。平心静气,客观态度,唯善于移情的人,才能如此,且因为他善于移情缘故,最易捉住人物的灵魂,所以《红楼梦》里许多几段或几句话,就创造了一位不朽的人物。李辰冬:《红楼梦研究》第91页至第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