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斗则生,赵简子奋力败卫





  【原典】

  赵简子包围卫国的时候,城中不断掷出石头,射出箭。赵简子用犀牛皮制的大盾做掩护,躲在安全的地方,用击鼓指挥大军。结果他的士兵却呆在原地一动不动,赵简子气得一把将鼓槌扔到地上,叹息道:

  “唉,我军士气,怎么会如此低落呢?”

  这时候,官员行人烛过脱掉盔甲走上前来说:

  “这是主公您的错呀!怎么可以说是我军士气低落呢?以前的先王献公,并吞了十七个国家,使三十国屈服,八战十二胜,都是依靠晋国的人民。

  献公死后,惠公即位,残暴傲慢,纵情于声色,秦国看到我国这样的情况便随意地侵入我国,甚至,已经到了距离都城十七里的地方。但即便是这样,还不是靠晋国的人民来防御的吗?”

  “惠公死后,文公即位,围攻卫国取得了邺地之战、城濮之战的胜利,五次大败楚军,成为了天下的霸主,有的还是晋国老百姓。怎么说晋国军队没有勇气呢?这主要还是您做得不够好,而不是我军士气低落的缘故。”

  赵简子听后,马上丢下大盾,冲到阵前,再次击鼓下令冲锋。士乓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个个奋勇争先,最后终于大获全胜。

  “行人烛过的一番话,真是胜过了千辆兵车啊!”

  赵简子这么赞美烛过。也正是因为烛过的劝谏,才使赵简子先把自己置于死地,产生出姜太公所说的勇斗。

  【新说】

  战争需勇,这是人人都知的道理。赵简子当然也懂。他死劲地敲鼓以激励士兵勇斗,士兵没有被激励起来,动也不动,赵简子气得直叹息军队的士气低落。然而,他忘了自己作为主帅却躲在犀牛皮制的大盾后偷生。

  主帅是士兵眼睛的焦点,他的一举一动对众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士兵的天职当然是服从命令,而将领命令的权威从何而来?一个当然是职务赋与的,另一个,便是来自将领自身的言行了。一个好的将领,可以成为士兵的偶像,军队的灵魂,他的人格和智勇都会让士兵们敬畏不已。这样的将领的一声命令当然是威震如山,无人不应的。

  汉朝的将军李广就是这样的将领,他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以身作则。行军中遇到饮水,先让士兵喝够了自己才喝,遇到紧急情况也是一马当先,所以李广极受兵士们的喜爱,战争中总能取胜。

  反过来,如果士兵的上司是一个非常无能的,胆小的人,叫士兵上时,自己却躲在安全的地方偷生,士兵苦时,自己又在寻欢作乐,那么,这样的人威信何在呢?他下的命令又会有多少人听从呢?

  人心是需要鼓舞的,军队的土气更是这样。作为一个将领,不能奢望士兵的士气会自然激发起来,而应懂得如何把握士兵的心理和情绪。要士兵勇猛,那么就必需给以勇猛的机制,创造勇猛的氛围。而将须自己首先做出榜样,是一个重要条件。

  烛过及时地指出了赵简子的过处,才使赵简子先把自己置于死地,产生出了勇斗来。

  【典源】

  勇斗则生:语出《孙子·九地》:“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张预注:“既置之危地,又使之相救,则三军之众齐力同勇如一夫,是军政得其道也。”

  又《孙子·九地》:“不得已则斗。”王皙注:“脱死难者,唯斗而已。”

  赵简子奋力败卫:事见《国语·晋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