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未雨绸缪,周公旦诗谏成王
|
【原典】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同太公、召公等人一起帮助武王消灭了商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武王把他们留在京城镐辅政,最受武王宠信的就是周公旦。
两年之后,武王病重,大臣们十分忧虑。周公旦特地向周朝祖先祷告,表示愿意代替武王去死,希望武王的病好起来。但不久之后武王发病去世。
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国王,即周成王,周公旦受武王遗命摄政。
周公旦的摄政引起了成王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的妒忌。他们暗中造谣说,周公旦妄图夺取成王的王位。成王很快听到了这些流言■语,在心里产生了疑虑。
周公旦知道这事后对太公和召公说:“要是我不讨代他们,就无法告慰于先王!”
周公旦觉得一时难以向成王解释清楚,同时也为了消除成王对自己的疑虑,便离开镐京,去了东都洛阳。
武庚对商朝的灭亡很不甘心。他见周朝兄弟之间产生了矛盾,悄悄派人和管叔等联络,进一步挑拨他们与周公旦的关系。与此同时,武庚也积极准备起兵反叛。
在洛阳的两年期间,周公旦查清了武庚暗中与管叔等人勾结的情况,写了一首名为《鸱■》的诗送给成王,其中写道:
猫头鹰啊猫头鹰!
你已抢走了我的儿,不要再毁我的家。
我多么辛苦殷勤,为哺育儿女已全累垮!
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我就忙着把桑根剥下,加紧修补好门窗。
因为下面的人有时还把我欺吓。
周公旦在诗中以母鸟自喻,把武庚比作猫头鹰,借母鸟的哀鸣,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关切和忧虑。
但是成王没有看懂这首诗的含义,更没有理解到周公旦的苦衷。后来他无意中发现了周公旦藏在石室中为武王祷告的祝辞,感动之下派人从洛阳把周公旦请回镐京。这时成王终于知道了武庚与管叔等人勾结的情况,派遣周公旦出兵讨伐。周公旦杀了武庚、管叔和霍叔,蔡叔在流放中死去。周王朝从此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新说】
任何时候,天都有不测风云,更何况随时处在不断流变之中的世事人心。
凡成就大事业者,对不测事变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患于未然。特别是事业一帆风顺,成功接踵而至之时,更该有所警醒。
老子曾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民间的俗话也说:“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这些说法都深刻地阐明了一个道理: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随时都要有应变的心理准备。
“绸缪”本意是用绳索紧密缠捆,引申为修补。“未雨绸缪”即趁天还未下雨,赶紧修补好门窗,作好准备,以防不测。
作好预防突发事件的准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却应该以变应变,在变中求生存求发展。抱着侥幸心理,或者麻痹大意,都有可能在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出现闪失。要记住:
大船常翻在小河沟里。
【典源】
未雨绸缪,语出《诗·■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周公旦诗谏成王:事见《史记·周本纪》。
|
|
|
|
|
|
|